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英
摘 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已是我們教學改革的主攻方向,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以供參考。
關鍵詞:數學教學;自主學習;交流合作
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特征的總和,是從事創造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的狀態。它表現在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喜歡挑戰問題,主動克服困難,樂意與同學合作完成教學活動,以及對學習數學表現出一定的自信心等。在交流合作之前和交流合作中,發揮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優勢,將個體的自主學習與整體的交流合作有機整合,這對于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 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巧設“憤”“悱”情境,誘發交流的動機
當今社會發展突飛猛進,社會競爭激烈,一些有識之人指出“沒有合作就沒有創新”。由此可見,合作與交流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今天課堂的主角應該是學生,想讓“主角”盡情地發揮,就需要教師創設一個和諧輕松的氛圍,使學生處于“放松的警覺狀態”,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同時還需要教師巧設懸念,創設“憤”“悱”情境,使學生產生一種急需和別人交流、聽取別人意見的欲望,從而使學生達到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最佳狀態。
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老師先隨意寫出兩個數“234”“567”,問學生:“這兩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后,學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小組的學生準備幾個多位數(可以是家庭電話號碼),先在小組內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來考考老師,每個小組的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里十分活躍,大家都想來考考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設疑引導學習思考:“你們不用筆算,能準確地口算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幾名學生說了好幾種意見,但都不是最恰當的。一個個急得抓耳撓腮,都被難住了。接著老師說:“同學們,群策群力呀!你們齊心協力討論討論、交流交流準能解開這個謎,不信你們就試試看。”此時,合作交流變成了學生的最大愿望,討論交流非常活躍。在此過程中,教師深入到學生中,成為小組討論的一員,參與其中,同時關注學生合作的進程,了解各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及時點撥,適時調整。同學們很好地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二 引入開放題,促進自主提高,引導交流方向
開放題是指具有現實背景意義的條件不充分、答案不惟一或解題策略多樣化的題目。在課堂教學中,適度引入開放題,不但能使優等生自主意識提高,提供展示的機會,而且能夠兼顧學困生,使他們不成為課堂上優等生的陪客,建立和培養學習的興趣與自信,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時都有話可說,有理有據,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去思考、交流。例如在教學數學第五冊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時,根據學情,將例題變為“飼養小組養了8只黑兔,養的白兔比黑兔多16只。???????????? ?”補充問題,使它變成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通過自主學習與交流,學生想出好幾個問題,甚至學困生也至少想出一個問題。(一共養多少只兔子?黑兔比白兔少幾只?白兔只數是黑兔的幾倍?)學生不僅補充了問題,而且能列出算式算出結果。還有一位學生在前幾個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白兔和黑兔的總只數是黑兔的幾倍的問題,從而得到了同學的稱贊,這時我們看到的是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真正快樂。
三 扶持創新個體,充分發揮個體與整體的整合作用,使自主學習與交流有機結合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由于學生對新內容的理解層次不同,常常會提出許多具有個性光彩的問題,教師應及時抓住這些問題并組織學生討論,以這些富有創新精神的個體的行動與情緒感染其他學生,使他們在思維的相互誘導和撞擊中閃現新的亮點,產生新飛躍,進而出現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思維火花來,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整合。例如教學“角的認識”后設計“一個長方形,剪去一個角,剩下的部分還有幾個角?”大部分學生說還有3個角,其中一個學生說有5個角,這一說法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經過這個學生的提示,通過交流合作之后,學生們把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羅列出來,這實質上就是將個人自主學習的成果轉化成整體的共同成果。這樣使學生體會到交流的快樂,給學生創造了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獲得知識上、心理上各方面的發展,在交流合作中培養歸屬感、認同感和集體榮譽感,我想這才是自主學習與交流合作的真正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鄒艷紅.小議小學數學教學自主學習中的合作交流[J].新課程,2016(2)
[2]周菁.小學數學課堂“自主學習”的實施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