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靖康 顧丹丹
摘要: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要從娃娃抓起,讓湘東皮影的形象在兒童繪本中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與旺盛的生命力。我們應將皮影文化進行優化再設計,使其在堅實的文化基礎和人文背景之上進行升華,與兒童繪本實現“零隔閡”式的有機結合,以打破傳統外來元素的桎梏,實現本國皮影元素的復興。
關鍵詞:皮影 傳承 兒童繪本
中國皮影戲有著悠久的歷史,體現了勞苦大眾在艱苦年代的苦中作樂,不畏艱難困苦、樂觀向上的時代精神。其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流傳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設計、制作、表演的皮影體系,但是在傳承方面卻有所欠缺,古老的皮影在色彩、形體、表演方式等方面的過時都制約著其發展和傳承的生命力。
在當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下,皮影戲的表演形式、故事內容、人物形象的過于老套都使其傳承與發展并不樂觀。如何在保留傳統皮影特色元素的同時又能夠使其與兒童繪本充分有機地結合,成了我們宣傳傳統皮影從娃娃抓起的關鍵所在,以此加深傳統皮影戲對人們精神層面更深層次的影響,讓傳統皮影戲在繪本中重新賦予中國傳統皮影文化新的生機與生命力。
一、傳統皮影兒童繪本的挖掘與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在兒童教育與培養過程中也開始將娛樂性教育作為兒童教育的主線,兒童繪本便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地發展起來。但在國內市場,極少有出版社將傳統文化作為主要的應用元素來打造兒童繪本,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故事人物和形象,這都使兒童的培養、成長和思想潛移默化地“西式”了。
我們之所以更加偏向于引進國外內容,主要是因為我國的一些兒童繪本內容過于乏味、缺乏童趣,沒有真正把兒童的喜好作為出發點,去打造專屬于我國兒童喜愛的傳統文化元素繪本。讓兒童在繪畫的過程中更真實地去了解傳統皮影,用兒童自己的思考模式去挖掘與探索傳統皮影文化,真正地做到宣傳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為傳統皮影文化的發展與升華奠定堅實的群眾與人文基礎,這對我們在探索傳統皮影文化與兒童繪本充分有機結合具有參考價值。
古老的皮影文化需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文化內涵來進行適當的優化設計,不能拋棄原始皮影的文化內涵和發展背景,否則將如同空中樓閣轉瞬即逝,不能可持續性發展與再生。因此,我們在結合當時的特殊社會背景與故事內涵的基礎上進行再次設計,方能夠使古老的皮影文化在當今的社會舞臺上重新煥發光彩和生機。
二、傳統皮影文化與兒童繪本的結合與創新
傳統皮影文化與兒童繪本的有機結合,在某種意義上是打破時間、空間、界域的新型結合模式和概念。皮影文化在兒童繪本中融合,使古老的文化具有現代意義和審美價值,并且以兒童真正的需求和興趣作為再次設計優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真實可靠的皮影文化體系,賦予其豐富的文化價值,充分表達和深化傳統皮影文化的魅力與內涵。
通過研究皮影文化的內在寓意和社會背景,并將其作為再次設計發展的核心所在,圍繞這兩點核心要素,進行不斷的加工和合理的優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建立具有堅實理論支撐和可靠的人文背景,促使皮影文化能夠與兒童繪本在信的維度上實現融合共進,達到雙方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在傳統皮影文化與繪本的結合過程中,我們應該重點考慮打造具有文化淵源的皮影新形象和要素,體現出其強大和真實的“故事性”與“內涵性”,使其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具有強大的競爭力與辨識度。在人物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從原始形象中尋找元素和紋樣,進行打散、重組,最后應用到新的皮影形象中來,同時也要盡量地使其色彩鮮艷、明亮,易于分辨。這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再次升華,更有助于兒童對新的皮影形象的深刻記憶,在玩耍的過程中,也能夠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
在繪本中也可適當地添加DIY章節,這時的兒童在前期充分了解皮影文化的魅力和內涵的基礎之上,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創新和挖掘自己心目中的皮影形象,能夠手腦并用,提升創造性、激發好奇心。
三、結語
本文主要針對傳統皮影文化在兒童繪本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希望將兒童的真正需求和趣味性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并且構建堅實的文化背景和理論支撐,從根本上改造和優化傳統皮影文化,使古老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并且實現皮影文化與兒童繪本“零隔閡”的有機結合,打造以探索和創新皮影文化為核心特色的兒童繪本,使其具有實際價值與探索意義,以此來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魏力群.中國皮影藝術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2]李躍忠.中國皮影[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3.
[3]魏力群.民間皮影[M].長春:外文出版社,2019.
[4]康保成.中國皮影戲的淵源與地域文化研究[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1.
[5]典艷.中國皮影制作技法集錦[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周靖康,男,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設計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