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新 周坤
摘 要:齊齊哈爾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各骨干專業以工學交替為載體,探索校企聯合辦學、雙主體育人。幼教、汽車、烹飪等專業相繼與紅旭達、藍天幼兒園、粵華汽貿、鶴鳴嘉印象等企業簽訂協議,通過工學交替,使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崗位要求,加深對專業的認識,通過崗位實踐,使學生了解了生產技術技能,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工學交替扎實有效地推進了校企聯合雙元培育的技能人才培養進程,成效顯著。現以筆者學校的數控專業為例,具體介紹學校實施“工學交替”的流程、做法及成效。
關鍵詞:工學交替 雙元培育 校企聯合辦學
課 題: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16年度重大課題“基于‘工匠培育的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ZJA1316002)研究成果。
作為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技術技能人才雙元培育改革試點學校,齊齊哈爾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選擇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數控技術應用作為主要試點專業,圍繞“中國制造2025”和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要求,以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為抓手,強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學校兩個辦學主體作用,該專業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育人質量和效益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流程與做法
1.堅持原則,優選合作企業
“工學交替”學習方式與傳統學習的區別在于,一是學校的學習與企業實踐可以有效結合起來,將實際企業實踐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學習過程也可以采用多種學習方式,從而彌補了傳統單一理論學習的不足。因此,“工學交替”可視為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并表現出諸多優勢,可在學習中廣泛使用,具體到實際學習中可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適應性原則。首先,實際學習中要認清企業所發揮的作用,是為學生能夠更好獲得職業技能所服務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相關管理制度應該符合“工學交替”的相關內容,學校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根據自身開設的專業課程來選擇合適的企業進行合作。
(2)擇優性原則。學習過程中,選擇合適的企業作為合作對象,是學生提升技能水平的關鍵。對于選擇的合作企業不僅需要具有優秀的企業文化,而且需要具備先進的專業技術知識以及積極的工作氛圍,以便在企業實踐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積極性原則。伴隨當前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也逐漸轉變了傳統的招聘模式,開始加大了與學校的合作模式,成為企業人才需求的儲備力量。這種企業用人需要的改變,也與學校改革的教育模式相符合,并且利用企業的這一積極用人制度,能夠深入開展人才培育合作,大大提升了教育質量。
(4)就近性原則。在“工學交替”教學模式開展過程中,也需要以節約教育資源為原則,在保證人力、物力、財力多種要素綜合考量的前提下,合理選擇合作企業。校企之間的距離要適宜,不宜太遠,以方便學生正常實踐課程的開展,從而達到最佳合作效果。
齊齊哈爾是中國重型裝備制造基地,是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計劃的重點城市,是“哈大齊”工業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學校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與實力強、資源豐富的紅旭達科技有限公司在2013年秋季開始合作,采用“面試+中考”的模式招收了30名學生。
2.成立工作小組,校企深度融合
在數控技術應用改革的過程中,需要將與企業、專業、企業工作人員及專業教師聯系起來,通過多方力量共同為學生的“工學交替”做好合理的統籌安排,如在實際企業實踐過程中,可安排優秀技術職工擔任學生師傅,兩到三個學生選派一名優秀的技術工人師傅,以實現“工學交替”全過程、全方位的校企協同進行。
3.參考企業標準研制培養方案
在學生實際學習過程中,校企之間要做好相應的配合工作,并做好實際學習內容的規劃,可將學生在企業實踐中相關工作成績納入到學生評價標準中來,作為學生畢業成績的參考指標。在共同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企業的專業技術人才與相關專業教師達成有效合作,根據企業用人標準及學校的課程規劃來設置相應課程。其中相應的核心課程內容,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工作強度來做適當調整。相關教學項目,應根據企業的制度標準嚴格執行,這期間可由企業專家與專業教師,適當加以引導,特別是在專業知識較強的環節。
4.制定階梯式“工學交替”教學計劃
學生在第一學年學習過程中,可以在學校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在企業學習中以體驗為主,可以多組織進行企業相關設施及生產的參觀,以感受企業文化。同時,可以邀請企業相關專業專家到校進行講座,為學生次年學習做好相應準備,讓學生提前了解企業相關生產,為之后進入企業做好準備。
