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現代學徒制為基準,探索園林古建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力求解決行業老中青斷層的局面,以培養蘇州園林古建類現代綜合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為園林古建培養優秀的非遺傳承人。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園林古建;模式
1 綜述
根據國務院下發的有關文件的要求,現代學徒制作為新時代的人才培養模式,要在廣大高職高校中大力推行。這一制度也作為育人機制列入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江蘇省政府將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作為“十三五”期間的重點項目持續推進。
1979年成立的蘇州園林技校原歸屬蘇州園林管理局管理的一所園林技工學校,是全國唯一一所招收園林古建專業大專班的技工類學校,第一屆古建班畢業生遍布全國,成為各園林單位的中堅力量。古建班由于經濟形式發展,整體低沉,曾經暫停招生。近年來,園林綠化在我國穩步高速發展,尤其我國現在愈發重視非物質文化以及工匠精神的傳承和發揚,這一方面相關的專業技能型人才極度緊缺。2004年蘇州園林技校與其他幾所專科學校合并成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并建立風景園林系。與此同時,蘇州園林古建行業也遇到了發展瓶頸。致力于傳承香山幫園林營造技藝的蘇州香山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蘇州園冶設計院等合并成蘇州園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經過不斷的努力,成為全國園林古建行業的排頭兵,甚至把蘇派園林建到了國外。公司雖然有多位造園相關的非遺傳承人和大師,但也存在老中青技術工人斷層的現象。老技術能手年事已高,空有一身好手藝沒有傳人,年輕人好高騖遠,覺得做“木匠”“泥瓦匠”太丟人,沒有前途。
對此,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從2014年開始試運行雙導師制的教學模式,由校內老師與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學習,著力培養園林技術專業園林古建方向的專業技能型人才;2016年與蘇州園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設立現代學徒制古建班,并成功申報江蘇省現代學徒制試點校。
在2016年從2013級學生中優選30名學員進入古建班的基礎上,2017年開始,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園林古建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班,面向江蘇省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學制5年。截至目前,該試點班共招收3屆學生114人,其中,2017級學生38人,2018級學生41人,2019級學生35人。
2 構建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學徒制與其他人才培養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采用了學校和企業相結合的雙主體育人模式,學校和企業雙方都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都承擔著教育學生的重要職責。目前傳統職業教育中普遍采用理實一體、工學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強調實訓教學的重要性,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在學校中實施,所以學生主要是在學校中學習。雖然與學校有合作的企業近年來加大了投資力度,在學校里建造了很多與實際工作崗位相關的仿真訓練場,但是其畢竟和實際工作崗位不一樣,教學效果很難完全匹配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
早在2014年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已經著手探究新的教學模式,聘請園林專業中的專家共同討論和制定該專業的人才培養制度,在確立現代學徒制以后,為這一制度成立了相關的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的成員為學校中該專業的老師、企業里該崗位的技術成員以及該行業的專家,經過反復多次的起因論證和行業論證,結合園林行業發展中園林古建類專業人才緊缺的現狀,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骨干共同開發了適應現代學徒制園林古建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并一同討論相關的監督標準,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實施方法。為了強化企業在現代學徒制合作培養中的重要作用,明確企業對學生必須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學校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內容包括:由企業導師完成對應技能操作課程的教學培養任務;校企領導組成監督工作組,督促現代學徒制項目按既定目標開展推進工作。
3 呈現雙身份現代學徒特征
現代學徒制區別于其他教學模式的另一個重大不同,在于“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在現代學徒制學員培養過程中,學生通過初中畢業統考、填寫志愿,經過校企雙方聯合面試,成績達到錄取分數線并面試合格方可成為現代學徒制園林古建試點班學員。學生從入校開始就需要與學校、企業簽訂培養協議,學生既需要在學校中學習,也需要進入企業實訓,在完成校內以及企業的教學任務并且符合要求后則會到企業中進入工作崗位。基于現代學徒制這一特點,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企業車間內度過的,這也就決定了學員的主要技能學習是在企業真實崗位上實現的,使學員能通過學習快速適應崗位的需求,縮短員工在入職初期的磨合時間。
園林營造行業的崗位需求量雖然大,但大多分散在各個建筑建造公司或是園林管理機構。如某企業每年能吸納的新進員工數量一般在15人左右,其中絕大多數為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在與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開展現代學徒制合作以后,第一批30名現代學徒制園林古建班學員中有2名優秀學員留在企業工作,另有24名學員在園林古建相關對口單位工作。由此可見,簡單的只是由學校、合作企業與學生簽訂現代學徒制的培養協議,并不適合園林古建。
4 形成雙體系校企課程結構
合作初,校企雙方就要明確協議,必須校企聯合,緊密圍繞實際工作崗位要求,制定相應的專業課程標準,開展課程整體設計與模塊設計,實現課程教學過程與園林古建相關工作過程相對接的項目任務課程包。加強古典園林設計、施工、古建筑修復、植物修剪造型等幾門核心課程建設,并對學生開展個性化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項目為載體、工作過程為導向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改革。
5 打造雙導師專兼職師資隊伍
現代學徒制亟待解決的另一個艱巨任務,是打造一支由學校導師、企業導師組成的雙導師制師資隊伍。學校教師承擔五年一貫制必需的文化課和部分專業課的理論知識教授任務,企業導師承擔剩余專業課程的授課任務。學校導師有教學能力,但專業性滯后于現代科技的發展。企業導師專業水平高,甚至是非遺傳承人,但往往會做不會說,學員只能通過觀察師傅的操作來學習。
蘇州園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園林行業頂尖的省級甚至全國級別的技術能手和專家,通過與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開展的現代學徒制合作,校企雙方對師資力量的培養和建設均非常重視,增加大量時間培養適應現代學徒制的技能導師。學校在“十三五”規劃發展中明確優先聘用園林古建、園林工程類的專業教師,企業也組織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員工組成技能導師團隊。以往這些技術能手空有一身本事卻不懂得教育方法,在參加了教育教學理論培訓、學習了基本的教育教學方法后,企業導師們按照各個專業技能崗位的不同,分別負責學生不同的教學任務,分類別向學員們開展專業技術的理論授課和專業技能的實踐指導。學校也定期派專業教師進入企業真實崗位學習行業最新的知識技能,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局面。
6 建立雙標準考核評價體系
取得學校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是完成現代學徒制學習的標準。
在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現代學徒制培養過程中,將古建木工、古建瓦工、古建泥塑工、古建木雕工、古建石雕工等企業崗位就業所需要的“1+X”的企業職業認證內容納入課程標準,實現職業資格證和畢業證“雙證”融合。
在學徒制課程體系中,根據園林行業需求和企業的用人標準,針對以操作技能為主的專業實踐類課程建立技能操作水平評價標準,建立以能力為核心的多元共同參與的學生評價模式。如園林設計圖、園林古建構建、園林庭院景觀都可作為學習成果進行評定考核。我們希望通過多元化的考核,構建行業標準、崗位標準和學校標準綜合一體的評價體系。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現代學徒制邊運作、邊調整,使得該專業的學生在經過這一制度的培養后能夠很好地適應該行業的需求,技能達到職業標準并且完成學校向工作的銜接。學校和企業通過建立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的合作教育發展模式,建設專兼結合、校企互聘互用的雙師型優秀教育團隊,在產、學、研和實習就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合作,發揮各自優勢,促成和諧共建,以培養蘇州園林古建類現代綜合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雙方合作協議的簽訂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實現共贏,力爭為園林古建培養優秀的非遺傳承人。
作者簡介:馬憶君(1983—),女,江蘇蘇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