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運
摘 要 當前,有關小學品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如何將品德教育融入至小學教育中也逐漸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立足于小學教育角度而言,將品德教育有目的地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在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生價值觀的正確樹立和道德素質的提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此,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品德教育的滲透策略展開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品德教育 教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小學生精神文明的組成中,道德素養十分重要,能夠幫助學生建設積極樂觀的心態、正確面對生活。現下,基礎教育工作者工作開展的重心已傾向于小學德育教育,而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合理、有效地滲透品德教育,是加快小學生德育的最佳選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
1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主要包含兩方面的意義:其一,自古以來,德育教育便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組成之一。歷史上中國“禮儀之邦”的緣由便是古代中國人民對于禮儀與道德的修養、個人境界的提升十分重視。小學語文這門學科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所以將品德教育滲透至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將語文教學內容更好地理解,是語文教師的必選教學方式之一;其二,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品德教育屬于必要因素之一。由于小學生各項身體機能尚處于發展、完善過程中,加之不成熟的心智,周邊環境極易對其構成影響。在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通過品德教育的滲透,可幫助小學生將生活環境中的有益與有害因素有效識別,使其掌握如何進行人生道路上誘惑與陷阱的甄別方法。故而,將品德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利于發展小學生的心智,促進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培養。
2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2.1挖掘課文相似點,聯系教學實際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提高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培育的關注與重視,以學生角度對現有教學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了深層次地研究,特別是學生對于課文的關注點,并非僅是以課文表面為主,更多時候也是深層次的思想理解。對此,教師就應當聯合學生對蘊含于語文課文中的品德思想共同探討,促進語文教學魅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習作《我的自畫像》時,就作文待表達的思想而言,傳統教學并未予以足夠的關注,僅是對學生提出了按照固定思路寫作的要求,盡管順利完成了作文寫作,然而收獲的自畫像與學生本人之間難免有一定差異,或許是學生固定思維下的自我寫照。新時期教學中,教師需將學生真實的自畫像作為教學重心,在其寫作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將真實度最高的自己描繪出來。具體寫作期間,教師可結合品德課中的《自畫像》,幫助學生掌握自我認識的方法,使其對自身的優點與存在的不足有所認識,以此推動學生對自我認知的提升,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自我。
2.2課題揭示中適時的滲透品德教育
課文題目高度凝聚了文章,可謂是文章的眼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在為學生進行課題含義揭示的同時,應當適時的滲透品德教育。如此一來,不但能將課文題目含義講授給學生們,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并且還能實現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在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吸引的同時,學文悟“道”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如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教學中,教師圍繞課文題目中的“崛起”進行提問,詢問學生課文題目中為什么會采用“崛起”,隨后學生帶著該問題學習,在將課文初步閱讀之后,即可對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真爭奪期間身處于自己土地上的同胞遭受如此欺凌時的感受有所了解;從“緊握著”一詞上,對于國人敢怒不敢言有所體會。只有在內心深處壓抑著憤怒。而在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聲音發出之后,體現的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是13歲孩子的豪言壯舉與遠大理想。當學生對于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厚的愛國情感、強烈的民族精神具有切身感受之后,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3拓展延伸,沉淀語文素養及思想品質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在學生對文本能夠理解的前提下,要求他們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以,課堂教學中,應當拓展延伸一些德育內容,滿足教學需要,啟迪學生思維,沉淀學生語文素養及思想品質,豐富課堂教學的德育教學成果。語文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中德育教育內容的有效補充,促使小學生能夠有效積累豐富的語文素材,同時還能提高德育教育的滲透效果。
如教師在《揠苗助長》教學中,可要求小學生結合文本閱讀與理解,圍繞該寓言故事將自己的個人見解分享出來。為了使其能夠更深層次地理解該寓言故事,也可要求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是否有類似于該寓言故事的情況存在,并將自己領悟的道理分享出來。在教師說完后,小學生相繼結合自身認知與理解,并圍繞生活實際體會對該寓言故事的寓意進行分析,逐漸了解到不論是做人亦或是做事,都應當遵循客觀規律。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紛紛提出了“守株待兔”、“掩耳盜鈴”及“亡羊補牢”等類似的寓言故事,對于各寓言故事中蘊含的生活道理也有了一定的體會。
3結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教學內容,要求教師必須將教材核心教學點準確把握,并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點找出,通過運用語文教材內容中鮮活的事例、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情感及深刻的道理,幫助學生對教材主旨認真領會與感悟,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德育與語文學科教學,促進學生綜合能力、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班淑凱.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探討[J].時代教育,2017(18):185.
[2] 胡朝美.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7(16):19.
[3] 安洪靜,孫洪斌.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亞太教育,201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