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晶晶 胡彩英
摘 要:核心素養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素養,它是個人終身發展、融入社會和充分就業必須具備的綜合素養,也是國家和社會應對當前和未來發展變革所需要的國民必須具備的素養。核心素養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而心理健康則為發展核心素養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中學數學教育應立足社會發展的要求,走在教育發展的前沿,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健康生活、學會學習。
關鍵詞:心理健康;數學教學;核心素養
一、引言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是新課程背景下對于初中各學科教育提出的一個全新的要求。“以核心素養培養為推手,提升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已經成為初中生數學學科教學管理工作的一個全新觀念,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學生了解數學、應用數學,能夠運用數學這一個重要的知識學科來為生活創造更多的便利和色彩。由此,也就凸顯出了初中數學學科的重要作用和價值。但是當前,很多學校的數學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方式還沒有得到突破和創新,過于依賴于課本教材,與生活的契合度還不夠。正是基于這樣的一個背景環境,本研究從生活的角度出發,為如何實現初中生良好的數學素養的培養提出了一些見解和主張。
二、運用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的路徑
(一)挖掘生活元素,為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添彩”
在對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工作任務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內容就是要使數學教學活動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要真正讓數學知識為初中生的日常生活服務。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充分挖掘生活元素。將生活中初中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與數學知識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比如,教師可以在“正數和負數”的教學過程當中,讓學生對儲蓄的概念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從而幫助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避免學生過于鋪張浪費,同時也能夠避免學生出現攀比心理。這就是數學知識與心理健康教育高度融合的好方法。
(二)創新學習方式,為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增色”
教育體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對于初中數學學科的教學活動的發展而言既是一個全新的契機,同時也是挑戰。走進生活,全面提升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還需要創新學習方式,為數學教育“增色”。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應該被徹底地改革、徹底地顛覆,取而代之的應該是以情景設計、合作學習等為主導的新型的教育教學方式。
例如,在初中數學教材當中有“相交線與平行線”章節。在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相交線與平行線是比較常見的,這一個章節的學習主要是讓學生對相交線與平行線進行區分。為此,教師可以引入“競賽教學法”,將學生分成“相交線”和“平行線”兩個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列舉生活當中見到的相交線與平行線,最后對小組的得分進行計算,對勝出者給予表彰。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學會小組之間團結合作,讓學生都能夠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實際上,初中數學教師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恰恰與初中數學學科中教導學生“學會創新”的核心素養的要求不謀而合。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學生實現學習方法的創新,進而能夠盡快地掌握學習的技巧,掌握數學知識的要領。
(三)堅持學生主體,讓學生成為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中的“主角”
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當中,有很多學生還有著懶惰的壞毛病。他們認為在數學學習當中教師應該是主角,他們認為自己數學成績不好與教師存在著直接的關系。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的想法和表現。為此,要將核心素養培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堅持學生主體,讓學生成為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中的“主角”。要讓學生明白,自身的數學能力的提升、數學思維的發展,都要依賴于自身的積極努力。要讓那些在數學教師身上挑毛病的學生的扭曲的心理得到徹底的改變。
三、結束語
總之,在教育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已經成為初中數學教學中一個關鍵的任務目標。實際上,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聯。在對于初中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工作當中,在對學生的心理教育活動當中,教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的三個層面上著手推進:首先要挖掘生活元素,為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添彩”;其次要創新學習方式,為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增色”;最后要堅持學生主體,讓學生成為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中的“主角”。相信在教師的積極努力之下,在學生的高度配合之下,一定能夠為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賈炳麟,于春杰,傅海倫,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J].山東教育,2017(27):43.
[2]劉平鳳.運用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初中生核心素養[J].中華少年,2017(1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