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海 丁曉丹
摘 ? ?要: 雙創教育的實質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思維等綜合素質。基于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量化過程管理,利用高校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建立有效的開放模式,加強產學研合作,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抓手,研發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平臺,以專業教育為基礎,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協同育人合作,構建滿足學生成長需求的開放模式,探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路徑,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關鍵詞: 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 ? ?創新創業教育 ? ?實踐研究
在全國供給側改革驅動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之一,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工具。雙創教育的實質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思維等綜合素質。圍繞高校育人中心任務,引導大學生學業規劃,為了創新創業創造、社會觀察實踐、社會工作鍛煉、身心素質拓展、志愿公益等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全國高校逐步推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目前,國內有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河北大學、浙江海洋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等試點高校,對“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運行、有效措施、制度政策的課題研究在進行中,研究表明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能更好地吸引凝聚青年學生,發揮基礎性、源頭性、戰略性的作用。
現代高等教育面對的是“95后”甚至“00后”大學生,由于這一代學生受到社會思潮、多元價值觀念及多樣化生活的影響,第一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已不能滿足這一代人的思維方式,第二課堂顯性作用越來越明顯。高校第二課堂對培育創新性思維、養成創造性人格、鍛煉創新能力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以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為依托,能更好地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新思維訓練。佳木斯大學楊銘對基于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主要從課程體系、考核制度、保障機制等方面給出建議和實施意見,其中,提到有計劃、分階段、分層次的培養體系,研究從大方向上給出可行性的建議模式方案,但對第二課堂成績單涉及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實踐研究較少。現階段,社會和國家逐漸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問題,在第二課堂成績單的應用上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如何有效發揮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作用,以及在實踐中如何以第二課堂成績單為載體,利用高校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建立有效的開放模式,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仍然是現階段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課題組以“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為依托,結合現有資源,在煙臺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進行試點,將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與第一課堂相配合,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抓手,研發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平臺,結合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以專業教育為基礎,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協同育人合作,構建能滿足學生成長需求的開放模式,探尋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的實踐路徑,最終促進學生成長、就業服務社會。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不夠
創新創業教育要解決將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的問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第一課堂的課程設置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形式、輕內在,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數、輕能力等問題,這樣的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大學生,面臨社會高速發展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時,難以很好地滿足社會要求。專業教育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不夠。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制不完善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不完善,師資建設不完備,獎勵機制不健全,系統培訓創新創業教育不夠。雖然設有創新創業課程,但以知識灌輸為主,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沒有實踐教學部分,很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提升。一些高校存在創新創業教育師資不足,學校不重視師資培養、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等問題。從社會環境到學校資源都沒有形成完整高效的系統,使學生教育認知不完整。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與第二課堂結合不緊密
創新創業能力培育體系受到客觀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與第二課堂教育聯系不夠緊密,創新創業教育多以第二課堂開講座、辦經驗交流等形式進行,沒有將第二課堂實踐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很多創新創業類比賽沒有針對性,主要是綜合類比賽,行業類比賽較少,也沒有很好地與專業相結合。同時,第二課堂的教育沒有很好的抓手,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學生教育體系中。
二、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在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上具有優勢,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能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教育注重過程培養,對過程的考核往往在教學中存在難度,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能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和過程教育加以量化管理,并且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應用可以定制化,根據教育實踐需求,分配權重比例進行考核,使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效連接。結合學校發展方針政策,設置第二課堂成績單中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最低學時、學分等措施,保證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達到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相互促進,共同實現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既定目標。量化管理使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課程化、規范化、系統化,針對第一課堂內容和進程有計劃有目標、科學規范地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教育工作。
