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娜
摘 ? ?要: 在“雙創”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是國家綜合國力提高的關鍵,只有符合時代發展與創新要求的人才,才能在不斷更迭的信息時代立于不敗之地。本文主要分析“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情況,力求為高校拓展教育新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 “雙創” ? ?創新創業教育 ? ?高校教學新模式
當今時代,創新是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實現長遠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力求達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高校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陣地,近年來高校持續擴招使畢業生數量逐年提升,“就業難”問題成為影響大學輸出效果的阻礙,部分學生對創新創業存在“畏難”心理,部分選擇創業的學生因為缺乏系統性的教育引導陷入創業項目夭折的局面。可以說,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模式已經刻不容緩。
1.“雙創”背景下的新特點
1.1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要求。在“雙創”背景下,我國正面臨多個行業的產業型革命,可以說,任何行業都經歷著創新的浪潮,我國已經進入創新、知識、科技為主題的嶄新時代,這樣的時代背景呼吁專業性的創新創業人才,深刻影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模式。可以說,高校必須將創新創業作為新時期高校教育的重點工作,確保優質人才不與時代脫節。
1.2創新創業教育的社會性大幅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推動了大量落后產能的淘汰,以往的人才就業市場吸收能力相對減弱,同時,越來越多的“高、精、堅”產業迎來發展的新高潮,對于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量較大。這就造成落差性的就業問題,即人才素質難以滿足就業市場發展需求的現實情況,如何解決這一社會問題,使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進入同步的快車道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使創新創業教育逐漸成為社會的熱議話題[1]。從黨和國家的層面看,習近平總書記與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雙創”的時代背景,各級政府部門出臺新的配套政策以扶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既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的開拓創造了優質的發展環境,又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緊密聯系時代實際與人才培養要求,交出一份讓全社會滿意的答卷。
2.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情況分析
2.1創新與創業的關系。創新是創造某一項新事物的過程,范圍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類的思想、新事物的發明、新思路的提出等領域貫穿創新。而創業強調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發現及掌握的資源優勢,精準對接某一符合時代特點的平臺,在時代發展浪潮中將資源優勢最大化[2]。創新與創業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兩者都是一個長期、無止境的探索過程,需要為之不斷研究思考及不斷改進,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僅僅是喚醒學生的相關意識,培養與創新創業有關的基礎能力,但是實質創新不能僅僅依靠教育,而要真正進入時代浪潮中實踐,并在實踐過程中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從而收獲過程中的價值與成果。
2.2創業教育與創業的關系。創業教育是學生能否形成創業意識、掌握基礎創業知識的基礎,創業實踐是創業教育實效性評價的重要參考,從一定程度上說,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辯證關系。一方面,創業教育蘊含的創業技能、時代知識、科學思想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理論性的指導,為大學生選擇合適的創業路徑并堅持下去提供方向。另一方面,這種理論指導如果缺乏實踐的依托,則難以發揮作用,且這種指導必須緊密貫穿在大學生創業實踐中,才能實現預期的理想價值。但這種價值的實現并不是必然的,創業能否成功還取決于實踐中的多重因素,且其中一些隨機、偶然的因素是創業教育中很難顧及的。但是,科學的創業教育對于大學生的創業必不可少,可以通過以往創業經驗的總結及先進前沿理論的結合,做好大學生創業的“推動器”,幫助學生明確創業方向,堅定創業信念。
2.3創新教育與創新的關系。創新是當前時代的主題,大學生是時代發展中富有朝氣的青年一代,其創新能力直接關系到未來國家戰略的深入與進步。高校創新教育是著眼于大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引領性教育,聚焦于能力與價值觀培養,力求為大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創新意識提供活力,使其以飽滿的創新狀態迎接知識經濟時代日新月異的挑戰,成長為未來的時代尖兵。
2.4創新創業教育的對象——大學生的特點分析。大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與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相比,心理特點及知識儲備相對完善,且自主意識與獨立意識明顯增強;對已經進入社會的工作群體來說,欠缺一定的社會經驗,且價值觀等方面不太成熟,但其是社會發展的未來生力軍,因此,把握好心理及能力特點尤為重要。從當前高校學生實際情況看,多數大學生擁有較豐富的知識體系,且對新鮮事物及時代變化尤為敏感,常常走在潮流的最前端,思維的活躍性決定了創新創業意識較強。但在相關能力培養方面仍有所欠缺,一些大學生存在“好高騖遠”或“縮手縮腳”的情況,使創新創業停留在想法層面,難以轉化為真正的社會價值。可以說,高校學生活躍的思想狀態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打破了交流壁壘,但創新創業教育必須準確把握其心理特點,從而取得實效性突破。
3.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內容
3.1知識方面。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必須以基本的創新創業知識為基礎,同基礎學科教育一樣,創新創業教育以傳授創新創業方面的專業知識為主題,但涵蓋內容更廣泛,且呈現明顯的應用性和社會性特征。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的知識學習中,應以掌握扎實理論基礎、明確創業思維與重要原理為基本目標,同時將知識與互聯網技術等時代特色相結合,形成綜合性的創新創業視野。
