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 要:混合式的課程教學模式是互聯網教育發展之下的產物。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的發展重點是學混合式課程。鑒于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利用網絡平臺將數字資源與網絡技術和課程建設相結合,這是教學領域的創新。課程教學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通過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實現教育目標。將課堂內外生動地聯系在一起,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與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質量。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課程建設;高職教育
1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大學生擇業就業壓力過大,高職院校也不斷提升培養學生的質量和目標要求,讓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環境和就業要求,拓展就業渠道和空間。在教育培養環節中,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是在互聯網教學模式之下衍生出來的,適用于教學的各個階段。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體現在線上線下教學的融合,更是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培養目標的差異來制定教學計劃,彌補教學資源的不足,提供教學平臺。讓教師更加充分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并將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到未來的就業當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應用的條件
2.1 硬件環境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必要的硬件環境。學校的硬件設施要及時更新與配備,以保證教學模式的開展。為教師開展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實踐,提供優質的硬件環境,尤其在理工類和專業技術類課程當中。在線人數多平臺,視頻繁多兩個特點。這些專業對硬件設施的要求比較高,學校更加注重對該學科和專業的硬件配備問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在混合式課程教學之下提升學習效率。
2.2 教學平臺
混合式教學課程模式也需要教育平臺的支撐。各種教學平臺的開展和運用為師生互動提供了良好的渠道。高職院校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中微課、精品課程、網絡教學、在線學習等方式,實現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最大限度的溝通與交流。在線學習,在線討論,能夠及時的解疑答惑。在平臺上布置作業,并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些方式不僅高效便捷,也擴大了學習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并輔助于手機app等客戶端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隨時隨地享受知識的盛宴。
2.3 混合式課程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當中,最關鍵部分是混合式課程的建設。混合式課程建設是線上課程與線下課程的結合,這里的線上與線下并不是簡單的網絡課程與現實課程的結合。線上教學的教學流程與傳統教育的教學流程相似,但是每個環節又要體現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的特點。其組成部分有導學案,知識點,微課,課后作業,隨堂測驗,知識拓展,討論答疑等部分。線上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教師的指引與幫助下學生自主完成學習。而線下學習則是解疑答惑,交流探討的過程。教師積極解答學生的問題是對線上教學的升華與提高。在進行教學效果分析時,也可積極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效果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在日后的學習當中,能夠積極改變學習方法。
3 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課程建設重點
3.1 制作微課
在混合式課程建設線上教學當中,微課是比較重要的學習方式。利用網絡平臺。和教學資源,將知識體系中的知識點碎片化。微課的特點是短小精悍,直擊要害。微課的制作方法有多種,其中以PPT式微課,屏幕錄制式微課和綜合性微課為主。而PPT式微課則是事先編輯好PPT文稿,然后根據內容進行講解。屏幕錄制式,則是在電腦屏幕上進行演示操作,講解與知識相結合。綜合性微課則是圖片,聲音,影像等綜合效果的體現。在高職院校教學當中,不同的學科和專業應根據自身的情況挑選錄制微課視頻的方式。微課視頻的制作也是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重要體現,對高職院校課程建設有輔助作用。
3.2 導學先修
導學先修實質上就是在教學時導學案的利用,在高職院校課程建設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師的教學缺乏目標性和重點,學生在學習時并不知道自身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方向是什么。一堂課缺少重點和難點,學生聽課的效率不佳。導學先修這一環節就是利用導學案設計課程內容目標和教學目標。課程內容目標中主要是知識目標,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充分了解本堂課的內容起到了先導型的作用,而教學目標也是學生的培養目標,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需要達到某項能力,需要完成某項任務。讓學習更有計劃,更有針對性。這種階段式的培養方式,更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
3.3 教學資源與教師團隊的建設
在高職院校課程建設中,利用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則主要是以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自主學習為主要內容,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較為靈活,教師起到的是輔導作用,給學生以引導和解疑答惑。這樣的學習更具個性化,所能用的教學資源內容較多,數量龐大。課程資源也不在以課本教材為主,學生獲取資源的渠道更多,學校應更加注重擴充教學資源和建設師資隊伍。讓學生在合適教學模式之下獲取資源的渠道便捷優質地獲取知識,而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也應具有專業性,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也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學校需要組建教師團隊,實現各個階段,各個方面的教學目標。在教師隊伍當中應包含基礎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等。對學生的基本素養,專業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等多個方面進行培養,促進學生的多層次,全方面的發展。
4 結語
實踐證明,混合式的課程教育方式是將網絡信息技術與實體課程進行結合,是教學領域的一種創新。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對高職院校的課程建設有重要的意義。在課程建設過程當中,教學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學習變得個性化,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更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提升了課堂效率。完成了教學目標。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課程建設讓學生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在未來的就業當中多了一份機會。
參考文獻
[1]譚永平,鐘暢武,韋柳絲,賈紅杰.高職院校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2).
[2]蒲凌,張志宇.互聯網混合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體系構建實踐探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