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鵬
摘 ? ?要: 和諧管理是中職院校學生德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借助和諧管理方式,能夠滿足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對中職院校學生的建設要求。本文結合時代發展,分析和諧管理方式在中職院校學生的管理中的實踐,并借助和諧管理的重點,希望為優化中職教學管理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和諧管理 ? ?中職院校教學 ? ?學生管理
在中職院校教學中,學生大多處于叛逆期,沒有接受較好的社會行為習慣引導,存在消極、自暴自棄的思想。可見中職院校的教學,不僅是對學生知識性、職業性的引導,更要優化其行為習慣,加強其思想引導。因此,改革以往的中職教學機制,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讓其在良好的環境中得到熏陶,實現教學目標。
1.和諧管理在中職院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1.1和諧管理的意義
和諧管理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其主要是將人作為主要的管理活動和重要的資源。在和諧管理中,全面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在管理過程中人都是管理活動的主體。實行管理就是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和集體資源,服務于整個機體內外的利益,最終實現集體的團結性建設任務目標。
1.2和諧管理的作用
和諧管理在中職學校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和諧管理誕生于新時期,其明顯的特征是創新性和革新性。中職學校的主要目標是將這個理念運用到學生的德育管理和教學中,最終實現教學的創新性。
其次,充分發揮中職院校教學的可用之源,結合和諧、人本的思想,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最終實現學校的教學目標。
最后,和諧管理的作用具有社會性,其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管理理念,而且是中職院校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2.和諧管理教學的應用要素分析
2.1以人為本
和諧管理的重點是以人為本,由于長期的應試教學的影響,社會對中職院校學生的口碑不高,并一直將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從某種角度上而言,中職院校學生并不是同齡人的佼佼者,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生在成績方面承受著較大的壓力,缺乏自信。中職院校的和諧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改變以往的學習困境,找回自我,并形成正確、全面的認知觀,將德育工作教學落到實處,最終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工作。
由此可見,要將和諧管理落實到中職院校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管理方式,將以人為本的觀念落實到教學環境中,以此提高教學質量,讓中職學生增強自信,完成教學任務。
2.2和諧教學
教與學是一個雙向的評估過程,在整個教學工作中,較適合學生相互溝通交流,共同配合實現教學任務。在以往的教學任務中,評判教學質量都是教師一人說了算。評判的標準大多是依照考試成績。這種帶有偏見的教學認知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都過于片面,缺乏嚴謹性和公平性。因此,教師在治安教學中應當采取和諧管理的方式,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意識。在教學評價時不能總是依靠考試成績對學生“蓋棺論定”。
此外,教師要意識到中職院校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判學生優劣的主要依據是社會和學生的自我認識。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積極上進,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2.3和諧平等
在和諧管理的要素中,和諧平等建設十分重要。部分中職教學缺乏一定的師生互品德管理機制。中職教學教師不能總是高高在上,一定要樹立平等的管理意識。
教學相長,教師不能單方面評判學生。在和諧管理教學中,學生具有評判教師的能力。由此可見,在建立以往的德育教學和人本管理的理念上,中職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管理認識理念。
2.4和諧文化
中職院校教學任務艱巨,其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優秀的技能型和知識型人才。分析我國社會發展可知,當代對人才的建設求賢若渴,但是真正德才兼備的人卻寥若晨星。對此,中職院校在和諧管理方面,一定要將德育教學和素質文化深入學生教學中。很多院校多采取校園文化和改革教學等途徑提高學生的素養。
2.5和諧自主
在中職院校的教學管理中,和諧共處的教學理念還包括獨立自主、創新改革。對此,中職教學多要注重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讓學生從興趣愛好出發,結合自身的優點和學習能力,找到自信和勇氣,創新教學,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3.對于深化和諧管理在中職教學的措施與建議
分析以上和諧管理的要素特征,筆者結合中職院校的運行管理現狀,針對和諧管理教學方式提出一些措施建議。
3.1加強班級內部和諧管理
和諧化的環境是班級管理的最理想狀態,其強調的是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塑培養造。一般而言,加強班級內部的常規管理,教師需要分析中職院校的教學環境和特征。首先,中職院校的學生質量有差異,一些學生考試失敗,且心理不成熟。
其次,學生的綜合素養有待提高,且行為習慣差別大,文化基礎能力弱。在常規的班級管理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且缺乏誠信度和責任感。一些學生厭學,存在輕微的反社會情緒。因此,班級教師要借助和諧的教學管理方式,降低“身段”,加強對班級的日常管理。
建議教師首先加強對學生的總體性分析,結合資料收集和溝通,分析本班級學生的個體意識和道德品質、個人興趣和知識水平及學習態度等。其次,學生要和保持積極聯系,充分把握學生的所思所想,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再次,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在班級內部樹立威信,通過制定教學任務和目標,加強對班委干部的輔導和管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最后,鼓勵學生實現自我管理,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意識,避免無故曠課、不講衛生等惡習,以此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3.2優化教師和學生的地位
建立和諧的管理方式,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構建一個充分信任和自主平等的關系橋梁。首先,建議教師掌握一定的方法策略和管理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和行為監督,并提高自身的素養,以寬容、積極的工作態度得到學生的認可。其次,教師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多采取積極說服的方式,讓學生自己領悟,并結合和教師的談話,表達所思所想。同時,教師要積極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引導學生釋放天性,為其營造發展和成長的環境,讓其遠離網吧等不良氛圍。
3.3提高教師的素養
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發揮主導作用,很多學生都會受到班主任的影響。建議教師要提高自我修養,樹立積極、自信、自強的人格魅力。建議教師樹立爭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借助自己的修養感染和吸引學生,也要積極克服思維定式,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多和學生交流溝通。再者,教師要準信自己的執業準則,在一言一行中彰顯個人品質,更要讓學生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最終完成教學任務。
4.結語
和諧化的環境是班級管理最理想的狀態,其強調的是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培養。要加強中職院校的教學管理,班主任、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結合中職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加強其德育教育和引導。實際上,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用和諧管理方式,有利于建立互尊互愛、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筆者建議,在和諧管理教學中,教師應當遵循教學任務和要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余好.中職學校班級和諧管理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07.
[2]劉明莉.和諧管理在中職院校學生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西部科技,2012,11(03):177-178.
[3]楊徐君.中職學校和諧課堂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5.
[4]王潔漪.從普通話水平測試看中職語文教學改革[D].煙臺:魯東大學,2015.
[5]蔡洪亮.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資源服務平臺建設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4.
[6]嚴慧萍.虛擬仿真在中職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4.
[7]馮俏.中職院校班級環境善治研究[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