第二學年開始時,可以采取項目實訓與輪崗實訓相結合的方式,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第一個月可選擇學校學習,第二個月采取企業實踐的方式,依次更替。具體學習內容是,學校內注重相關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在企業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實踐,為第三年的頂崗實習做準備。
在第三年學習中,注重到企業進行實踐性實習,時間上也可以適當延長。學生畢業時,對于表現優秀的學生,可以頒發相應的教育學習證書及職業資格證書等。學生第二學年學習結束后,企業與學生之間也可以采用雙向選擇來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如企業可以選擇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第三年的“頂崗學習”,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是否繼續在這一企業“頂崗實習”。
5.關注崗位需求調整課程設置
學生課程規劃需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及崗位標準來合理調整。
(1)關聯性不大。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與實習崗位內容不相符的課程模塊,在課程制定過程中需要根據學校課程計劃進行安排。
(2)存在一定關聯性。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可以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自行課程選擇學習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總課程學習時長包括學校理論學習時長與企業實踐時長,符合相應的課程原計劃即可,最終課程成績由“課程教學成績+工學交替實習成績+800字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實習報告”組成。其比例可設定為0.5:0.25:0.25。如機械基礎、電控發動機等課程。
(3)相關性相對較強。如果“工學交替”過程中,實踐課程時間較原計劃短,這個過程由相關的專業內容進行置換,如增加相關專業點等。
6.資源共享,保障教學需要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涉及的資源主要包括專業技術、相關實訓設備及實訓場所等。同時,還包括企業實踐過程中,相關的指導師傅及實踐過程中需要用到的相關材料、設備等,以及整個過程中學校及企業提供的技術支持等。
7.共同管理,提升質量
學生在“工學交替”學習期間,企業相關責任部門可以與教師積極展開配合,密切關注學生在企業的學習情況,并將相關問題及時反應給學校,在校內可設立相應的獎項,對于實踐過程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及時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要積極與企業進行交流,在校內開展相應的理論教學,以達到學生校內、企業學習的雙重目的。
實際學習過程中,學校與企業要共同制定相應的人才質量評價標準,根據企業相關標準并結合學校實際課程來制定合理的評價體系。同時,作為企業也可以全程參與到整個評價過程中,并按企業的員工標準來要求學生,并將相關學生表現作為三年后錄用學生進入企業的一項重要參考依據。
二、主要成效
1.實現了與市場價值理念自然對接
工學交替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校企間有了良好過度,給予學生更多準備時間。
2.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這種學習模式讓學生有效感受到了學校與企業的不同,大大增加學生企業實踐的機會,能讓學生的校內理論學習更具針對性。
3.促進了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學生在企業實際鍛煉中,增強了實際操作能力,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多年來筆者學校畢業生職業技能鑒定合格率達100%,對口就業率達100%。學生參加了市、省、國家級大賽,取得了理想成績。2016年以來20多名學生獲省級一、二、三等獎,3名學生獲國家級獎項。
4.有效實現了校企之間的銜接
學生大大增加了就業機會,填補了畢業到就業之間的空缺,實現了畢業、就業之間的無縫銜接。較傳統學習模式而言,“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于企業提前有了深刻認識,并讓校內的理論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和弱勢以及自己在未來就業市場上的定位,有效促進學生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的情況下明確自己在未來就業市場上的職業定位,更加自覺勤奮地為理想的目標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劉鐵軍.數控技術專業“廠中校”工學交替模式下教學與管理的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9(13).
[2]宋義林.基于“工學交替”模式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6).
[3]關海寧,刁小琴,李楊.產教融合工學交替模式下的區域性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J].農產品加工(上半月),2018(9).
[4]劉雪飛.現代學徒制下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外企業家,2019(1).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