魏續強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它對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因此互聯網加成為當今一個新名詞,所以傳統行業要順應這種趨勢,必須進行變革,教育也不例外。那么教育信息化這個大背景下的歷史教學該何去何從?本文主要從新時代歷史教學要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培養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等五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 新時代 歷史教學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632.3文獻標識碼:A
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第四次產業革命已悄然而至,它對社會許多領域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整個社會越來越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育業務開始智能化、自動化和數字化。
MOOC、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等都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智能教學系統(ITS)、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智能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系統也迅速發展,物聯網已經在課堂教學、課外學習和教育管理三個方面給教育提供了相應的支持。
面對未來職業的改變,教育領域必須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在知識記憶和簡單理解方面,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人類,在未來靠知識記憶和簡單理解為主的工作將全面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所以整個教育體系的目標必須全面地加以調整,歷史教學目標也必須做出相應調整。
1歷史教學要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老子》中有句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老師給學生的就是“魚”,這樣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可以教授給學生“漁”,然后讓學生在互聯網這浩瀚大海中去捕魚,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更深刻的掌握知識,而且可以鍛煉他們的自主實踐能力。
例如在講授《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通過讓學生課下收集中國交通和通訊工具演變的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然后通過圖片的方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成果,這樣學生更直觀的掌握了中國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的知識,同時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到鍛煉。
2更加注重培養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容易搞“一言堂”,學生是機械、被動地接受知識,所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個性思維都受到嚴重的限制,而信息技術于其交互性的特點,為歷史教學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一個最核心的特點就是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例如在講授雅典民主制的評價這個問題時,我通過多媒體設置情景,讓學生置身當時的古希臘,暢所欲言的談自己對雅典民主制的認識,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
再如在講授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時,我采用辯論賽的方式,通過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畫面展示競賽現場,使同學們猶如身臨其境,讓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以提升他們的發散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而為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奠定堅實的基礎。
3更加注重培養學生人機合作的能力
科技是工具,它可以為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便捷,提高效率,所以學生必須要學會利用科技下的各種智能工具,具有人機合作能力。
為此在歷史教學中我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機會,比如開展“我是小歷史老師”活動,布置一些必須借助網絡才能完成的作業,以提高學生的人機合作能力。
例如我在在講授《抗日戰爭》的第二節日軍的滔天罪行時,課文主要講了三個事件:南京大屠殺、潘家峪慘案、七三一部隊,如果學生只是看課文文字描述,恐怕難以形象具體的理解日本的罪行。為此,我在課前讓學生在網上找到了相關的紀錄片和一些典型圖片,學生通過視頻、圖片,對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的罪行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再如在講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時,其中第一次工業革命對英國的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今天中國也在進行著工業化,那么中國的工業化對環境造成了那些影響,通過讓同學們課下收集相關資料并結合資料自己思考應對的策略,如此借助信息技術使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料,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人機合作能力也得到鍛煉。
4課堂教學理念必須進行了調整,由傳統的育分”回歸“育人”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毒品,無才無德是廢品”。可見道德對一個人的作用至關重要。所以教育的第一等事就是立德樹人。因而在歷史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進行德的熏陶和教育。通過歷史知識和歷史人物的講解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發揮歷史“立德樹人”的學科功能。
5對學生評價方式應該趨向多元化
我們傳統的歷史教學簡單的以成績論英雄,以分數論成敗,這樣的教學目標往往只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其他方面的能力長期受到忽視。這是片面的,它忽視了歷史教學的整體性功能,忽視了歷史教學的根本。
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特長,如果僅僅用分數來評價,往往有失偏頗。我們應該確立這樣的理念,“三個相信”,即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潛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只要學生有進步就是優秀的。作為教師,關鍵是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然后加以引導,靜等花開。
總之,第四次產業革命為傳統歷史教學的改革提供了一個契機。所以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勇于探索,持續推進歷史教學信息化,用新思路構建歷史教學新面貌,從而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新技術,新教學、新未來!
參考文獻
[1] 葉小兵.論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現代信息技術[J].歷史教學,2003(09).
[2] 蘭杰.基于網絡環境進行高中歷史教學的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2003(11).
[3] 薛敏.歷史教學在網絡環境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J].歷史教學問題,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