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在初中的學科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鍛煉學生的理性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指的是老師通過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學、互動和交流。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方式,“導學互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而且還能讓他們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對初中數學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本文通過介紹“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概念和特點,進而總結出“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可以對初中數學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初中數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1-0017-02
引 言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負責講解知識點和習題,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記筆記和做題。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且學生不懂得融會貫通,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逐漸下降[1]。但是,新課程標準改革以后,學校對學生的數學教育便不只是集中在“學習”上,更多的是讓他們“學會學習”,而“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下面我們就以初中數學中的“三視圖”教學為例,來具體分析一下。
一、“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概念和特點
1.“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概念
“導學互動”是一種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方法,即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學、互動和交流,學生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2]。“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主要分為四個步驟:(1)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課堂互動,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3)課堂總結,通過歸納筆記、做習題來鞏固所學知識。(4)課后練習,通過復習課上所學、課后練習來進一步構建數學知識體系。
2.“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特點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各大學校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都有了一定的改變,“導學互動”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它和其他新模式也有所不同,具有自身的特點,主要有:(1)以前的一節課是一個整體只有一個部分;而有了“導學互動”,一節課便被分成了3個部分,即課前提出問題,課上互動交流,課后練習復習,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提高了教學質量。(2)以前的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負責講課,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課和記筆記,課堂氛圍安靜且壓抑;而在“導學互動”的課堂上,教師會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其理性邏輯思維的發展。
二、“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教師提前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課前布置預習任務,這樣學生可以有目的地進行思考、學習,鍛煉理性思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3]。因此,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必須有研究價值,有一定的難度和層次,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先易后難,引導著學生不斷思考。例如,在“三視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預習問題:(1)平行投影概念是什么?其性質有哪些?(2)正投影的概念是什么?其性質有哪些?(3)給出任意一個立體圖形,畫出它的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4)給出三視圖,想想其立體圖形是什么?該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如何計算?
2.課上實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關注度,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通過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生生互動”不僅能促進同學之間的有效交流,而且能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例如,在“三視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畫出一個圖形的三視圖,然后提問:這個立體圖形的體積和表面積是多少?給出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由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給出答案,并講解做法和思路。
3.隨堂練習,對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進行加深鞏固和總結
在教師講完本節課固定的知識點以后,可以留出一點時間,通過板書來幫助學生梳理一下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隨后,教師再給學生出幾道隨堂練習題,以此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4]。例如,在“三視圖”的教學中,教師對知識點的總結:(1)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的概念分別是什么?(2)三視圖和平行投影、正投影之間有什么關系?(3)三視圖的投影關系。(4)畫三視圖的方法、步驟有哪些?教師在做歸納的同時,也要給學生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方便學生想象,也可以提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小組之間進行搶答,回答最好的小組要給予一定的表揚和獎勵,以此達到良好的課堂氛圍和效果。
4.適量的課后作業,進一步鞏固知識體系
課后作業完成的正確率是檢驗學生上課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也需要有一定的難度和層次,要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先易后難,引導學生不斷地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例如,在“三視圖”的教學中,教師布置課后習題:(1)給出一個立體圖形,畫出它的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2)根據下面的三視圖,還原該圖形的形狀。(3)已知一個立體圖形的三視圖,求該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4)已知一個立體圖形的左視圖和俯視圖,畫出該幾何圖形的主視圖,并說出該幾何圖形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由此可見,題目(1)和題目(2)都是較為基礎的三視圖題目;而題目(3)則是在還原圖形的基礎上,還要求計算出表面積和體積;而題目(4)最為復雜,僅僅提供了左視圖和俯視圖,就要求還原圖形,不僅要畫出主視圖,還要數清楚有幾個面、幾個點、幾條棱,這就要求學生對立體圖像的掌握要十分透徹。
結 語
“導學互動”就是教師通過提出各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及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而且還能幫助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對學生初中數學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5]。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將“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通過“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全紅飛.淺談“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無線音樂·教育前沿,2012(9): 59.
王建國.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3(S2):34-35.
曾梁.“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10):87-88.
黃慧群.“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05):119-120.
周洋.“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4(90):68.
作者簡介:莫新妹(1981.9—),女,瑤族,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