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美靜
摘 要:數學是研究數、量、空間、結構以及變化的一門學科,是一種抽象科學,需借用邏輯推理來進行研究。數學的應用范圍極廣,工程學、醫學、經濟學以及計算機科學等都是以數學為基礎的。在初中的課程學習中,數學占有重要地位,在新課改的大形勢下,培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數學思維能力,成了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本文借助對數學思維能力的概念分析,探究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數學思維 對策研究
學習數學對部分初中生來說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因為大多數學生學習數學時只是單純的接收老師傳授的知識,沒有在腦海里構建系統的數學思維。死記硬背對數學學習沒有任何幫助,只有真正理解了數學本質,將知識融會貫通,并能做到舉一反三,構建起一個獨特的數學思維系統,才能把數學學好。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將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放在首要位置,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加強,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水平。
一、數學思維能力的概念及類型
(一)數學思維能力的概念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直接或間接反映。而“數學思維”是指對數量關系、空間形式、結構關系等的本質屬性和內部規律的間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維規律認識數學內容的理性活動。
(二)數學思維能力的類型
數學思維能力并非單一的,它的類型有很多,具體有以下幾種:
1.統計思維能力
數學是由無數數據構成的學科,要從中篩選出有用的數據,就必須具有統計分析的能力。統計思維能力的內涵是指將有價值的數據提取出來,加以整合分析。這是學習數學最基本能力。
2.推導思維能力
推導思維能力是數學學習過程中貫穿始終的能力,其內涵是將所學的數學理論進行舉一反三,串聯起整個解題思路。這屬于判斷能力的一種,能讓學生根據已知條件進行推理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結論。
3.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能力是指利用已有的經驗資料推演出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避免意外結果出現。這種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將同一類題型歸納出了參照,存于腦海中,能夠提升做題的正確率。
4.抽象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抽象的概念,例如數學公式,僅由一連串的數字符號構成,若不具備抽象思維的能力,容易陷入迷茫狀態。抽象思維的本質是將大量內容進行提煉,將數字與圖形相互轉化,形成一種抽象概括。
5.類比思維能力
在數學學習中,會遇上許多相似的事物,其間存在一定的共同點,所謂類比思維能力,就是將這些共同點串聯起來,對比分析。這種能力能夠在進行相似數學運算的時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養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激發學習學生熱情
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推動力,當學生對一件事情充滿興趣的時候,才會主動探索提升它的方式。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亦師亦友,拉近師生距離,利用情感引導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創新數學教學理念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順應新課改的教學計劃,但部分老師依然使用陳舊的教育方式,一味追求學生解題的熟練度,認為做得多,會得就多,這種教學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對數學學習有弊無利。建立正確的數學教學理念至關重要。
(三)通過強化動手能力來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在大部分學生眼中,數學學習就是單純地聽、記、練,忽略了動手實操的能力,從而造成大意失分的情況。例如遇上圖形題、測量題,應動手畫圖,利用工具進行實際測量,不能憑空想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能有效構建數學思維。
(四)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建立數學思維的必要條件。所謂觀察,并非指走馬觀花式的看,而是帶著研究目的,有計劃的看。觀察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只有通過觀察,對所研究問題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準確的調動自己的思維。例如遇上表格題、規律題時,通過仔細觀察,分析出其中的規律,也許不用計算也能得出準確答案。
(五)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也是數學思維能力中重要的環節,檢驗一個學生的思維是否正確,就看他能否運用數學語言將思維內容表達出來。數學具有其獨特的語言符號,數學語言的準確敘述,有助于學生理清思路,形成邏輯,這樣才能成功構建數學思維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初中數學教學應打破應試教育的固有思維,結合實際進行教學改革,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思維邏輯性,讓學生能對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有系統的理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對初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中,老師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要使用有效方式,加以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學生成功構建起獨立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的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