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中華兒女的寶貴財富,然而不少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消逝,對于我們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莫大的損失。公共圖書館中收藏了許許多多珍貴的文獻資料,可以借助這些文獻資料進行社會教育,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激發國民的愛國熱情。本文對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意義加以剖析,探討公共圖書館在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方面的優勢和策略,以期能夠充分展現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職能,促使其真正成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陣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受到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地方文化的影響難免會出現矛盾和沖突,而提高國民的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儼然成為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的有力保證。基于此,公共圖書館必須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向社會公眾滲透愛國思想,增強公眾的責任感,使之以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而感到光榮和驕傲。在此情況下公共圖書館在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作用將得以最大化地展現出來,我國傳統文化也將免于走向沒落,國民將會在多元文化入侵的今天始終堅持本心不動搖,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傳統文化是我國五千年文明歷史凝結而成的精華,可以說包羅萬象,既包含了文字、語言、舞蹈,又涉及禮、樂、射、書、御、數。這些珍貴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中國走向世界舞臺、擴大國際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基石,只有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崛起,我們的祖國在世界上才能擁有話語權,國家的未來也會更加繁榮昌盛,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已經迫在眉睫。現如今,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強勢入侵到我國,給國民思想造成了劇烈的沖擊,人們不思進取,大大制約了國家發展的腳步。通過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緊密地結合到一起,極大地豐富了國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國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形成了積極向上的思想價值觀念,免于遭受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荼毒,有助于培養更多優秀的、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
二、公共圖書館在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優勢
(一)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優勢
公共圖書館是面向全體社會公眾開放的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公共圖書館中收藏的文獻資料如恒河沙數,涵蓋的類型十分廣泛,尤其是那些能夠體現古人智慧的文學、史學等相關文獻,更是成為了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質信息資源。通過閱讀這些文獻資源,可以讓公眾了解到各個朝代的更迭和所在城市的發展演變,在公共圖書館中的每個角落都充盈著人文色彩,讓人們在閱讀書籍之余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持續地受到感染和熏陶,閱讀興趣也被顯著激發了出來,在此良性循環之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理念也將得以實現。
(二)專業人才隊伍優勢
為了給廣大讀者提供優質完善的服務,保證公共圖書館各項工作落實到位,近年來公共圖書館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現已打造出一支專業素質較高的員工隊伍,圖書館從業人員普遍有著高學歷、多技能,充分滿足了公共圖書館的信息化、現代化發展需要,還能夠基于讀者實際需求給其提供個性化服務,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支持和信賴。與此同時,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還大大提高了圖書館文獻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激發了全體從業人員的主動學習和競爭意識,增強了公共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使公共圖書館真正成為了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職能也順利體現出來。
(三)多元服務模式的優勢
現階段,讀者對于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慮到讀者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公共圖書館必須不斷拓展服務模式,致力于滿足讀者群體的實際需求,以此來提高讀者的閱讀熱情。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信息與知識服務應該是開放式的,要以文化服務為根本、以教育為目的、以讀者需求為中心,這樣才能牢牢占據主動,實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比如說有些公共圖書館就積極運用了新媒體開展閱讀推廣工作,借助參考咨詢、知識援助等形式逐步擴大公共圖書館的讀者群體,建立了多層次、立體化的圖書館服務體系,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大力支持,這種新型服務模式值得其他公共圖書館予以積極的借鑒和應用。
三、公共圖書館在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策略