3.2能力方面。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教育,因此學生的能力培養是開展教育的必要話題。學生在未來創新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具有多樣性與偶然性,難以提前預測,因此創新創業的價值能否得到發揮具有不確定性。但是擁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盡可能對不確定風險進行有效分析及樹立創新創新“持久戰”的堅定信念。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對能力的培養集中于認知能力、專業能力、社交能力三個層次。這些能力教學雖然不能成為創新創業成功的“保證書”,卻是學生完成學生角色到社會性的創新創業角色轉換的必由之路。
3.3核心素養方面。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注重相關人格培養,著重于幫助學生培養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主動交流的開放能力、團隊合作的基本意識、自我調節減壓的能力、堅定的理想信念與堅強意志等,這些素養都將為學生未來面臨復雜的創業問題與環境提供基本的精神原動力。從本質上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屬于素質教育范疇,對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及心理水平的提高起到高屋建瓴與提供動力的重要作用。
4.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4.1社會環境方面。創新創業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話題。正因為依托于時代與社會發展,所以受以往文化觀念及社會環境的影響程度較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觀念在黨和政府的持續推動下,在全社會范圍內發揮重要的影響力,部分崛起于“雙創”時代的創新創業成果展現在社會公眾面前,有利于打擊傳統落后觀念的桎梏。但是綜合看,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落實創新創業理念是高校教育乃全社會關注的重要任務。
4.2高校方面。高校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高校應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由于學生構成多樣,其在基本能力、個性特點、未來選擇方面存在多樣性的差異,因此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不可依托于“千篇一律”的單一形式,在充分尊重與發揮學生特點的基礎上讓創新創業觀念深入人心。同時,在就業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校將解決學生的基本就業問題作為工作的重點,力求幫助學生落實就業崗位、提高全校就業率,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關注比例相對較低,沒有準確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刻價值與可持續性意義,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能滿足實際社會人才需求。
5.“雙創”背景下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的策略分析
5.1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團隊建設。教師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教學主體,其能力水平直接影響課堂目標的落實與課堂實效的取得,因此高校應做好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團隊的建設工作,提高基本工作能力與教學水平[3]。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中,不僅應抓好教師的基本業務水平,而且應創新多樣化的持續培養路徑,提高專任教師的創新創業能力,應定期組織專任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實地參訪,了解當前各行各業的發展動態,確保課堂內容不與社會實際脫節。同時,高校應增加專業型人才的兼職引進數量,鼓勵在創新創業領域取得社會性成就的企業管理者、創業者等社會人才加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通過講座、實地路演等形式使學生與創新創業的“前輩”零距離接觸,感受真實的創新創業觀念與環境,激發創新創業熱情。
5.2充分挖掘創新創業的相關資源。在“雙創”背景下,高校應開拓創新創業教育的資源利用路徑。從校內資源看,高校應加強相關高端技術實驗室的開放程度,讓學生接觸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定期展示創新創業的研究成果,舉辦相關的競賽,鼓勵學生自主開發具有個性化色彩的項目,并及時予以激勵與扶持;從校外資源看,推進創新創業孵化器的建設能力,通過與企業的有效合作,依托企業園區及辦公場所,發揮好孵化器對創新創業項目成果的轉化作用。
5.3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核心是創新價值,因此本身課堂體系應克服傳統的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構建與時俱進的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中應創新學分取得形式,對于主動參與創新創業項目、進行相關實踐的學生予以特別的學分認定,將學生“被動完成任務”的消極觀念轉化為“主動探索”的積極觀念,注重對學生能力素養的培養而非固定知識的考核[4]。應加強相關實踐課程的比例,不拘泥于課堂形式,課程設置應與當前國內外創新創業實際情況對接,引導學生進行創業計劃書的撰寫、創業項目的路演展示,鼓勵學生主動走進企業,與相關人才進行經驗的交流,并對其在實踐中取得的成果予以積極肯定,集中體現在課堂效果的評價體系中。
高校應積極響應“雙創”時代背景,探求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創新,使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落到實處,發揮好人才培養陣地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曹永彪.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5-6.
[2]劉廣.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撐體系建設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23):151-155.
[3]尚大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探索,2015(9):86-90.
[4]徐蓉.大學生創新創業該具備何種“軟實力”[J].人民論壇,2018(31):2.
貴州省教育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