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科不僅教授學生基本的語言技能,同時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師一方面要注重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使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基本語文知識和語言運用技能,另一方面要利用課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因此,語文教師既要擁有淵博的知識、良好的口才、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方法,還要重視閱讀,在閱讀中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能力;教學設計
一、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
學生閱讀的載體是文章,而讀懂文章是閱讀的目標,這里所說的讀懂是一個系統的體系,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閱讀主體通過閱讀對語言形成一定的認知,能夠提取文章所承載的信息,能夠整合信息,還能夠概括、分析文章內容以及表達手段;讀懂包括認讀與解讀兩個不同的層次。另外,學生還要學會鑒賞文學作品,能夠對文學作品作出評價。盡管認讀比較簡單,但是也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做好引導工作,將學生的問題集中在一個焦點,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并集中解決這些問題。所謂解讀,指的是對文章的表達內容和表達方式形成準確的認識,與寫文章相似,閱讀文章也需要完整的思路。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先認讀再鑒賞,再評價,每一項活動之間都應該體現一定的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不同的任務,觀察能力較好的同學可以重點談論自己觀察到的內容,思考能力較好的同學可以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等等。如果每一位閱讀者都能積極思考,一定會產生良好的閱讀效果。教師為學生設計體現不同梯度的閱讀任務,使每一位學生都有發揮自己優勢的機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最佳狀態中積極思考,完成閱讀任務,并有所收獲。
二、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培養措施
1.積累階段
積累階段是一個動態過程,它有一定的連續性。積累階段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只有認真完成積累,才能更好地完成其他階段的任務。積累的內容很多,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積累語言材料。主要積累字音、字形、字意,能夠對單句和復句做出正確的判斷,還能分析結構,了解語言表達的特征。二是學會理解不同的思想感情。這不僅能夠理解教材或課外讀物中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還要將這些思想感情吸收過來,以便對更復雜語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進行理解。三是積累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積累寫作知識。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文化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應將教材結合起來再向學生介紹此類知識,學生要認真完成積累。
2.理解階段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那么他們的語言能力自然也會得到提升,因此學生在理解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形成判斷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等,只有形成這些能力,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材料。
首先是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判斷力指的是讀者能否對事物形成基本判斷以及是否明確概念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文本中的判斷句或者改變句子的修飾成分來訓練學生的判斷力。舉例來說,在“失敗常常是成功的基石”這句話中,如果去掉修飾語“常常”,這個判斷句的含義就發生了變化,變得十分絕對。因為失敗有時候并不是成功的基石,失敗后不一定導致成功出現,所以加上修飾語能夠更加準確地揭示“失敗”的本質。
其次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分析與綜合貫穿于學生的整個閱讀過程,因而分析與綜合能力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中居于關鍵地位。分析能力是針對事物某一局部或某一方面特征、內涵進行分析的能力,學生通過深入分析,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材料。綜合能力是綜合考慮某一事物多個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時必須綜合對學生提供指導,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時又必須建立在分析的基礎之上。教師應該在學生熟悉全文的前提下訓練學生分析能力,要求學生給文本材料劃分段落,劃分句子結構,還應該以分析文章為基礎,要求學生歸納段落大意,發現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中經常利用編寫提綱的方式訓練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再次是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聯想能力指的是根據對某一事物形成的認識和印象聯想到其他事物的能力。學生如果具備良好的聯想能力,能夠更進一步擴展文本材料的內涵。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聯想力訓練。
3.評鑒階段
評鑒的過程即評價和鑒賞文本材料內容和表達形式的過程。學生必須積累一定的語言知識、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才能評價和鑒賞文學作品,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評鑒能力。在初中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評價某一作品的語言特征、人物特征或者某一觀點等。評鑒進行得越深入,學生對文本材料的認識越深刻,有些學生甚至能寫成賞析文章。
總之,閱讀教學與其他各個科目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學生一定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這樣不僅對文本材料形成更深刻的認識,而且還能提升寫作技巧,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學習其他科目。當然,教師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一定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相應的閱讀指導。
參考文獻:
[1]張婷.小學語文課堂關注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方法分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4):189-193.
[2]杜云利.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3(8):151-153.
作者簡介:丁玉強(1984—),男,甘肅甘谷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