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摘 ? ?要: 當高科技融入教學,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教學改革的機遇,又是突破自我的挑戰。作者結合在河南大學附屬中學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對平板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寫作教學提出觀點和看法。通過對寫作、教學現狀進行剖析,探討如何在平板教學中進行寫作教學,使寫作教學更加高效便捷。通過寫作教學,引導當代中學生認清社會,熱愛生活,積極書寫精彩人生。
關鍵詞: 平板教學 ? ?寫作教學 ? ?融合策略
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智能產品受到更多青睞。尤其是智能終端,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逐漸占領現代社會的教育主流。平板電腦普遍走進教室、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日常學習當中。各種新型媒體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一部智能手機,一個平板電腦,在一些學生心中已經賽過了傳統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手指觸動屏幕,可以對社會上的最新動態一知半解。這種淺嘗輒止的體驗讓學生的知識面越來越駁雜,如果不進行行之有效的疏導和整理,就會在無形中影響當代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當代中學生寫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現在學生知識面大都比較寬。由于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觸了太多文化快餐,毫不夸張地說,他們什么都懂,無論足球德比,還是流量明星,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但是他們什么都不懂,如果追根溯源,通過現象看本質,讓他們分析背后的客觀原因和主觀因素,就如同下來一道緊箍咒,讓他們不知所措。
(一)信息駁雜,缺乏梳理。
《射雕英雄傳》中,東邪黃藥師琴棋書畫、奇門八卦,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西毒歐陽鋒偏偏癡迷武功,無法自拔。同樣是叱咤風云的江湖英雄,如果讓黃藥師和歐陽鋒單獨PK,三百招內,不分勝負;三百招后,黃藥師肯定落下風。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學得精的重要性。對于學生而言,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受到鋪天蓋地信息的影響,如同來者不拒的貔貅,一股腦地全部照單全收。等到寫作的時候,卻開始犯愁:海量的信息,哪一條才能為我所用?
結合當前教育文化背景,不難發現我們一直在汲取營養的路上奔波,很少停下來用心思考。忙忙碌碌的時候,無法完全吸收知識的營養,等到需要把這些知識在作文本上呈現的時候,卻發現無法精煉地提取。對于那些差強人意的片段,如同沒有肉的雞肋,吃吧,干干巴巴,沒有一點嚼頭;扔了,好歹花費了時間,累死了腦細胞才積攢下來,真的當做大鼻涕泡給甩了,就對不起當時在風雨之中的瑟瑟發抖[1]。
我教過的一個學生每次作文必談名著。尤其是開頭,總是給人很驚艷的感覺,但是中間的文章就比較隨心所欲,缺少亮點和深度。雖然各種名言警句在文章中不經意地體現。但是,更多的時候,用得比較牽強,好像是單純為了湊數而刻意為之。我私下跟他聊天,他坦誠地說,在他眼中,寫作文就是銅頭鐵尾豆腐腰,只要開頭文采飛揚,結尾一氣呵成,中間的情節就可以隨意注水。雖然他也知道這樣寫文章有投機取巧的嫌疑,但是時間久了,已經養成了習慣,不想改,也改不了。
對于他的不成熟看法,我循循善誘,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他認識到自己走偏門的錯誤,慢慢沉下心來,用心寫好文章。回首當時經歷,他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說由于學習壓力大,對新事物很好奇,很多時候都是一知半解,并沒有過多研究。就像炒股,他不懂,只是懂得漲停、跌停等專業術語。寫文章的時候,為了顯示自己對這一行有研究,就在文章中胡亂應用,等到驢頭按上馬嘴的時候,自然就鬧了笑話。
(二)抽絲剝繭,浴火重生。
寫作如同感悟生活,很多時候,還是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尤其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面對的不只是教育對象的變化,還有新時代文化語境的變遷。在日常教學生活中,除了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外,還要引導學生注重文學內涵的傳承和語文詞賦的積累。不但要推陳出新、舉一反三,還要在文中聯系實際,注重生活,著眼未來,立足世界,引導學生在日常寫作的時候,盡可能活學活用,通過流動的筆尖,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
閱讀是安寧的享受,寫作是暢意的表達。好的文章離不開日常的積累和對生活的感悟。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更要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文學名著,廣泛涉獵多種題材,在潛移默化中積累知識,在行云流水中學會沉淀。從只言片語中探照出路,在詩詞歌賦里尋找精神。不只是單純的文化精神,更多的是文化內涵的傳承和發展。當然,這種深度的積累并不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從生活中學會提煉人生,了悟人生。
對于當代中學生而言,寫作的時候,文筆精凝練達的背后潛藏的是睿智的心神和豁達的人生。寫作時,不論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妙句,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留白,都可以透露出寫作者無盡的韻思和觀點。一切精奧微妙的思想都蘊含于連綿不絕的語言組織之中。如果文筆貧乏,那么變相證明學生思想貧乏。正如陳寅恪先生所說:凡中國之韻文,詩賦詞曲韻無論矣,即美術性之散文,亦必有適當之聲調。
