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艷華 闕明婧


摘 要:培養大國工匠和社會所需要的應用技術人才成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著力點,高端技術人才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文章從頂崗實習中三螺旋機制出發,從現代職業教育本體、主體和載體三個方面構筑了貫穿現代職業教育全過程的立體三螺旋模型,為培養高端職業人才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論參考。
關鍵詞:立體三螺旋;頂崗實習;協同育人;現代職業教育
一、研究背景
2019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文件,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將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提出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如何培養大國工匠和企業、社會所需求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成為近幾年來職業教育研究的熱點。其中,頂崗實習作為一項重要的提高高職院校就業的重要抓手而貫穿在現代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朱小龍等人通過基于三螺旋理論的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就業一體化中政府功能定的研究,提出了政府是三螺旋中重要參與者之一,應當找準自身定位,發揮自身功能,深化管理體制,完善保障機制。于成本等人闡明了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就業三螺旋機制的關系。高龍研究了頂崗實習中企業動力機制的形成。
縱觀諸多學者的研究,將三螺旋理論應用于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形成了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就業的三螺旋機制,大大提高了頂崗實習的效率,取得行之有效的成果。文章通過對三螺旋理論的深入研究,發展了立體三螺旋體系,提出了現代職業教育創新協同育人機制,為培養社會所需求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二、三螺旋理論
“三螺旋”來源于生物學概念,20 世紀90 年代美國學者亨利·埃茨科威茲借此提出了“大學-產業-政府”三螺旋相互作用為核心的系統模式,借以分析三方之間的互動關系。該理論主要強調大學、產業和政府之間的合作關系能夠實現每個個體的利益和社會價值,克服了傳統的產學、產學研合作模式忽略政府層面的不足。應該說,三螺旋理論為學校、企業和政府之間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受到學術界的充分肯定。
三、立體三螺旋理論的提出
文章基于對三螺旋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就業的基礎上,在國家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縱觀現代職業教育的全過程,提出了立體三螺旋理論模型,旨在促進職業教育改革,培養應用型工匠人才。立體三螺旋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即現代職業教育的主體、現代職業教育的本體、現代職業教育的載體,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
(一)現代職業教育的主體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結合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形成自我教育(學生)、學校教育(教師)、社會教育(企業導師-工程師)三者的有機統一和相互促進。自我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主體的核心。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和培養技術創新型職業教育人才,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因此,根據學生的特長,量體裁衣,制定合理的課程培養體系,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主體的根本。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中堅力量,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努力實現教師的引導作用是實現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著力點。進一步地,社會教育是現代職業教育主體的重要抓手。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因此在自我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基礎上完善實習實訓,尤其是以頂崗實習為典型代表的社會教育課程體系顯得尤為重要。社會教育的完成質量需要協同學生、老師和企業導師(工程師)多方資源和力量。
綜上所述,學生是現代職業教育主體的核心,教師是現代職業教育主體的中堅力量,工程師是培養應用人才的重要引導人。因此,我們認為現代職業教育的主體應包含自我教育(學生)、學校教育(教師)、社會教育(工程師),其中,社會教育通過頂崗實習的過程引領學校教育,促進學校完善課程設置改革,進一步促使學生形成自我教育,從而形成自我教育(學生)、學校教育(教師)和社會教育(工程師)的正反饋、正循環體系。
(二)現代職業教育的本體
現代職業教育的本質是以社會產業的需求為主要培養目標,專業和課程設置作為手段,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專業+產業+職業(就業)構成了現代職業教育本體的三要素。其中,專業是根本保證,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是其走向社會、引領其職業發展的根本保證;產業是引導者,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引導學校完成專業和課程設置,從而提升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的契合度,同時產業技術人才的培養進一步促進產業經濟社會發展;職業是終極目標,學生培養的終極目標是完成就業,形成職業。因此,我們認為現在教育的本體應該是專業+產業+職業(就業)三位一體的關系。
(三)現代職業教育的載體
為了培養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環境和政策保障,通過研究我總結現代職業教育的載體是政府+企業+學校。其中政府主要是依靠政策制定等方面保障學生培養過程和頂崗實習的成效,企業依靠學校培養的學生實現人才更新,同時根據學生實習就業的實際情況推動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育改革。因此,我們認為政府+企業+學校的現代職業教育載體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互補關系。
四、現代職業教育的立體三螺旋之間的關系
從外在分析,現代職業教育的立體三螺旋的三個組成部分之間(載體、本體、主體)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共同支撐現代職業教育的協同育人體系。具體關系如圖2所示,載體起到保障的作用,主體是核心,本體是目標。從而從三個方面構筑現代職業教育協同育人體系。從內涵分析,高校包含專業、自我教育、學校教育;政府促進產業發展和保障社會教育;企業則是社會教育、產業發展和學生職業(就業) 重要載體。現代職業教育的載體、本體和主體內部構成元素之間的內在+外在聯系構成了現代職業協同育人體系立體三螺旋體系。
五、結語
文章通過對傳統三螺旋體系在頂崗實習過程中的應用的研究,即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就業的模式,從而促進和保障頂崗實習的效率和質量。設計了現在職業教育過程中立體三螺旋體系,分析了現代職業教育的主體、本體、載體的內涵,并總結了主體、本體、載體三者之間關系,從而進一步促進職業教育改革,構筑協同育人體系。
參考文獻
[1] 劉洪銀.構建兩階段偏三螺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J].課程與教學研究,2015(04):55-59.
[2] 吳凱民.基于三螺旋理論的高職學生實習策略研究[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 (16):9-11.
[3] 高龍.三螺旋理論視角下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就業一體化問題研究——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5):20-21.
[4] 朱小龍,呂中國.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就業一體化中企業動力機制形成研究——以三螺旋理論為視野[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3(20):21-27.
[5] 莊濤.官產學研協同創新四維關系研究——基于三螺旋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08):27-32.
[6] 朱小龍,王常才.基于三螺旋理論的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就業一體化中政府功能定位[J].菏澤學院學報,2012(34):126-130.
[7] 于本成,宋培森.基于三螺旋理論的“畢業設計-頂崗實習-就業”一體化模式創新與應用研究,教育現代化,2017(04):348-349.
基金項目:以就業為導向,優化五年制高職頂崗實習系統設計的實踐與研究(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D1201810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