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懷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及素質教育的實施,現階段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在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背景的教學環境下開展創新、多元化的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轉變以往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單一、固定及枯燥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意識提升,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與興趣,從整體上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提高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為了分析核心素養背景下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策略,針對現階段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培養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策略
核心素養主要是根據個人的發展及社會的需要等提出的,屬于新課程改革的導向及前提,屬于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主要依據,關系著教學的轉型及教學效率的提高,能轉變初中化學教學評價及教學維度的劃分[1]。現階段的初中化學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宏觀的辨識、微觀的探析、變化觀念及平衡思想、創新意識及實驗探究、科學精神及社會責任等內容。在開展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需求及化學核心素養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及探索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們的化學學習興趣及積極性,促進學生化學學習效率的提高,培養學生的綜合化學素養[2]。
一、現階段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的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未能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多數學生對于化學學習興趣不佳,覺得化學學習難度較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畏難的心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將化學課堂中的理論知識教給學生,未能充分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教學過程中由于傳統教學體制的限制,課堂上依舊采用的是單一、枯燥及固定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對書本中的化學知識點、公式及原理等進行背誦,多數學生對枯燥的化學知識點不感興趣,使得學生出現不適應的表現,限制了學生對于化學知識點的學習興趣[3]。且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理念、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開展化學實驗的教學較少,學生很少有機會通過自主實驗操作的過程培養自己的化學意識及實驗精神,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化學素養無法得到真正的培養及發展,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最后,在以往的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化學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最終要落實到培養學生化學能力上,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化學能力,才能提升化學核心素養,但現階段大多數學生缺乏化學判斷力、問題意識及化學應用能力等,限制著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4]。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策略
在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及作用,符合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九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化學,以前從未了解過化學學科知識,盡管九年級化學的教學內容較為簡單,但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在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及方向對于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具有較為積極的意義,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主要是將素質教育作為基礎,在向學生傳授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化學意識、化學思維,促使學生化學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設計創新、多元化的化學途徑、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素質,讓九年級化學教學課堂步入全新的教學軌道,轉變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及融入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綜合化學學習水平的提高。
1.創設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化學科學意識及精神
在開展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學生的學習需求等通過創設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情境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在化學課堂上通過引入化學家名人故事、化學科研成果導入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對于實際生活及社會發展的促進意義,了解化學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保事業及人類健康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及探究化學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觀察化學相關內容,培養學生正確地認識化學學科,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提高學生科學精神及化學意識[5]。
如在進行“生活與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應通過多媒體課堂教學優勢尋找能夠展現生活與化學教學之間聯系的視頻、圖片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深入化學課本探究知識的積極性。通過多媒體教學情境及生活教學情境的創設向學生展示如生活中常見的塑料袋、洗臉盆、圓珠筆、藥物”等圖片及視頻,并詢問學生相不相信這些都和化學有關。吸引學生的興趣之后引導學生對課本內的知識點進行探究,引導學生產生疑惑“這類生活中常見的東西與化學之間存在什么樣的聯系”。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科學意識及化學精神,讓學生了解化學對于實際生活的作用,強化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
2.立足于化學課本知識,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及創造力
在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指導下轉變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基于化學課本的知識點出發,充分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擺正自身教學指導者、引導者的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微課教學、翻轉課堂等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合作互動探究的素質。此外,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意識及創造力,引導學生在實驗教學中更加明確地掌握化學知識點及化學原理,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6]。
如在進行《金屬礦物與冶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前設計微課視頻,引導學生在課前學習及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并針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金屬礦物冶煉的原理及實驗操作過程”等在課堂上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及學習。在完成課前微課視頻的預習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對這一內容進行實驗操作,實施“了解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操作”這一教學要求,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強化自身化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創造力及創新能力,提高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3.聯系生活實際,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在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教師應引導學生擺脫傳統化學課堂中的理論知識學習及訓練的框架,引導學生從理論認知的基礎上重新對教材與生活之間的內在關聯進行審視,引導學生在構建化學與生活之間內在聯系的過程中培養新的主觀體驗及思辨性,引導學生,注重化學“應用”的角度思考“理論”的不足之處,實現學生化學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有機統一的素養[7]。
如在進行“溶液的酸堿性”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雞爪”作為例子開展實踐運用教學,引導學生將雞爪放置在2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及分析放置氫氧化鈉前后雞爪的變化及變化發生的原因,實現從理論出發聯合實踐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及探究精神的教學。
在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背景通過實施創設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情境,立足于化學課本知識,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及聯系生活實際,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等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綜合化學核心素養,促進化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莊慧瓊.淺談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教學策略:以滬教版“微粒的性質”一課為例[J].中學理科園地,2018,14(2):19-20.
[2]繆陳亞.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化學復習教學策略初探[J].化學教與學,2018,10(3):58-59.
[3]王琳.淺談初三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2017,22(4):54.
[4]古金彬.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基礎薄弱生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新課程(中),2017,26(5):46.
[5]楊玉琴,趙華.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化學專題復習課教學策略:以“我們周圍的空氣”復習課為例[J].化學教學,2018,5(6):41-47.
[6]李依峰.探尋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策略[J].化學教與學,2017,17(5):17-18.
[7]王文.淺談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思考[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7,35(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