我們在引導學生合理寫作的同時,更多的是給予鼓勵和疏導。我們無法用成人的眼光、作家的標準要求學生每一篇文章必須都是經典,老師需要做的是鼓勵學生深入生活,發現生活,了解生活,讀懂生活,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把認識生活與參與生活、改造生活有效結合起來。不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不只是為了寫作而寫作,而是通過寫作打下扎實的語文學習基礎,讓寫作成為認識生活、參與生活、改造生活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平板教學模式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科技改變生活,科技影響生活。尤其對于學校而言,正越來越多地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捷。現代教育科學技術并不會主動排斥常規的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只要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得到推廣。正如開封的中學,平板電腦普遍走進教室,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日常學習當中。從平板教學到寫作教學,平板正孜孜不倦地完成一個又一個光榮使命。這種教學模式的創新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閱讀效率和寫作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推進平板教學的深入融合。
不可否認,平板教學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教學便利的交互性。按照既定的程序,平板可以成為反饋教學的老師。雖然平板教學是將多種媒體形式進行了行之有效的組合,但是最終的操縱者還是教師本人。利用互聯網教學的資源優勢和信息存儲優勢,只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合理運用,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引導學生掌握課文具體含義,還要對課文進行客觀的理解、感觸、鑒賞、分析。
對于平板教學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個人感悟、鑒賞、理解是完成語文積累的先決條件。如果沒有合理的感悟,就變成死讀書、讀死書,機械記憶根本無法轉化為行之有效的寫作技巧。從學生對語文課本的理解到對語文內容的記憶,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并不會因為你通過平板獲取了信息,就能永久為你所用。教育工作者更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熟練掌握運用平板教學中學到的語言知識,通過自己的加工廠,讓他們在寫作的時候變成一個個精美的工藝品,真正達到積累語文的目的。
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推進平板教學的深度融合,引導學生不斷開闊視野,不只是把眼光放在一城一池的得失,更多的是整體布局,拓展未來。如果只是單純為了知識積累而學習語文常識,為了寫好文章而運用語文常識,就會陷入看人下菜的怪圈。我們需要培養的是書生意氣的陽光少年,而不是死記硬背的搬運工。在學習語言的大環境下,把學生培養成靈動少年,除了蓬勃朝氣外,更要腹有詩書氣自華。
智能軟件風靡的同時,快餐式閱讀和外賣式寫作也盛行起來。所謂快餐式閱讀,指學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不求甚解,懶得甚解;外賣式寫作,只是為了寫作而湊數,從不考慮為什么要寫作,寫作為什么。如果學生在平板學習過程中陷入惰性的怪圈,就會在浮光掠影中不思進取。這種浮躁的心態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危險的苗頭,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更是不小的挑戰。一定要審時度勢,把這種危險情況消除在萌芽狀態。
(二)運用網絡資源,優化寫作教學。
網絡資源是百寶箱,只要運用得當,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寫作技能大有裨益。學習本來就是枯燥無味的,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添加了生動有趣的畫面,就會幫助學生從對白字黑字的厭煩轉換到視覺聽覺的愉悅體驗。看似習以為常的網絡資源,一旦有效融入學習生活當中,就會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滿足心理發展的平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探索的念頭,更多投入學習當中。
寫作,更多的是考驗知識的儲備。平板教學過程中,博大精深的網絡資源,為學生閱讀教學提供無窮無盡的能量和營養,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胃口。學生在享受網絡資源帶來的便捷的同時,可以有的放矢地開展閱讀理解,為他們理解課文、抓住知識點打下基礎。在開闊視野的同時,可以學為所用,寫作的時候,厚積薄發,一鳴驚人,讓寫作真正成為展示學習成果的練兵臺、點將場[2]。
平板教學,更好地體現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寫作教學的融合,更多地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的點石成金和畫龍點睛。人文關懷永遠是學生學而不厭的催化劑,寫作享受才是語文教學的永動機。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更要以學生為主力軍,自己扮演領軍者、領路人的角色,通過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教師因材施教,學生學有所成,皆大歡喜。
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欲望,都有表現的欲望。學習是為了比拼,讓青春的賽場不留遺憾。寫作,就是最好的試驗田。平板教學已經把枯燥無味的文字片段轉化為妙趣橫生的畫面,寫作更是考驗學生知行合一的有力武器。學生寫作的過程就是老師、書本、平板、學生四方會談的過程。學生通過生花妙筆,通過對網絡教育資源提取能量精華,通過對語文常識的有效整合,促進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三、既要培養學習興趣,又要提高寫作能力
