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 姚利 岳陳軍
摘 要: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將勞動教育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研究生存在集體意識淡薄、奉獻精神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等問題,通過對勞動教育重要性的討論,結合新時代研究生思想狀況實際情況,以勞動教育為方法解決當前研究生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勞動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涵蓋了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等方面,勞動教育是培養勞動價值觀教育、端正勞動態度、養成勞動習慣為目的教育方式,屬于理想教育與道德教育的范疇,亦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范疇。根據國家《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保持研究生培養規模適度增長,千人注冊研究生數達到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90萬人”,研究生人數的增長,意味著研究生教育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將推進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研究生比例更加協調,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但同時也會為管理和教育工作帶來進一步挑戰[1]。
一、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哲學視域下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在馬克思看來,勞動是幸福的源泉,勞動為人們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基礎和可能,人們在勞動的過程中完成了對物質和精神的生產和改造,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發展和延續。勞動對于人類而言,具有眾多不可替代的作用[2]。社會是由人和人共同形成的關系總和,是由共同生活的各個個體共同建立的聯系構建起來的,包含人和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和其本身意識的關系,而實踐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一切客觀物質的社會化的活動,實踐的重要作用在于對自身目的的實現,是人生價值和存在意義的體現。馬克思認為“人作為實踐——認識的主體是通過教育在自然、社會、思維運動中的相互作用而不斷發展與完善的。”強調了人的發展是通過對實踐不斷完善的。
(二)新時代勞動教育必要性
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對于高校立德樹人具有重大意義。2018年在全國教育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注意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將“勞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在實現偉大目標過程中,高度重視勞動教育是新時代的必要要求,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為實現偉大目標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歷史上,我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黃炎培先生將勞動教育作為其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并在教育過程中進行了實踐探索,倡導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倡導將勞動教育作為推進社會觀念變革的重要載體,大力弘揚勞動精神,提出勞動教育可以是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是構建全面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
二、新時代研究生思想行為特點
(一)新時代研究生特點
在高等教育階段,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有較大的差別,研究生有層次高、身份特殊等特點。《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導師負有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責任”,“要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責任人作用”,因此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更多的主動權,研究生受導師影響更大。由于研究生群體生源構成、學歷層次、培養形式、學習目的存在很大差異性,造成這個群體構成比較復雜,思想狀況和價值觀念呈現不同性和多樣性[5]。
(二)新時代研究生思想行為所面臨的問題
(1)學歷層次較高,但心理問題突出。高校研究生年齡一般在22-30歲,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較高的文化素養,部分研究生有一定社會經驗,思想觀念基本定型,在科研學習、人際交往方面有一定能力,世界觀、人身觀、價值觀基本形成,能較好的處理問題,其中還有部分研究生有一定社會經驗。雖然研究生思想較為成熟、行為方式符合成年人標準,但是少部分研究生相對脆弱,面對研究生科研學習的高標準、高要求、高質量以及就業壓力,出現焦慮、抑郁等傾向嚴重。
(2)創新能力較強,但集體意識淡薄。研究生學習科研以課題組、實驗室為單位,其生活以宿舍為單位,學習和生活的交叉較少,較本科生而言,研究生與導師聯系緊密程度遠遠超過了本科生。另一方面,除公共基礎科目上課較為集中以外,研究生上課方式較為分散,且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在科研成果、人際關系、就業、深造等方面,所以多采取“個體行動”方式,同學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對集體活動也很難熱情參與,以上兩個方面原因導致研究生以科研“小團體”行動,個人意識過強,集體意識淡薄。
(3)學習動力足,但奉獻精神缺乏。在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人民的財富不斷積累,物質生活大大提高,在經濟效益優先的市場環境下,研究生追求學術理想、滿足就業需求以及對獲得社會認同的期待成為研究生重要的學習動力,其中超過半數的學生主要是為了獲得理想的工作機會[6]。研究生在社會大背景以及個人明確的選擇上,主要精力放在實現自身目標,失去了科研工作中的熱情與奉獻精神。
三、研究生勞動教育對策及方法
勞動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完善勞動教育體系,發揮勞動教育積極作用,有利于解決研究生思想問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體系。
(一)勞動教育深入課堂,樹立正確勞動教育價值觀
研究生課程主要集中在入學第一年,因此要牢牢抓住研究生剛入學的關鍵時刻,在入學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課等各個板塊中,教師積極教授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積極引導學生勞動正確價值觀,勞動僅非“謀生或謀利”的勾當,亦非“低級技能”,甚非“懲罰的手段或思想改造的工具”。將勞動教育深入到理論課、實踐課程中,把勞動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的各個過程中,實現“三全育人”。
(二)緊密圍繞基層支部,增強集體意識
在“導師”負責制的培養模式下,研究生班級凝聚力、團支部凝聚力、黨支部凝聚力較本科基層組織較差,集體意識淡薄,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由于研究生個人在基層支部“獲得感”缺失,根據研究生基層支部特點,因材施教,拒絕“走過場,湊數量”的勞動教育方式,將勞動教育與愛國主義、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加強研究生基層支部的培訓,在理論學習中提升勞動意識、勞動行動能力,增強個人集體意識;培養研究生勞動教育“模范先鋒”,在基層支部開展校園公益活動,利用企業、實踐基地等平臺開展與專業相關的團日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凝聚力,增強團體集體意識。
(三)開展校園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奉獻精神
結合研究生實際情況,不宜開展長時間的社會實踐,例如支教等勞動實踐活動,同時研究生在校期間有科研任務,不能完全脫離學習科研,所以在保障科研精力的同時開展勞動教育。大力宣傳“全國勞動模范”榜樣力量和正確勞動價值觀,改變研究生“只學習,不勞動”、“體力勞動不如腦力勞動”的錯誤觀念。以研究生扎實的專業基礎以及較為豐富的社會經驗為基礎,發揮朋輩作用,指導本科生開展義務勞動、義務家教等社會實踐活動和科研活動,前往敬老院、孤兒院等組織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清明掃墓、植樹造林等傳統節日實踐活動,在勞動中領會社會價值實現,從而達到認識自我、認識社會的目的,增強奉獻精神。
參考文獻
[1] 何爐進.協同理論視域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融合研究[J].大眾文藝,2018(24): 229-230.
[2] 朱丹.用馬克思勞動理論指導青年學生校園公益勞動[J].青年學報,2019(01): 17-21.
[3] 張琛,李珂.論黃炎培勞動教育思想的豐富內涵與當代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9(02): 93-97.
[4] 崔建超,伊緋,張海濤.新時代農科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內容與途徑[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8, 20(05): 81-84.
[5] 王瑩.民族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問題和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Z2):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