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曉斌
摘 要:在落實素質教育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產生了極大的變化,許多老師開始不斷擺脫傳統應試教育的桎梏,將更多創造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融入主題教學環節,積極推動教學實踐活動的正常開展,為學生的自主實踐和學習成長營造良好的外部空間。但是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許多老師在教學實踐時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過于落后和傳統,直接以簡單知識的灌輸為主體,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成長與發展,其中教學策略和方式的革新尤為關鍵,老師必須要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立足于學生長遠發展的實踐條件,圍繞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落實后期的教學實踐活動,更好地體現教學策略的作用及優勢。以初中化學為分析對象,具體了解新課改背景之下該學科教學策略的相關內容及實踐要求,以期為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作為初中教學階段中的重點學科,化學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水平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優勢,老師需要了解學生在該學科學習中的具體表現,結合學生在自主學習實踐中所存在的不足對后期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采取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要求的教學策略實現對學生的針對性引導,保證學生能夠主動接受老師的教育,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之中實現個人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穩定提升,掌握化學學習的技巧和精髓。但是與其他的學科相比,初中化學所涉及的內容和形式相對比較復雜,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學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礎化學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通過不斷的自主實踐,將個人已有的化學知識經驗融入實踐動手之中,實現知識的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另外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初中化學的學習內容較為復雜,學科跨度范圍較廣,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困難重重,老師也面臨著較大的教學壓力。對此,化學老師必須要調整原有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將創造性的教學策略作為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嚴格按照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條件,積極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負面影響,為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營造一個更加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
一、初中化學教學現狀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實現了進一步的深化,該學科教學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同時也獲得了許多新的發展機遇,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必須要以學生的主體價值為切入點,老師在教學實踐時需要關注對學生的重要引導,保障學生能夠站在宏觀的角度對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有一個簡單且初步的認知。另外,老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及培養,分析學生目前的科學素養,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和發展。我國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進行分析和研究時明確提出了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三大板塊的教學要求,老師需要在前期注重教學目標的合理設置,實現三位一體,積極抓住化學教學的核心內涵,以此來為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大力落實提供更多的機遇。初中化學老師必須要以學生為本體,在因材施教和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引導之下充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給予學生力所能及的幫助,保證學生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會。為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老師還需要在課堂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積極地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保障學生能夠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但是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不難發現,許多初中化學老師在實際教學時存在許多的困難和障礙,初中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但是大部分老師忽略了這一環節的大力落實,直接以簡單的口頭表述代替實際的操作,沒有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開展不同形式的化學實驗活動,嚴重影響了學生邏輯分析能力的提升,無法保證學生掌握化學實驗的技巧和規律。
其次,在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時,老師所傳授的方法不夠正確和合理,實質的課堂教學質量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大教學環節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優勢,但是極少有化學老師能夠保障兩個知識板塊的協調平衡,在化學實驗教學時缺乏必要的教學工具和教學素材,嚴重影響了教學進度和教學大綱的大力落實,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之中難以掌握化學學習的技巧和精髓,導致學生的化學成績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
最后,老師沒有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為出發點,所采取的教學形式過于片面和傳統,忽略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許多老師直接以簡單的知識灌輸為核心,同時在實驗教學時缺乏必要的教學器材和教學工具,實驗教學質量和效益不容樂觀,無法保障學生獲得良好的實驗機會和參與機會。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素質教育強調了學生主體地位,化學老師必須要注重合理的引導,但是極少有老師能夠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發展要求,沒有充分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只要求學生進行簡單的實踐,最終導致大量的教學資源被浪費。
二、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一)提高對實驗的重視程度
針對上文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老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革新,初中化學的實驗性、理論性、邏輯性相對比較強,對學生的動手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占有較大的比重,老師需要抓住初中化學這一重要的自然學科,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化學實驗活動來更好地反映不同的化學現象,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之中對這一學科的知識有一個宏觀且深刻的認知。實驗環節可以有效地彌補課堂教學的內容和不足,提高學生的綜合實際動手能力,節省教學時間,從目前來看,有一部分初中老師為了節約時間直接在教室中開展化學實驗,要求學生對最終的實驗結果進行背誦和記憶,盡管這種教學策略能夠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但是嚴重束縛了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難以體現實驗教學應有的作用。
