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惠梅
【關鍵詞】 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063—01
小學是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學好語文學科也就十分必要。從當前農村教育來看,由于受到外部環境、家庭環境、經濟等方面的影響,因此也就產生了一大批的“學困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優化教學方式,激發“學困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學困生”向“優秀生”轉化,從而為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農村“學困生”的課堂表現
通過研究,筆者發現“學困生”的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對學習毫無信心,且對學習不感興趣?!皩W困生”的不足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面:首先,書寫潦草,速度慢,做作業不積極,且作業的質量差。雖然說很多問題教師給學生反復強調了,但是一到做作業時“學困生”就錯誤百出。長此以往,就形成了惡性循環,最終形成了“學困生”;其次,上課開小差,不能集中注意力,極易分心,且影響課堂秩序;再次,辨別是非的能力差,且認為學習與自己毫無關系,也不管教師與家長的苦勸。這部分學生語文能力不高,且在課堂上充當“觀眾”,就算是其他學生認真地學習,但是他們卻“與世無爭”。
二、語文教學中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1.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
作為教師,應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且不要給學生貼標簽。當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時,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教學中,筆者發現若經常鼓勵學生學習,那么被鼓勵的學生就會取得良好的學習進展,教學效果也會得到提升。為此,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困生”。教師要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以鼓勵的態度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挖掘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如,在進行識字教學時,一些學生識字能力比較差,教師可以分析具體的原因,看看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如,有的學生是拼音不過關、拼音記憶能力差或者是生字的記憶能力差等,教師要善于分析其內在的原因,并鼓勵學生找到正確的拼音記憶方法、生字記憶方法,確保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生字與拼音,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自信心之后,他也就自然而然地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慢慢地提升了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2.成立一對一互相幫助學習組
農村教師想要實現“學困生”的轉化,還應該從教學方式上找原因,可以建立一對一互相幫助學習組,讓班級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幫助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這樣也能有效地陶冶學生情操,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們之間的友誼,可謂是一舉多得。在排座位時就可以優生搭配后進生,便于開展一對一互相幫助學習的活動。當然,若教師不是班主任,只是任課老師的話,也應加強與班主任的聯系,與班主任共同討論轉化“學困生”的問題。如,在學習《變色龍》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用“”號標出自己觀察到的變色龍的身體部位。當“學困生”找不到這些關鍵詞時,可以由優秀生引導“學困生”找到關鍵性的詞語。由于教師的精力有限,可充分利用優等生,讓優等生成為教師得力的助手,并帶動“學困生”,以積極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促進學困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3.重視查缺補漏,進行針對性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要想轉化“學困生”,還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課堂上專門針對學生沒有掌握的地方教學,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效地轉化后進生。如,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閱讀這篇文章,之后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筆者在課堂上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若學生回答不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地朗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并從這兩段文章中去思考烏鴉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喝到了水。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教師要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避免學生再次犯錯。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一直是各個學校發展永恒不變的話題。對于農村地區而言,由于各方面的條件所限,使得“學困生”的存在更加普遍。這也就使得轉化“學困生”的工作成為農村學校和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村教師更應該重視“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只有將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深入與細致了,才會感化“學困生”、影響“學困生”、轉化“學困生”,學困生才能健康成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