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惠蓮
【內容摘要】音樂屬于藝術類教育學科,其對學生藝術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際的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強化對初中音樂的教學改革,以進一步提高初中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音樂學習上的進步。
【關鍵詞】初中音樂 ?教學改革 ?推進
前言
在初中音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立足于新課程教學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改革措施,以全面的提高音樂教學改革的質量,滿足學生音樂學習的需求,為學生更高階段音樂藝術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強化師生溝通
教師與學生在溝通中理解彼此,而溝通交流也是教師將音樂教育理念融入到學生中的一種有效方式,溝通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教育的成功由多種因素組成,而教師與學生之間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則是其中之一。如何與學生溝通是教師在教學目標中的主要責任,而溝通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有目的的向學生傳遞音樂知識、塑造其觀念,而面對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生始終保持抗拒心理,學習動機低迷。而教學效率的提高是離不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師生相處過程中,教師應當將師生原則與實際情況結合,用心思考在初中階段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在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學生實際音樂學習需求,實現學生音樂學習質量的快速提高。
二、建立快樂音樂課堂
1.引導學生邊唱歌邊拍手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打造快樂課堂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唱歌,學生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也會更加積極的學習唱歌。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邊唱歌邊拍手,要求學生跟著音樂節奏拍手,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認真聽歌曲的節奏,邊聽音樂節拍、節奏,邊拍手,不僅增強學生的節奏感,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音樂課堂氛圍非常寬松、活躍,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心情愉悅,進而快樂地學習歌曲、拍打節奏。
例如:學習《歡樂歌》時,教師先講解歌曲的旋律和樂理知識,之后引導全體學生邊唱歌邊拍手,學生在教師的帶動下,積極唱歌和拍手,在唱歌、拍手的過程中學生放松身心,并跟著歡快的音樂節奏拍打著節奏,能夠促使學生快樂地拍手、唱歌,進而促進學生的音樂學習發展。
2.引導學生邊唱歌邊跳舞
教師在傳授學生音樂知識的同時,應重視預留時間引導學生邊唱邊跳舞,激發學生主動跟著歡快的節奏唱歌和跳舞,能夠促使學生非常輕松、快樂,并且,增強學生表現力和唱歌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構建快樂課堂時,應先講解音樂知識和歌曲的旋律,之后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分別引導各組學生依次唱歌、跳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認真聽音樂節奏唱歌和跳舞,不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促使全體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感受到唱歌和跳舞帶來的樂趣,進而快樂地唱歌、跳舞,在活躍氛圍的同時,能夠提高學生唱歌水平和音樂教學效果。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在講解音樂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為學生提供邊唱邊跳的機會,有利于促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快樂地唱歌、學習、跳舞。
三、從整體角度出發,重視學習方法教學
初中階段的音樂學習和小學階段存在著很多的不同,要想學好初中音樂,學生不只需要掌握教學大綱中規定的知識點,也需要掌握基本的音樂學習方法和常用的音樂思想。學生在使用學習過的音樂知識解決實際音樂問題的過程中,音樂思想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了解不同音樂思想的使用方式十分有必要,教師只有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對音樂思想形成正確的感知,學生在生活中或是在學習中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才能精準的將頭腦中的音樂思想提取出來。而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實際的教學中,需要對教學內容難易程度有充分的感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將課堂教學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即引導學生對音樂知識進行整體感知的階段、深化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的階段以及引導學生熟練運用在課堂上學習到的音樂知識的階段。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深化學生對音樂思想應用的認知。但是,要想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就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在正式開始教學之前,要深入對教材進行研讀,才能抓住教學的重點,進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
結論
在初中教育階段,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對學生綜合藝術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影響到學生日后的綜合發展。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對其進行教學改革,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對目前的音樂教學課程進行優化與創新,以推動學生音樂學習質量的快速提高。
【參考文獻】
[1] 葛小琴. 落實“主體參與”培養音樂鑒賞能力——淺談初中音樂教學改革[J]. 北方音樂,2018,38(21):191-192.
[2] 劉婧. 新課程改革條件下嚴肅音樂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影響性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8(01):148.
[3] 賴崇華. 初中音樂教學改革——協同效應為音樂課堂“錦上添花”[J]. 北方音樂,2016,36(06):82+84.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天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