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棟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推進,構建高效課堂已然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的普遍共識和共同心愿。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需在深入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進行不斷的調整優化,并將教學的側重點由基礎知識的單一傳授轉移到學生學習能力與應用意識的培養上來,以達成理想中的教學預期。本文從問題情境的創設、現代教育手段的引入和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三方面入手,對中職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中職化學;高效課堂;問題;直觀;實驗
在傳統的中職化學課堂中,教師通常只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講授和灌輸,這不僅在根本上違背了中職教育“能力本位”的宗旨和理念,而且還在極大程度上消磨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因此,要想構建出高質量、高效率、高收益的中職化學課堂,教師就需將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擺在首位,使其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活動中,從而獲取理想中的教學效果。
一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問題是驅動學生展開一切學習與探索活動的動力,同時也是聯系師生雙邊情感的最佳紐帶。因此,在中職化學教學之初,教師不妨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引發學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產生探索新知識的強烈愿望。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上課之初便形成良好的互動心向,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在教學《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課之初,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先是利用課件向學生出示了“伊普爾化學之戰”的照片,并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在第二次伊普爾戰役期間,有一天可以稱之為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在這天黎明時,英、法軍前線戰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黃綠色氣體逐漸向前襲來。沒過多久,數百名英、法軍戰士窒息而死,數千名士兵雙目失明。這就是1915年4月22日發生的令人發指的事件。那么,這種黃綠色氣體到底是什么?它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威力?它又具有怎樣的性質和用途呢?”如此,通過在課堂教學之初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引發了學生的積極思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將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 引導直觀感知,突破教學難點內容
現如今,現代教育手段的出現和迅猛發展為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可能。在中職化學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創設直觀情境,不僅可以給學生以新穎、有趣的學習體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能夠將化學知識變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內容、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由于《離子反應》這節內容較為抽象,僅憑一味地口頭講授難使學生對其進行深刻理解。于是,我決定借助現代教育手段來創設直觀情境,以望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內容。首先,我向學生播放了氯化鈉加入水中后溶解并電離的flash動畫,使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到氯化鈉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鈉離子和氯離子脫離氯化鈉晶體表面,形成了能夠自由移動的水合鈉離子和水合氯離子。如此,不僅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而且還使學生理解了離子反應的實質,這便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內容,深化了學生的理解認識。
三 注重實驗教學,強化探究意識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最具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應用意識的作用。基于此,在中職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重實驗教學,并借助合作學習這一形式來引導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時,我先是向學生問道:“食物的變質腐爛是一個什么過程?為什么有的東西不易變質,有的容易變質?為什么食物放在冰箱里不易變質?”通過對問題進行思考,不僅喚醒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而且還使學生明白了化學反應有快慢之分,有些反應的快慢是可以控制的。之后,我帶領學生回憶了金屬鈉、金屬鎂分別與冷水反應的實驗,并引導學生得出了這兩個反應速率不同的原因是兩種金屬的活動性不同的結論。于是,我繼續問道:“你還能舉出內因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例子嗎?反應物本身的性質能改變嗎?哪些因素可以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一番交流探討過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現有的實驗藥品和用具來進行合作探究,以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如此一來,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無論課堂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如何變換,都應注重實效,都應以實現學生的能力提升與全面發展為目標,并在堅持以生為本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化學學習的持久興趣,進而促進中職化學高效課堂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孟強.中職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34):347-348.
[2]何美琴.中職化學有效教學策略例談[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