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洋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0-118-01
摘 要 勞動競賽作為黨和國家依靠工人階級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自誕生之初,就是工會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調動職工積極性,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新時期,面對國家、企業、職工的新形勢、新特點,勞動競賽的開展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關鍵詞 勞動競賽 新時期 屬性
勞動競賽是工人階級的偉大創舉,自其1919年在蘇聯誕生以來,已有百年的歷史。長期以來,勞動競賽作為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的重要載體,為團結動員廣大職工投身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勞動競賽的內涵、形式、和內容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進入新時代,我國的勞動競賽面臨著更加復雜的情況:新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新行業、新職業不斷涌現;職工的需要和價值觀發生深刻變化。這一切,都對新時期的勞動競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客觀上要求勞動競賽的開展要深化內涵,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一、堅持勞動競賽的本質屬性
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有著鮮明的政治屬性、經濟屬性和群眾屬性。新時代,我們仍然要牢牢把握勞動競賽的本質屬性,堅持中國特色勞動競賽的先進性。首先,堅持勞動競賽的政治屬性。新時代的勞動競賽要一如既往的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實領導,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為社會主義事業建功立業。其次,堅持勞動競賽的經濟屬性。勞動創造價值,新時期勞動競賽的內容和形式可以創新,但始終要牢牢把握住勞動競賽提高職工素質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這一經濟屬性,扎實推進各項競賽活動,不斷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最后,堅持勞動競賽的群眾屬性。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是中國歷史的創造者,新時期的勞動競賽要始終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面向基層、面向一線職工、面向普通勞動者,使廣大的職工通過勞動競賽獲得收益,得到成長。
二、拓展勞動競賽的參與范圍
群眾性的勞動競賽活動,在新中國70年的發展歷程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新時代下,非公企業獲得蓬勃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職業不斷涌現,勞動者隊伍呈現多樣化發展。新時代的勞動競賽要不斷拓展勞動競賽的覆蓋范圍,最大限度地讓廣大職工都參與到勞動競賽中來,發揮勞動競賽的優勢作用。首先,勞動競賽要向新行業、新職業拓展延伸。要擴大勞動競賽在非公企業和新興行業中的影響力和覆蓋面,讓不同類型的企業的職工的都能從勞動競賽中受益。其次,勞動競賽要向新領域、新對象拓展延伸。勞動競賽的重點,由體力型勞動競賽向智力型、技能型勞動競賽轉變;勞動競賽的領域,由單一的生產過程向涉及生產、銷售、服務、管理的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轉變;勞動競賽的對象,由偏重一線工人向包括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等在內的全體勞動者轉變。最后,要激發職工自主參加勞動競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宣傳教育,改進激勵機制,滿足職工多樣化的需求,同時發揮勞模、工匠的先進示范作用,以利益為引導,以榜樣為依托,激發員工參與熱情。
三、繼承和創新勞動競賽的方式方法
社會主義的勞動競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勞動競賽在中國發展幾十年來,幾經變遷,與時俱進,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技術革新、技術比賽、技術攻關、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崗位練兵、合理化建議和班組競賽等,進入新時代,這些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應該被堅定的繼承下來,并賦予新的時代特色。與此同時,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特點,勞動競賽還應該從國家的現實背景和勞動者的客觀需要出發,對開展勞動競賽的方式方法進行大膽創新。如為適應國家重點發展戰略的要求,在全國有針對性的開展以重點戰略為目標的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聚焦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項目,進行形式創新;為適應某些職位由于工作的獨特性難以橫向比較的問題,可以更多地考慮變“橫向競賽”為“縱向競賽”;變“與別人競賽”為“與過去的自己競賽”等等。
四、完善勞動競賽的激勵制度
切實有效的激勵制度是廣大職工積極主動參與勞動競賽的關鍵因素。而激勵制度的有效性則取決其對員工客觀需要的滿足程度。新時代背景下,廣大職工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物質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等在員工中同時存在。因此,為了更加有效的推進勞動競賽的參與度和覆蓋面,需要緊緊抓住黨中央深入推進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有利契機,完善勞動競賽的激勵制度,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有針對性地滿足員工的需要。比如在物質激勵上,可以將勞動競賽的成果與收入待遇、績效獎金掛鉤,滿足員工的經濟需要;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優秀員工的福利水平,如定期的療養、旅游、進修等,滿足員工的個性化需要;還可以為有需求有能力的員工提供項目資金、設備、場所等物質條件和便利,鼓勵員工進行技術創新,滿足員工自我實現的需要。再如,在精神激勵上,可以在競賽后進行統一表彰活動,樹立勞動競賽中的優秀典型,滿足員工獲得尊重的需要;可以將員工在勞動競賽中的表現和成果,作為職位提升和職工技術資格晉升的重要考量,滿足員工職業發展的需要;還可以推選本單位優秀員工參與更大范圍更高級別的勞動競賽活動,為員工提供更大的展示自我的平臺。
參考文獻:
[1]高明岐,張進祿.中國勞動競賽學[J].中國工人出版社,2011.
[2]劉東利.讓勞動競賽彰顯時代新價值[N].中工網,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