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雯
摘 ? ?要: 在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就是讓小學生在教師創設的類似真實生活的情境中切實體驗到英語語言的美感,逐漸引導學生掌握語言學習的方法,使之具有獨立探究語言的技能,在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語言,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真正用英語交流。
關鍵詞: 情境教學 ? ?敘事—主題式 ? ?口語教學 ? ?小學英語
口語水平是衡量語言學習的重要標準之一,能夠運用口語與人正常地交流是最終目標。而口語練習并非一日之功,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口語能力的鍛煉和提高,逐步從簡單的對話交流過渡到復雜的自我表述,循序漸進地開展口語教學。同時,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及語言學習規律科學地創設口語教學情境,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口語教學任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口語教學的有效性:
一、口語教學的情境創設要符合真實性
不管是哪一種語言,口語都是生活中最真實的言語,是人與人交流的內心感受。所以教師在進行英語口語教學時要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尋求學生最真實的交流,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表達自我。
如《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3B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中,教學目標是學生能掌握句型Is this/that your pencil? Yes, it is. /No, it isnt。根據這樣的目標,教師可以創設如下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練習口語。
第一步是課堂教學中的日常問候。
T: 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afternoon, Mr./ Miss.
T: Sit down, please.
第二步是教學新授及練習的環節。
教師 出示各種文具,挑選其一并開始師生之間的自由對話,如:
T: Look, whats this?
S: Its a pencil.
T: Yes, this is a pencil.
T: Is this your pen?
S1: No, it isnt.
T:(可以隨意拿學生的鋼筆問該生)Is this your pen?
S2: Yes, it is.
教師要求學生把各種文具放在桌上,用學生的文具與其對話,使學生理解拿在手上的可以問:Is this ?...? 在遠處的可以問Is that...?
教師要求學生出示外形精致的文具,師生可以進行如下對話:
T: Is this a rubber?
S: Yes, it is.
T: Its a nice rubber.
S: Thank you.
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挑選文具并運用學習的語句對話反復操練,達到鞏固拓展的目的。
第三步講授Story Time的環節。
教師出示Story Time的圖片,要求學生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1) Whats Mike looking for? (Mike在找什么?)
2) Who helps him? (誰幫在他找東西呢?)
3) Can he find it? (他能找到嗎?)
教師: 要求學生觀看動畫,找到相關問題的答案。
教師: 要求學生聽錄音并跟讀,提醒學生注意模仿錄音中的語音和語調,改善自己的發音。教師: 要求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進行角色朗讀,體會對話的實際應用。
教師: 要求個別小組的學生上臺表演對話,并選出較好的一組給予獎勵。
在本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采用學生最熟悉的文具如鋼筆、橡皮、鉛筆等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用以練習句型Is this/that your pencil? Yes, it is. /No, it isnt。學生在這些對話練習中可以自由地表述各自的真實想法,不會因為陌生或者選擇簡單的答案而放棄正確交流。經過本課時多次不斷的練習,學生會很好地掌握重要的句型,同時因為自己能夠用英語對話而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
二、口語教學的情境創設要呈現趣味性
在小學階段,口語教學大多是使用做游戲、唱兒歌、分組比賽等有趣味性的方法,這是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所以教師應該盡可能地讓口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而不是單純地記憶枯燥乏味的句子。
如在《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3B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的Fun Time中,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掌握句型Is this/that your pencil? Yes, it is. /No, it isnt。
活動一:教師播放Fun Time部分的動畫,要求學生仔細觀看并講解游戲規則。首先挑選8位學生,讓他們圍成圈,然后教師用圍巾將一位學生的眼睛蒙上,讓另外一位學生把教室里的一樣物品放在蒙著眼睛的學生面前,當圍巾被拿掉之后,原來蒙著眼睛的學生拿起這樣物品,開始在這8位學生中尋找主人并用Is this your...?提問,直到猜到文具的主人。
教師示范:
T: Is this your pencil box, S1?
S1: No, it isnt.
T: Is this your pencil box, S2?
S2: No, it isnt
T: Is this your pencil box, S3?
S3: Yes, it is.
活動二:教師收集一些學生的文具放在箱子中,引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T: Look, a ruler, a nice ruler. S1, is this your ruler?
S1: No, it isnt. S2, is this your ruler?
S2: No, it isnt. S3, is this your ruler?
S3: Yes, it is.
活動三:教師用圍巾把桌上的文具蓋上,請學生猜測是什么物品:
T: Whats this? Please guess.
S: Is this a pencil box?
T: Yes, it is.
T: What that?
S: Is that a ruler?
T: Yes, it is.
活動四:教師搜集并出示一些外形精美的文具與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T: Can you guess what it is?
S: Is that a bottle?
T: No, it isnt.
S: Is that a pencil box?
T: No, it isnt.
S: Is that a ruler?
T: Yes, it is. Its a ruler.
在本課時口語教學中,教師設計了四個游戲幫助學生學會和練習句型Is this/that your pencil? Yes, it is. /No, it isnt。這些有趣的游戲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很愿意參與游戲,和同伴們玩得很開心,有利于口語教學的順利進行及教學質量的高效實現。
三、口語教學的情境創設要體現生活性
學習英語口語最終要將其應用于生活中,但是大多數學生缺少應用英語的環境,教師只能在課堂上創設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情境,幫助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際。
如在《牛津小學英語》(譯林版)4A Unit 3 How Many?的第三課時中,教學內容是通過練習復習鞏固句型:Do you have any...? How many...do you have? What do you have? 以及數字類詞匯。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以下情境,要求學生回憶本單元的重點知識并反復練習。
①當你想知道別人買過多少個玩具飛機時,你怎么問?
②當你想知道別人有哪些文具的時候,你怎么問?
③當你想知道奶奶給你帶來多少個橙子的時候,你怎么問?
④當你想玩一玩小明的新航模的時候,你可以怎么說?
⑤如果你認為Tom書本里的書簽很不錯的時候,你可以說什么?
這些情境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學生可以用這個單元掌握的口語句型完成所有的問題。如果在以后生活中經歷相似的情形,就能聯想到曾經使用過的口語,這種教學情境的創設就發揮了生活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靜波,主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小學英語[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2]陳秋芳,主編.探索有效教學之路[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3]陳厚德.有效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4]馮衛東,王亦晴.情境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6]李吉林.李吉林與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