為更好地開展基于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健全機制。需要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建立多級聯動工作機制。建立第二課堂成績單認證管理中心,負責第二課堂活動計劃的實施和認證工作,制定《“第二課堂成績單”認證操作細則》,保證認證工作有章可循、有序開展;明確職責分工,強化業務能力和系統操作培訓,從基層保障對所有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監督考核;規范課程的發布審核流程,明確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記錄、審核、評價、反饋、申訴的各個環節,做到便捷、透明、公平、公開;構建順暢的溝通渠道,確保第二課堂工作有序運轉。
三、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現路徑
煙臺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在創新創業、科技創新、學科競賽、社會實踐等方面成績突出,也是學校大學生科技創新、社會實踐示范單位,同時榮獲煙臺大學共青團改革試點示范單位,學院有2000多名學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前期調研數據能保證真實性,很好地反映出理工科學生的特點。學院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的建設持贊成態度。學院學生創新類實驗室眾多,學院前期搭建線上創新創業平臺,推廣混合式教育方案,以學院實驗室為依托,與千鋒集團、東方電子等多家企業,進行產學研協同育人合作。煙臺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以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為保障,以創新創業平臺為手段,創建以學院實驗室為依托、以學生為主體、以企業單位為出口的開放生態環境。同時,將開展創新創業的經驗與培養體系變成實施方案,在全校范圍內推廣,形成學生—學院—學校—企業的開放模式。
學院利用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著重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創新創業、科技創新、學科競賽、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的系列活動,通過對全院學生第二課堂成績單數據進行前期的調研和數據分析,以大數據為支撐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學校現有資源結合學生人才培養方案,建立線上線下混合式創業教育平臺,幫助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組利用PHP、MySQL數據庫、Ajax、Json、Python方面的技術,運用大數據思維,搭建在線創新創業指導平臺。平臺是基于WEB端及機器學習的網絡創業指導平臺,可以為創業群體的創業起步、創業計劃、團隊分工、創業實踐、啟動資金等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切實可行的創業指導。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創業理論知識體系,結合線下討論與真實情景模擬,提供創業高仿真環境,根據當前學生創新創業群體的需求,通過線上與線下混合式創業教育的方法,創新學生創業思維,營造學院創新創業氛圍。
結合學生培養方案,以牽引式教學為背景,在“生涯規劃與創業就業指導”課程上幫助學生學習創新創業理論。采取學生走入企業、企業實操能手進入學校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機會,組織學生參加集團舉辦創新創業比賽,豐富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利用學院自主研發創新創業教育平臺,與企業教育資源相對接,利用實訓課程充分發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開展創新創業“互聯網+”IT技術創新創業大賽新手訓練營、創業訓練營、職場訓練營等,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解決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狀,為學生提供全程的職業指導和合理的創新創業指導。與企業開展形成專業共建合作關系,建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實踐訓練體系等。打造企業與學院產學研融合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增強技術創新意識,鍛煉專業技術能力,提高職業綜合素養,培養校園創業熱情,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為社會做貢獻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在完善教育平臺的同時,拓寬教育實踐路徑,構建生態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教育為抓手,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對應的實踐平臺,形成學生—學校—企業的開放教育模式。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對第一課堂進行有效的補充。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可以量化過程考核,準確判斷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合理分析社會需求,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力度,創新教學理念,結合第一課堂的教學內容,發揮第二課堂的優勢,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
這樣的教育實現路徑有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比如如何將第二課堂成績單理論數據分析應用到平臺建設及更好地反饋平臺數據,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如何吸引更多的知名企業加入創新創業研究和加強高校與企業間的產學研究,更好地完善創新創業網狀教育體系,如何將理工科類的實踐經驗推廣到文科類學院等。
四、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改革的重要環節,也是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要進一步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了解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需求,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應用,并結合創新創業平臺數據,進一步分析學生成長過程中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總結經驗方法,形成完善的體系,全面推廣。同時,在創新創業方面,加強與企業產學研的研究,為供給側改革注入力量,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營造良好的氛圍,形成學生—學院—學校—企業的開放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就業及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柏潔,基于“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下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7(10):156-158.
[2]張開寶.地方高校基于“基于第二課堂”的創新教育研究[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17-19.
[3]楊銘.依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探索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新模式[J].經濟師,2018(3):190-193.
[4]汪靜.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7(12):101-103.
[5]劉娜.新形勢下共青團第二課堂育人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構建[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7(19):75-77.
[6]王鵬.劉曉闖.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量化評價體系建設研究[J].青年發展論壇,2018(2):71-78.
[7]張志增,蘇文龍.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實踐探索[J].中原工學院學報,2017(28):115-118.
項目來源:2018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基于第二課堂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研究》,項目編號:201801060083;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基于人工智能方向創新創業的探索和實現》,項目編號:20180207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