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就業為指導,推動語文教學改革,強化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學生應用實踐能力,增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注重教學資源豐富,推動教學模式創新,凸顯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具體感知和體驗中培養語文素養,努力培養更具就業競爭力的職業技能人才。
【關鍵詞】中職語文? 教學改革? 就業導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066-01
中職語文是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豐富人文精神、提升學生語用能力的重要保障。就業能力是學生的核心能力,職業院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重視語文教學,保障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綜合能力,服務學生就業和發展。
一、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凸顯中等職業特色
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必須始終以就業為導向,牢牢抓住就業這個根本,就能做到目標明確,又能夠檢測教學改革成效,更能真正凸顯語文教學服務學生就業和發展的根本宗旨。中職學校的學科目標依據都應該是就業,作為所有學科設置和改革發展的總引領,保障課程教學,促進教學改革,服務學生發展,推動職業學校辦學進步。語文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最為重要的人文學科,中職學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更應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職業技能是在培養一個產業鏈條中的核心資源要素,而人文素養則是保障學生能夠成為一個社會中的人,成為一個更為大寫的人才,讓每個人真正成為對社會發展的更加有用的人才。從學生就業的角度看,學生需要過硬的技能,更需要全面的綜合素養,才能真正勝任相應的工作崗位,才能融入一個企業的文化體系中去,才能成為一個對企業和社會更有價值的人才,才能保障學生更好地就業和更為長遠的發展。語文教學改革注重中職學校學生的核心素養與能力,強化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培養學生基礎職業素養,增強學生與人交往與合作能力,提升學生自我展現能力和自信力,以此為具體目標,融合語文教學,設定相應的語文課程教學目標,重視學生職業素養和通用能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辯論賽,組織不同形式的就業模擬口語訓練,鍛煉學生綜合交際和溝通能力,讓學生真正達成能力目標,凸顯語文學科的職業特色。[1]
二、立足語文學科實際,彰顯自身課程特點
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薄弱,與普通高中學生的語文有著較大的差距,這是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也是課程教學改革的立足點,更是貫徹以就業導向的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前提。從學生實際出發,圍繞中職學生語文素養發展需要,設置相應的學科學習目標,保障語文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中職語文首先是語文學科,要注重學生的語言感知和運用表現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閱讀和表達,應用語言服務工作和生活。[2]同時,中職語文相對普通高中語文注重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與生活和職業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這就要求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必須結合學生專業發展和職業崗位需要,做好教學內容改革和組織形式創新。從教學內容上,與職業應用更多融合,結合學生工作和生活需要確定課程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創新語文教學方法。在不破壞語文整體架構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針對基礎較為薄弱的中職學生降低教學難度和一般語文標高,結合他們的專業學習和行業特點進行拓展延伸,做好分析遷移和融會貫通,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接受和認知。比如,加大說明文教學比重,讓學生能夠從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方面感知文本特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在內容選擇和應用展示方面,選擇更多與專業相關的說明文,讓學生去感知和體悟并嘗試練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寫作訓練在做好常規記敘文、議論文練習的同時,加大應用文寫作訓練,說明書、借條、欠條、合同、請柬、起訴書等。引入更多直觀的案例,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能降低學習難度,更融合他們的職業能力發展,保障教學的實用性和實效性。
三、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構建多元化教學模式
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需要改革教學內容,也需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構建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和實踐中得到更多更好的鍛煉和指導,提升教學效率,保障教學實效,真正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注重學生合作與自主探究,強化學生自我體驗和綜合鍛煉,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語文素養和能力必須在具體實踐中才能獲得和強化,中職語文教學開展任務驅動教學,以任務驅動來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為學生呈現更為直觀的語文職業應用情景,讓學生在直觀的情景中感知語文,培養能力。構建MOOC在線教學,實施語文翻轉課堂。針對文秘專業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情景模擬運用實踐,讓學生在具體情景表達交流,確保語言運用簡明、準確、得體。針對服裝和美術專業的學生,則從文學藝術鑒賞的角度引導學生直觀感知,借助多媒體和動畫來呈現更具審美價值的藝術分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結合學生實習和實踐需要,實施微課教學和在線課堂,隨時與學生進行針對性交流和引導,服務學生學習和實踐。
總之,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保障,語文學科教學以就業為導向,服務學生就業和發展,也要堅持語文學科的自身特色,立足中職語文學科實際,讓中職語文真正別具一格。中職語文以就業為導向推動教學改革,探索語文教學方法和模式,依照語文教學學科規律,開展各種形式的改革和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黃新民.探討就業導向下的中職語文教學[J].學周刊.2018(21).
[2]林曉玲.就業導向下的中職語文教研教改創新[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06).
作者簡介:
劉帆(1976.06-),男,漢族,甘肅省鎮原縣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職業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