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婷
摘 要:小學數學的學習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邏輯能力,對于學生的長足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有必要從課堂最開始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導入入手,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于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大概了解。教師要在上課伊始就牢牢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完成數學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教學實踐
導入作為能否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環節,在數學教學中備受關注。眾所周知,數學學習相比其他學科而言更加嚴謹、科學,也就意味著學習過程略顯枯燥,尤其是小學生的注意力較難集中,且對于枯燥的學習內容不感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從增加導入的趣味性入手,使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開始數學學習。筆者結合自己在教學實踐中導入的應用方式,整理了一下幾種常用的導入方式。
一 游戲導入
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對于游戲沒有什么對抗力,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導入的設計,將游戲與導入進行整合,教師可以采取對抗性的游戲,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吸引學生參與游戲,進而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導入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小數除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運算的小游戲,將學生分為幾組,并隨機出示一些小數加減法和乘法的運算,又快又準得出結果的就是小組的勝出者,最后教師為勝出者頒發獎品。比如,第一組的數據為:20-0.3,1.5*0.3,22*1.6,13-1.28,15*0.26,10.25+3.1,1.9*3.1,小學生的好勝心較強,為了追求速度,運算出錯也不少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關注速度到關注質量,提高學生的正確率。在幾分鐘的運算過后,優勝者獲得了教師的獎勵,這會在無形之中影響其他未獲獎的學生,刺激學生的好勝心。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幾組數據,能否發現這幾組數據統一的特點,有學生搶答:“這里面沒有除法!”教師可點頭示意學生說得對:“對!今天我們就來學學小數的除法,大家能想到它和加法、減法、乘法有什么不同嗎?”這樣一來,學生對于小數除法學習的好奇心被調動,尤其是未獲獎的學生開始卯足了勁兒地進行小數除法的學習,教師導入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 故事導入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可以從學生較為喜歡的故事入手。通過故事的講解和教師的言語引導,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家探究數學知識的不易,以及探究過程中推翻各種假設需要付出的努力,使得學生能夠珍惜現有的知識產物,并積極地投入數學研究中。
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用經典的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7位數的故事。由于當時計算工具的匱乏,祖沖之利用木棍完成了圓周率的計算,即使在今天利用紙筆和算盤來進行計算也需要日復一日地堅持,且還有后續的驗算,這對于人們的精力和毅力是極大的考驗。這種對于計算量要求巨大的計算題目都沒有讓祖沖之選擇放棄,可見他的毅力和意志是相當強大的。對于學生而言,大多學生都聽過祖沖之的故事,但對于圓周率計算所需的龐大數據不甚了解,這個故事的講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珍惜當前的研究成果,也能夠以祖沖之的匠人精神、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毅力影響學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加學生后續投入數學研究中的興趣。
三 問題導入
問題導入就是指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發現將要學習的內容。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設置問題,使學生發現教師提出的問題和自己的已有認知是相矛盾的,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并在學習后能夠順利解決問題,這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到問題的解決。設置的問題可以是直擊學生心靈的問題,使學生開始質疑自己的認知,或是質疑課本,質疑教師等,也可以是循序漸進的引導,帶領著學生逐步揭開數學的神秘面紗。
例如,在進行“圓的面積”的推導時,學生通過預習可以知道計算圓的面積可以通過將圓分成不同的偶數份來進行類似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教師在上課伊始可以提出問題:“大家都知道了圓的面積可以通過長方形的面積而求得,隨著圓分的份數的增多,圓的面積越來越接近長方形的面積,那也就是說圓的面積是接近長方形的面積,請注意‘接近這個詞。那么,我們直接將圓的面積以長方形的面積進行計算,是否違背了數學問題探究中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原則呢?”這個問題對于學生來說難度可能較大,但能夠讓學生通過該問題質疑課本,也就使得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推翻課本的欲望,從而自主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究和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總之,導入的方式較多,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設計,使導入更加符合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期待,利用導入這有限的時間改變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枯燥的看法,使學生在數學問題的探究中逐漸愛上數學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宋學敏.有效導入,優化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導入簡析[J].學周刊,2019(08):107.
[2]李永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導入的重要性分析[J].名師在線,2019(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