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實驗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具有發現新問題,產生新思路,突破思維定式的能力。探索如何在物理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實驗育人功能,促進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積極有效開展。
關鍵詞:物理實驗;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物理學是一門基于實驗的學科。隨著實驗室建設不斷加強,實驗條件不斷改善,實驗教學活動深入開展,促進了教育理念變革,教與學的角色發生轉化,教師的教學輕注入重啟發,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滿堂灌,學生滿堂喊。實驗教學日益重視,借助儀器設備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興趣和創新能力。要求教師更新觀念,創新方法,實驗教學內容和形式不斷改進完善,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全面提高教書育人能力和實驗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改進實驗教學,調動學習的好奇性和主動性,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目的是在傳授學生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創新素質和創造能力的形成。教學方法既有可能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又有可能阻礙創新意識的形成,物理實驗主要是啟發探究性教學,通過情境導入啟發學生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分析論證、評估交流等方法過程探究物理規律,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探索性和創造性訓練,既體驗探究過程的樂趣,又教會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性。
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時,若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變,讓學生移動透鏡,觀察光屏上能否再次呈現清晰的像,通過實驗探究發現,前后兩次出現的像放大和縮小正好相反,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折射時光路可逆。若在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個凸透鏡(或凹透鏡),發現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將光屏向(或遠離)透鏡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再次呈現清晰的像,這樣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了解近視眼(或遠視眼)的矯正,完善實驗內容,體驗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合作交流中會出現多種研究思路和方法,學生自己歸納和概括出的結論掌握得更徹底,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可以在交流合作中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教學實驗效果提高,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探究實驗方法,訓練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又稱擴散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擴散狀態的一種思維模式。它表現為思維呈現出多維發散狀,思維視野廣闊,思維活動靈敏迅速,能提出不同凡響的新觀念,產生獨創性的構想。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邏輯推理的方法就是一種發散思維,依據實驗事實推理得出與眾不同的結論,在討論交流環節因勢利導,不但活躍氣氛,還能發現奇思妙想。
如:在“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實驗中,讓小車每次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由靜止滑下,滑到鋪有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木板的平面上時,觀察到小車在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不同,毛巾表面上滑的近,棉布表面上滑的遠,木板表面上滑的更遠,引導學生思考交流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就越小,前進的距離就越遠。進一步輻射推理可得出:若接觸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平面足夠長,小車將一直運動下去。得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通過實驗學生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會進一步提升。因此,在實驗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實驗探究的過程進行交流評估,旨在通過探究活動,掌握數據分析能力與邏輯推理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及嚴謹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三、創新演示實驗,發展直覺思維,讓實驗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天地
直覺思維是指對一個問題沒有經過逐步分析,僅依據感知迅速地對問題答案做出判斷、猜想、假設,或者在對疑難問題百思不得其解之時,突然對問題有“靈感”和“頓悟”,甚至對未知事物的結果有“預感”“預言”等。直覺思維可以有意識地加以訓練和培養,只有在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后,才會產生較為恰當的“靈感”和“預言”,是一個瓜熟蒂落的碩果。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培養學生將物理知識運用于生活中的能力,取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經驗,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推測或猜想,有助于學生依據某些線索迅速做出直覺的判斷。教師應積極探索,創造一些具有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實驗,以完善、擴展實驗活動,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發展直覺思維,如:課堂演示實驗和課外科技小制作、小發明活動等,讓學生用直覺(所學知識)解析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如:驗證大氣壓存在的實驗是用水將瓶子裝滿,把紙片緊貼瓶口,倒置瓶子,紙片不會掉落。如果只裝半瓶水又會怎樣呢?將一紙片放置于瓶口,翻轉瓶子并放開手,我們驚奇地發現該紙片停留在瓶口,并且水沒有流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是由于氣壓和表面張力,將瓶子倒置過來時,紙片由于水的壓力已經稍微離開了瓶口一點,水的表面張力使瓶子和卡片之間形成了一個密縫圈,因此空氣無法進入,水也無法流出,造成瓶內空氣體積增大,氣壓減小,瓶內外壓強差使得紙片被“托舉”而不至于掉落。這樣通過演示或動手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挑戰傳統實驗,激發學生好奇心,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
總之,教師要以扎實的學識、實驗技能基本功,開發設計實驗的熱情和想象力,做到以興趣感染興趣,以智慧啟迪智慧。鼓勵學生的創造性表現,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潛能,讓課堂成為充滿活力與魅力的巨大磁場,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科學素養的形成。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870。
作者簡介:郭懷生(1969.12—),男,甘肅天水人,大專學歷,中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初中物理教學及其教學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