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梅 程波
摘要:目前,獨立學院將逐步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轉型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本文基于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每年舉辦的計算機文化節,重點論述了用計算機文化節這個平臺來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帶動學生創新實踐、培養學生信息素質、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良好作用和成果。
關鍵詞:計算機文化節? ?第二課堂? ?創新實踐? ?信息素養
目前,信息網絡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狀態,計算機科學技術正在逐步改變我們的生活,在大學校園里,互聯網原住民已經成為主體,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大學生連接在一起,搭建有效的平臺,提升學生的關注度,在普及計算機文化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網絡信息安全,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成為一個需要去探索和實踐的問題。作者所在的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從2011年就開始做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探索工作,每年舉辦計算機文化節,通過文化節來將各個專業學生連接在一起,基于此建立了參與廣泛、影響力較大的實踐平臺。通過六年的積累,取得了一些經驗,計算機文化節的開展對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有明顯的幫助,豐富了學生的第二課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培育氛圍,逐步培養濃郁的網絡信息文化
目前,我院九成以上的專業都開設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其中電子信息系、機電信息系、計算機信息與技術系的相關專業還開設了諸如微機原理、嵌入式系統開發等硬軟件課程,起到了普及計算機知識的作用,同時也為開展計算機文化節奠定了基礎,而計算機文化節的開展恰恰激發了學生實踐創新的意識,構建了有效的展示自我、鍛煉實踐的平臺。計算機文化節以科技為核心,以文化為傳播媒介,將計算機科學技術與校園文化完美的結合,很好的吸引了學生對計算機科技的關注,普及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知識,提升了學生對前沿技術的把握和跟隨。從六年的實踐探索結果來看,計算機文化節的開展豐富了校園文化,培育了比較濃郁的網絡信息文化,每一屆計算機文化節都讓學生全程參與到各類比賽的策劃、組織,并通過各類講座的開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一年一度的計算機文化節成為學院最受學生關注的競賽活動,涵蓋了前言知識講座、實地參觀學習、作品展示、各類競賽等項目,內容豐富,在學院里刮起了網絡信息風暴。
二、貼近教學,內容豐富
計算機文化節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緊緊貼近課堂教學,通過提供實踐機會,將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加以運用,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尤其是對于工科學生而言,實踐動手能力尤為重要。計算機文化節作為我院計算機信息與技術系一項特色項目已經開展六年,每屆計算機文化節主要以主題競賽形式呈現,包括網頁設計大賽、微視頻大賽、指尖飛揚圖文設計大賽以及局域網組建、計算機拆裝等競賽項目;競賽之余穿插一些計算機方向前沿知識講座,給我院師生帶來計算機方向的前沿知識;搭建了校企合作平臺,給學生提供實地參觀學習的機會;同時還成立計算機義務服務隊在此期間開展義務服務,為全院師生提供計算機軟硬件方面的幫助。通過歷屆計算機文化節的舉辦,不但向全院師生普及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更是為全面提高我院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同學們的學習、交流并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組織得力,學生既是參與者也是組織者
經過幾年的探索,為了組織辦好計算機文化節,計算機信息與技術系成立了創新小組和計算機義務服務隊,這兩支隊伍同時也成了計算機文化節的主要組織人員,兩支隊伍成立了相應的執行部門,分工協作,共同做好文化節前期的宣傳、中期的競賽組織、后期的總結閉幕工作。為了使每年的計算機文化節成為影響力最高的校園活動,組織成員從活動內容的落實、策劃的編寫、海報宣傳、網絡宣傳、實施細節、各類競賽的具體準備都做了精心規劃,這其中的每一個工作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鍛煉和展示,通過每一個具體的工作,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組織管理能力。同時,組織者也是參與者,這就保證了所有的項目都是學生關注的熱點和動態,能夠很好的回應學生的需要。使得參與率大大提高,近幾年,部分單項比賽的參入人數高達600人以上,極大地提高了文化節的影響力,也培育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四、宣傳到位,更多的人了解并參與計算機文化節
計算機文化節作為一項定義為普及計算機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活動,就需要更多的人關注、了解并參與計算機文化節,那么宣傳工作必須要做到位。為此,每次大賽前夕,計算機信息與技術系就會通過各系部向學生宣傳文化節的各項活動,同時在食堂、公寓、教學樓等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張貼海報等宣傳資料,并且也通過微信公眾號、貼吧、微博等新媒體發布文化節的相關消息,實現了多渠道全覆蓋。
五、參與廣泛,構建了影響力廣泛的校園實踐平臺
每年的計算機文化節活動都受到了學院師生的大力支持,收效良好,學生參與度高,參與學生覆蓋全院七個系部,每屆文化節均有近千人參加,構建了影響力廣泛的校園實踐平臺,不僅普及了計算機基礎知識,更為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提供了機會,豐富了大學校園的第二課堂,幫助學生發現興趣并激發學習潛能。
六、以大賽為依托,發現并培養優秀人才
每年的計算機文化藝術節都能通過大賽發現一些在計算機硬件、網絡安全等方面的優秀人才,學院為了進一步提升這部分學生的創新能力,每年都從優秀的獲獎選手中遴選一部分學生代表參加藍橋杯大賽、軟件設計大賽和網絡空間安全大賽,不斷在省部級、國家級大賽中獲獎,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共有40余人次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級三等獎一項、優秀獎兩項。并且與Google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文化節已經形成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和推出人才的良好機制。
七、結語
通過幾年的實踐探索,我們認為,計算機文化節以普及計算機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質和人文素質為目標,以學生自我組織、自我學習、自我參與為導向,學生既是組織者也是參與者,強調學生是文化節的主體,采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積極參與的方式,使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和探索、學會應用、學會創新。計算機文化節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共同進步的平臺,總結經驗,有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一是文化節主題鮮明,定位準確,很好的回應了學生的需求,同時又以前沿科技知識為指引,實現了科技引領文化,文化促進創新的目的。
二是文化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每年文化節都開展了學生最關注的競賽內容,大賽內容靈活多樣,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為一體,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活躍了學習氛圍。
三是提升水平,促進創新。每一屆文化節的參賽的作品都極富創意,水平較高,制作精體現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充分展示了師生較好的綜合素質和良好的計算機科技水平。
總而言之,計算機信息素養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是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必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是計算機科技創新的基礎。計算機文化節的各個競賽有效的激活了學生學習掌握計算機知識的動力,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競賽,參賽學生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理解的更加扎實了,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許多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學會了制作網頁、視頻、也能夠獨立組建小型局域網,為就業和日后的職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福亮,崔良中.關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思考[J].海軍院校教育,2007,(01):35-38.
[2]郭福亮.從計算機文化節看學員信息素質的培養[J].計算機教育,2009,(13):24-26.
(項目基金: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2018年度院長科研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8YJ06;作者單位: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作者簡介:[1]孫艷梅,最高學歷:本科,目前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2]程波,最高學歷:碩士研究生,目前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