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也逐漸得到了教師的關注。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建立長效機制,并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此從三個方面詳細分析了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化學;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初中數學教師若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應先充分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然后再根據教學實際制定有效的培養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以初中化學教學為基礎,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多媒體教學,營造濃厚學習氛圍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化學知識的生動性、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增強化學課堂的學習氛圍,從而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通過多媒體可以以圖片、視頻、音像等方式,呈現出化學知識。無論是在課堂導入階段,還是在課中教學、課后學習中,教師都可以利用多媒體,強化教學效果,并加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以水的凈化教學為例,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用視頻展示出家鄉水資源的現狀,并引出教學主題:自然界的水是如何變成飲用水的呢?這樣在導入階段,選擇學生身邊的生活實例,并借助多媒體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繼續利用多媒體展示出渾濁的水靜置一段時間后,會變得澄清的現象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接下來,再視頻展示出加明礬、不加明礬的渾濁液體澄清過程,進一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生活經驗分析這種現象,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科學思維、探索精神的培養非常有利。尤其是能讓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有效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關鍵的是通過應用多媒體還能改變化學課堂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可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強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
二、借助化學實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化學本身就是一門實驗性學科。通過實驗教學不僅能提高化學教學質量,而且還能強化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質疑能力等。最重要的是還能使學生形成科學思維、科學意識。對此,教師應當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積極開展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實驗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硫酸銅溶液、氯化鈉注射液等生活中常見的化學溶液圖片,使學生對化學溶液有個初步的感知。接下來,再互動探討引出氯化鈉溶液的配置:第一,探討溶液是由哪兩部分組成的;第二,探討溶液的配置步驟;第三,探討根據溶液配置操作,預估實驗用到的所有用品;第四,探討如何配置濃度為16%的35 g氯化鈉溶液。然后,教師就可讓學生根據第四個問題的討論結果,設計實驗過程,探究實驗結果,從而完成實驗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實驗猜想、實驗設計、實驗探究、實驗總結、實驗反思都有助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僅如此,實驗探究活動還能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思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化學實驗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就是說,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組織作用,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究、自主總結,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教師可充分借助化學實驗,創設實驗探究活動。
三、引入生活元素,加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且課程實踐的重要途徑就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引入生活要素,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生活實踐,從而促使學生形成科學思維,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科學素養。但在應用時,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靈活選擇生活元素。
以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為例。不同金屬的化學性質既存在共同點,也存在不同點。考慮到學生無法準確記憶各種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師就可從生活實際出發,將各種金屬區別開來,并加深學生的記憶。例如:在生活中我們在購買金銀時,應如何進行辨別?為什么有些人的金首飾會發黑?從化學角度考慮,你能辨別嗎?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金屬制造的?它們都有哪些性質?通過設置這一問題,教師就能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深入了解金屬的化學性質,并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這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科學思維的培養非常重要。所以,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教師可將生活元素引入到化學教學中。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可結合新課程標準理論,充分應用多媒體、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同時,教師還應積極引入生活元素,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彭艷,劉廣美.基于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5):177.
[2]孫偉鋒.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教師,2018(S1):113.
[3]丁翠連.基于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