學以致用,收獲成功。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發現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在平板教學模式下,雖然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寫作能力卻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的文章看似行云流水,實則外強中干。深究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是胡亂遣詞造句造成的。這就給教育工作者提了一個醒,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要行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一)興趣是最好的領路人。
平板教學融入語文課堂,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伴隨著網絡資源走進學校課堂,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學生的學習期望,適應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讓教育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尤其選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更是在無形中拉近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筆者在學校多個班級走訪調研,很多學生對音頻課件和視頻課件滿意。這些課件的有效運用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展望。
伴隨著平板教學深入教學生活當中,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節課頂過去兩節課。饒是如此,學生依舊學習得津津有味、樂此不疲。畢竟,面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從來不覺得疲倦,更不會覺得厭倦。平板教學不但有效利用了網絡資源,更是激發了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無形之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到戀戀不舍,這就是平板教學的無窮魅力。
提高興趣,愛上寫作。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網絡資源和語文教學的完美融合,學生的閱讀興趣日益濃厚。當學習不再枯燥乏味,就變成快樂的源泉。在快樂的心態下,學習成為一種時尚的體驗,更是一場無形的較量。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通過寫作,學生樹立信心和勇氣。
(二)抓重點,是一門技術。
在寫作過程中抓不住重點,是很多學生的一個通病。雖然寫作是由簡到難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更需要歲月沉淀,但是抓住重點卻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無論寫記敘文,還是議論文,教育工作者都要引導學生明白自己想寫什么,想表達什么。好的文章不是水漫金山式的流水賬,更不是狗熊掰苞米的過家家,而是對日常學習知識的提煉和升華。老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由點及面,由面到片。
不求甚解是危險的苗頭,淺嘗輒止更是報警的信號。互聯網時代,快餐式閱讀催生了外賣式寫作。光鮮的外表背后還是無法掩飾內在的空虛和孱弱。這就給教育工作者提了一個醒,在引導學生寫作的時候,不但要注重敘事的情節,更要學會語言的沉淀和積累。不但要注重情感的潤物無聲,更要注重品味的風輕云淡。真正的寫作從來不是蜻蜓點水,更不是回眸一笑,而是憑借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闖出來的。
作文寫得好,高分沒煩惱。對于學生而言,閱讀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寫作讓閱讀心血沒有白費。由此可見,日常學習中對閱讀能力的鍛煉決定著寫作能力的提高。受制于當前文化快餐的影響,一些學生在寫作時,可以隨心所欲搜集各種需要的素材,但是用完之后會忘得一干二凈。不是自己琢磨出來的東西,畢竟經不起推敲。淺薄空洞的網絡語言只能讓寫作變得輕松,卻不能給寫作增加深度。這道難題是留給教育工作者需要解決的。
自我孵化,功業無涯。對語文老師來說,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一定要熟練掌握信息化教學無與倫比的優勢,除了對教學課件進行精心編輯外,更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及教學需求,科學布局,合理設計,引導學生在輕松狀態下學以致用。真正做到信息化教學和寫作教學完美融合,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降低老師單方傳授知識的難度。
總體而言,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促進教學向信息化方向主動轉變。尤其是語文教學,不再局限于課本內的知識,更對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產生重要影響。中學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實事求是,聯系實際,敢于運用創新思維進行教學,讓教學內容能夠直觀、貼切、形象、完美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促進學生發展興趣,對課本進行有效拓展,幫助學生強化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借助平板教學加強語文課堂寫作教學。
參考文獻:
[1]董寶良.陶行知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劉玉泉.中學語文教學中實現作文教學生活化的體會[J].基礎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