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群文閱讀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學生閱讀思維和閱讀能力的一種方法。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要注意依據學生思維能力和學識累積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適應課本的相關閱讀內容,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關鍵詞:群文閱讀;語文教學;高階思維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33.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5-0037-02
群文閱讀,指的是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選擇一個議題,再選擇與議題相關的文章,讓學生自主地進行閱讀、討論、研究等,并在此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再通過討論和思考升級觀點的完整性,從而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這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突破性教學思路,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總結能力及表達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對課內、課外知識的結合能力,有利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事物,對學生日后的學習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開展群文閱讀的方式、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方法進行研究。
一、開展群文閱讀的基本方式
1.深入相同主題的文本
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的語文教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單元都是按照主題劃分的。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相同的主題,引導學生閱讀單元中的每一篇文章。或者,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文章,再指引學生思考這些文章的主題相同之處,并進行討論和思考。然后,學生之間交流各自的意見,形成觀點,并判斷自己的觀點與單元主題是否一致。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要圍繞主題,充分發揮想象力,從多個層次、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思考。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補充,得出一個概括性的答案。例如,學習完課文《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鴻門宴》之后,學生會發現這三篇文章都強調個人英勇果敢、無所畏懼、有勇有謀的精神,都圍繞古代豪杰的事跡凸顯他們的精神。學習完《蘭亭集序》《赤壁賦》《游褒禪山記》之后,學生會發現這三篇文章都是圍繞祖國壯麗山河而寫的。教師總結后,再讓學生對它們的主題進行對比,引發學生對主題的深入思考,進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提升課堂活躍程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對問題思考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文素養。
2.了解同一作者的作品
被選入教材的文章,都是作者較為著名的、有影響力的作品。同一位作者往往有很多作品,其不同時期、不同社會生活背景下作品的風格及所表達的情感也會有所不同。為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可以將同一作者的作品歸納起來,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以進一步了解作者,體會作者各個時期的不同創作風格,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例如,李白創作《將進酒》時,在外漂泊,思想深沉,此詩表達了他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記述了作者和眾兄弟在春夜聚會、飲酒賦詩的情景,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歡快心情。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和《越中覽古》則分別是游仙詩和懷古詩。讓學生了解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可以使學生體會作者不同時期對事物或事件的思想感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境,提升學生對不同風格作品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研究相同體裁文本
文本的體裁不同,所展示的內容及表達形式也就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相同體裁的文本進行歸納整合,再進行總結歸納式的群文閱讀。相同體裁的文本,寫作方法上既有相同點,又有各自的特點。學生通過群文閱讀體會和感受同體裁、不同文本的魅力,不僅可以提高閱讀效率,而且可以鍛煉總結歸納能力,培養欣賞美、表達美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夠提高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將散文集中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欣賞性閱讀。學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再看看《故都的秋》,以及《囚綠記》《難忘的經歷》《帶著鮭魚去旅行》等散文,感受這幾篇文章的體裁形式,體會形散而神不散的精髓。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進行積極的思考和總結,總結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逐步深入文章內容,提升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開展群文閱讀,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方式
1.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文本
對于學生來說,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非常重要,而文本選擇的依據是議題。議題會指引學生思考的方向,教師需確定好議題后再選擇適當的文本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從不同的側重點和角度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和語文素養。為了在群文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教師除了可以按照主題、作者和體裁選擇文本之外,還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例如,教學完《紀念劉和珍君》后,可以讓學生再學習《小狗包弟》《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因為這幾篇文章都是以人物為描寫對象的,可以讓學生通過對這些文章的閱讀和學習發現人物特征,感受人物精神。另外,教師還可以選擇使用相同寫作手法的文本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相應寫作手法。要想通過群文閱讀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師就要不斷探索、分類和總結,以某種特征為標準選擇合適的文本,為學生提供更多優秀的閱讀資源,指導學生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群文閱讀,促使學生在閱讀和思考中形成更高階的思維方式。
2.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的是輔助與指導作用,學生無論是對知識的總結能力,還是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都不夠完善,都需要教師的科學指引。群文閱讀亦是如此,教師應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教授給學生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例如,閱讀《記念劉和珍君》時,第一遍需瀏覽文章大致內容,了解大致發生了什么事,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第二遍需細讀,需分析人物,分析劉和珍以及文中的“我”各自的人物性格特征。第三遍需精讀,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自行總結觀點,再與同學進行交流。然后,教師給予針對性的補充,提醒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地理解和分析文章。這樣,就能促使學生逐漸形成個性化的思維方式。
3.延伸文本,開拓學生思路
學生的語文學習主要是通過課本進行的,但又不能局限于課本,教師應適當地進行文本和知識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掌握的知識和了解的內容更加全面,從而提高文本分析的完整度。例如,教學曹操的《短歌行》時,翻譯完詩歌后,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及相關故事,讓學生更充分地了解作者創作這首詩歌的背景。教師還可以進行文本延伸,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了解三國時期的更多歷史故事,讓學生的學習不局限于課本。教師講述延伸知識時,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僅會增長學生的見識,還會促使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4.舉辦閱讀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內容和加深記憶,教師可以舉辦一些活動,活躍學習氣氛,增強群文閱讀效果。例如,教學完一系列古詩后,教師可以按照古詩描寫的內容進行分類,如友誼、思鄉、敘事、景物等,并從中選擇一類,讓學生開展古詩句接龍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古詩句的思考,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整體思維模式的轉變與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是一種新興的課堂教學方式,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是通過分類、歸納和總結課文內容來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學效果極為顯著。但同時,群文閱讀對學生的學識累積有一定的要求,并不適合所有階段的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明確學生需求,制定適合學生群文閱讀的方案,達到提升學生閱讀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何立新,王雁玲.基于問題解決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嘗試[J].語文建設,2017(04).
[2]湯金梅.以群文閱讀之石,磨學子思維之刃[J].語文教學通訊,2019(09).
[3]仇莉丹.開展“群文閱讀”活動 提升學生思維能力[J].中學課程資源,2019(01).
[4]袁伶逸.群文閱讀對學習者高階思維發展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8.
[5]楊翠蓮.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J].名師在線,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