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育
摘 要:故事教學法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產生聯想,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加融洽。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基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英語故事教學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綜合能力;故事教學法;英語教學;學習興趣;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5-0092-02
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并掌握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發揮學生內在的學習潛力,為學生英語學習打好基礎。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將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作為教學重點,增強學生英語學習動力。而將故事教學法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基于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英語故事教學法進行探究。
一、英語教學應用故事教學法的意義
青少年學生處于形象思維的認知階段,更容易接受生動性、趣味性、形象性的事物。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表明其想象能力發展空間很大,而故事教學法正好能滿足學生發展想象力的要求。應用故事教學法,能增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讓學生在英語故事中掌握相關的知識。
1.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傳統的英語教學主要是以講解英語詞匯、語法知識為主,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只是單方面地給學生灌輸知識,然后再通過大量的練習,讓學生鞏固知識,以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成績。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出現了“啞巴英語”的現象。要改變這種現象,故事教學法的應用無疑是最好的方式。從教學實際分析,教師運用英語給學生講故事,能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學到很多英語發音、音調等方面的知識。教師還可以根據故事情節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促使學生進行語言輸出。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能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培養專心致志的學習精神,還能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故事的講述中,學生能潛移默化地接受到英語語言的輸入,并逐漸熟悉英語語言規則,久而久之,會形成良好的語感。
2.有利于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新課程標準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英語故事教學法正好能滿足這一要求。故事表演需要學生密切配合,學生的表現會對故事表演的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相互之間的配合非常重要。在實際的表演中,學生要互相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因此能增加與他人合作的意識,促進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可見,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能力。
二、實施英語故事教學法的策略
1.選取合適的英語故事
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故事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英語故事,通常來說,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故事的內容要求也不同。就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歡聽一些情節復雜曲折、充滿戲劇性的故事。而低年級的學生更喜歡聽情節簡單的故事。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科學地選擇適宜的英語故事。例如,在高年級英語教學中,教師可選取《一枚硬幣的旅程》《鐵匠與狗》等,這些故事的情節相對復雜且戲劇性也比較強,同時故事本身的含義也十分深刻,符合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此外,教師在選取故事時,應注意結合課文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題。例如,在教學“This is my day”時,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用英語詢問別人周末做了什么。根據本節課的主題,教師可選取《一枚硬幣的旅程》的故事輔助教學。如果教學對象是低年級的學生,例如,在教學“Hello!I am Kate”時,教師可將這篇文章的主題與《風和太陽》這個故事結合起來,創設打招呼的情境,從而讓學生掌握多種打招呼的方式。
教師在選擇合適的故事后,應提前擬訂好教學計劃,并制定好教學目標。同時,在課堂上講故事時,為了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故事內容,教師應把握好說話的語氣、節奏等,盡可能地簡化語言現象,或給學生觀看與故事相關的圖片,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注重互動教學
教師在給學生講英語故事時,要注意不能一個人唱“獨角戲”,而要與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互動。為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一邊講故事,一邊引導學生參與互動,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例如,教師可在講故事前,給學生發放一些與故事內容有關的單詞卡片,并提出具體要求:當聽到故事中的某一個單詞時,持有這個單詞卡片的學生要舉手示意。采用這種方式,既能提高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又能間接地測試學生是否能聽得懂英語故事,理解英語單詞。此外,教師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也可以隨時停下來,讓學生說說此時的感受,或猜測一下故事的結局,抑或是詢問學生遇到此類情境時所應有的反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表達。例如,教師講述故事《披著羊皮的狼》,在講到狼出現的時候,可以停下來詢問學生:“你遇到這只披著羊皮的狼會有哪些反應?會采用什么對策?”這樣的提問,既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又能為師生互動提供機會,還能培養學生的英語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
詞匯是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詞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學中,教師想方設法提高詞匯教學效果,但學生對詞匯的掌握還是不理想,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而將故事教學法應用于英語詞匯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提高詞匯教學效果。英語語言的基本單位是單詞,對于學生來說,學習單詞主要集中在語音、拼寫以及詞義三個方面。而很多學生都表示背英語單詞猶如登山,實在太難了。教師如果在單詞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就能避免學生機械式的死記硬背,讓學生體會到記憶單詞的樂趣,從而調動學生記憶單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教學單詞“four”時,教師可根據這個單詞的讀音創編故事,以加深學生對這個單詞的記憶。而對于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單詞,教師也可以結合單詞的含義創編故事,以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區別。教師通過某一個切入點創編故事,能提高單詞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詞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熱情。語言學習以及詞匯學習比較重要的內容就是語法學習,它能讓學生更加規范與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熟練程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應用故事導入相關的知識點,讓學生在故事中掌握相關的語法知識及其使用規律。當學生初步了解了知識點之后,教師可試著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增加練習語法的機會。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能發現存在的錯誤,并及時加以糾正。此外,教師在學生講述故事之后,要讓學生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還要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質疑,這既有利于掌握學生的學情,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結束語
總之,故事教學法是英語教學的一種有效教學形式,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英語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教師在實施英語故事教學法時,應遵循英語教學原則,并掌握英語故事教學的特點。要選取合適的英語故事,注重互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英語故事教學實現效果最優化。
參考文獻:
[1]謝慶.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探究[J].廣西教育,2016(09).
[2]曾玉春.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課例研究[J].廣西教育,2017(29).
[3]張宇.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模式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17(04).
[4]梁道美.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9(01).
[5]戚琳.英語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中年級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7.
[6]鮑丹丹.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渤海大學,2016.
[7]劉思瑤.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2016(03).
[8]林寶玲.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閩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