對此,老師必須要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進行授課,組織學生參與化學實驗,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水平,比如在學習制取氧氣時,老師可以首先介紹與氧氣制作相關的步驟、原理和相關的注意事項,讓學生產生一定的感性認識,在完成前期的主題教學環節之后老師還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教學的形式,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主動的分工,通過相互聯系和相互配合來更好地發揮各自的作用和價值,了解整個氧氣的制作過程,掌握該板塊的知識內容。
(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討對調動個人的參與積極性、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意義重大,初中化學老師不能簡單地進行知識灌輸,應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參與不同的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初中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能夠在初中化學學習的過程之中形成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實現個人綜合實力的提升。
其中傳統的化學老師直接以滿堂灌的形式為主體,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和機械,對初中化學的理解較為淺顯,難以實現自身的良性成長。對此,老師需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關注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培養學生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分析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之中與他人進行主動的交流和互動。比如在學習水的組成這一重點知識板塊時,老師首先可以開展電解水這一實驗,讓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和觀察的過程中了解水的元素。老師需要介紹與電解液和電解器相關的知識,然后直接接通直流電源讓學生觀察兩個電極的具體現象和產生的氣體體積。其中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所區別,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采取分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主動的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學習時,老師可以以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為主體,按照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落實不同的教學活動,體現教學的層次性和針對性,鼓勵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主動接受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實現個人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穩定提升,老師只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在恰當的時間段為學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保障學生能夠對化學實驗有一個深刻的感知。
(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與其他學科相比,化學的學習難度較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因此在實驗學習時感覺困難,對此老師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設計多元化多樣性的課堂練習模式。我國新課程改革明確強調,在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初中化學老師具有主導地位,學生居于主體地位,老師必須要注重師生角色的有效互換,明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保障初中生既能夠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了化學學習的基礎知識,又能夠獲得更多自主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在主動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之中收獲更多的快樂和知識。另外,老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對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進行綜合的考量,以此來了解后期課堂練習內容的實踐要求,保證練習內容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其次為了提高初中生的化學學習效率和質量,老師還需要注重高效課堂的構建,明確不同實驗環境的設計要求,讓學生主動觀察具體的實驗過程,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價值。最后,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社會生活實踐經驗的分析,選擇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情景,將情境創設與小組合作學習相聯系,這一點既能夠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又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分析的過程之中實現個人化學習成績和水平的穩定提升,掌握該學科學習的技巧和精髓。
(四)應用現代化技術輔助教學
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時代之下,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許多老師開始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的輔助教學促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彌補學生在想象力和邏輯思維判斷力上的不足。其中以多媒體教學技術為代表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技術備受老師的關注,多媒體主要以視頻、音頻的播放和圖片的展示為主體,能夠通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和水平的穩定提升。老師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了解不同知識板塊授課的具體內容,關注不同現代化教學工具和技術的應用要求,立足于學生的主體實踐情況對后期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進行合理的調整,保障兩大知識板塊的比重協調,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良性成長。除此之外,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要求和具體作用有所區別,老師需要注重多樣化的應用和有機組合,充分體現不同現代化技術的作用和優勢。
新課程改革之下的初中化學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有了極大的變化和調整,在落實初中化學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化學老師必須要注重不同教學策略的合理選擇,結合學生化學學習的具體條件落實教學活動,更好地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明軍.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研究[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S2):8-9.
[2]林勇勝.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策略的研究[J]. 教師,2017(26):52-53.
[3]董剛.淺談新課改下中學化學教學策略研究[J].信息教研周刊,2013(6):54-54.
[4]賴秋燕.新課改形勢下初中化學教學模式研究[J].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