(一)營造傳統文化閱讀氛圍
首先,要想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并得到傳統文化的渲染,公共圖書館必須要給讀者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在圖書館布局上下足功夫,適當增添傳統文化元素。比如說懸掛中國歷史上著名人物的肖像,在下面標注他們的事跡,或者是他們提出的發人深省的言論,都可以引起讀者的聯想和現象,讓他們近距離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公共圖書館要提高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不但要讓工作人員穿戴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服飾,還要經常性地向工作人員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如送國學老師赴福州學習深造,讓他們自覺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嚴格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以便給讀者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激發國民對傳統文化的崇敬和向往之情。
(二)加強公共圖書館傳統文化資源建設
首先,公共圖書館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專門用于收集民間古籍,以增加圖書館內的古籍數量;而且在古籍的開發方面也不能有絲毫懈怠,通過不斷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做好校勘、考據、訓詁工作,運用多種途徑向讀者展示更加全面、豐富的文獻信息;其次,有些古籍文獻非常珍貴,損壞程度也比較高,為了防止對其造成進一步破壞,公共圖書館應加強數字知識體系建設,用信息化手段將古籍文獻轉化成文字、音頻和視頻,以便讀者可以隨時隨地在線觀看,公共圖書館對社會公眾的傳統文化教育也將能夠順利進行,取得的效果也會更好。
(三)以讀者活動為主要載體
讀者活動是擴大公共圖書館讀者群體,提高圖書館文獻資源利用率的有效舉措,每個社會公眾都有可能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載體,只有深入群眾生活,讓大眾在社會實踐中感悟傳統文化,引起公眾的深層次思考,他們才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深厚感情,進而向他人積極地宣傳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的步伐也將不斷加快。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需要公共圖書館能夠著重做好下面幾點工作:
1.國學講堂
所謂國學講堂,就是將《周易》《論語》《大學》等儒家經典為本進行深入解讀,讓讀者知道尊敬師長、孝敬長輩、愛護子女、恪守禮儀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些都是我們中華兒女需要傳承與弘揚的優良傳統。考慮到不同年齡層次的讀者需求有明顯的差異,公共圖書館在舉辦國學講堂時應該劃分為成人國學講堂和少兒國學講堂,前者主要圍繞家庭教育、書法、茶藝、讀書、蒙學教育等主題進行講座,后者則向少年兒童傳授歷史、詩詞、禮儀等相關傳統文化知識,充分滿足了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
2.經典誦讀推廣活動
為了激發讀者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公共圖書館可以定期舉辦經典誦讀比賽,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經典、領悟傳統文化,可以設置海選、復賽、決賽三個環節,分為講故事、親子誦國學、經典誦讀三個項目,使比賽的趣味性更加濃厚,大大調動社會公眾的參與熱情。比賽期間熱烈的氛圍還會輻射開來,在整個社會掀起一股學習國學的熱潮,長此以往青少年就會更加熱愛國學,產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以濟南市圖書館為例,其與孔子基金會聯合舉辦的首屆中華經典吟誦大會,將來自海外、臺灣、港澳及各省市的吟誦專家和幾百位吟誦愛好者齊聚一堂,通過舉辦雅集、比賽、座談交流會等多種方式,借助新媒體、網絡直播和傳統媒體報道等多種渠道,將吟誦這一傳統誦讀形式發揚光大。
(四)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傳統文化閱讀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轉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讓人們獲取信息更加便利,在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可以積極運用網絡平臺,給公眾提供多元化、個性化服務,讓更多的公眾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公共圖書館應利用自身的文獻信息資源數據庫優勢,通過門戶網站發布傳統文化數字資源,加強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建設,利用網絡交流平臺向讀者推送傳統文化的閱讀資源,拓寬讀者的閱讀路徑。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還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傳播,增加傳統文化資源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有效占領網絡陣地,整合網絡資源,用中華民族有效的傳統文化來教育大眾,提高國民整體文化素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在傳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需要充分認識和借助自身優勢,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閱讀氛圍,加強公共圖書館傳統文化資源建設,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麗.中小型圖書館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4).
[2]井西翠.論公共圖書館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的使命與擔當[J].科技視界,2016(23).
[3]曹潔冰.同濟大學圖書館新型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聞學堂”[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作者簡介:王金秀(1977-),女,福建省泰寧縣人,本科,福建省泰寧縣圖書館館長,圖書資料館員,致力于閱讀推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