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良好的道德品質對于一個人的發展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因素。小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成員,必須要樹立相應的品行。
關鍵詞:思想品德;小學教育;策略
道德無論是對個體來說,還是對社會的發展來說都有著很大的作用。雖然現代的社會經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社會道德建設卻不好,還有一些領域出現了道德缺失的情況。本文就從這個角度出發,具體分析一下如何進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從而為促進學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一、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一)課程不科學
現在有很多小學都沒有重視這一部分的教學,在課程的設置上面,也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副科。所以無論是在師資力量,還是在課程的安排上面,都有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有相關要求小學低年級思想品德課程每周至少要三節課,實際上很多小學思想品德課只有兩節,還存在著占課的情況。其次在進行課程的安排上,思想品德課程很多都是在下午,學生普遍出現精力不足的情況,沒有學習動力。這樣就不可以很好地發揮其育人效果,對課程的改革造成了阻礙。
(二)教師素養不高
思想品德教師的行為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如果教師總是進行單一的、重復的說教,就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另外,很多教師對新課改的認識都不夠,思想素質上面也沒有達到要求,并且沒有和小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對于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只是使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很有可能對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造成影響,違背教育的初衷。
(三)沒有創新教學方法
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不僅僅需要教師具備更加認真的教學態度,還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不斷的優化。現在很多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對抽象的理論知識往往會用單一的講解方式,而沒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進行綜合的分析。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小學生都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下,其次教師也沒有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相應的啟發和引導,讓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受到了影響。
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具體方法
(一)教學內容要結合生活
小學生讀題世界的認知來自自己的生活,比如如何去區分真假好壞、是非善惡等,這些都是從生活中獲取的經驗。所以小學思想品德要更加貼合生活,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從而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念。
在進行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從生活出發,構建出生活化的課堂,借助學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一些事情對學生進行德育,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養成相應的道德品行,如樂于助人、誠實守信、守紀律等。
例如在學習“祖國媽媽在我心中”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需要把這一部分的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準備升國旗、奏國歌等資料,準備相應的小故事,讓學生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哪里有國旗,如何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學生等,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嚴格要求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
良好的行為習慣往往可以對一個人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思想品德教育作為一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學科,它有著不可替代性。小學生的年齡還小,教師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期,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相應的規范,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思想意識。
這個培養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很多種因素進行相關的協調,還需要學生進行長期的鍛煉。所以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不能盲目地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從小事出發,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三)積極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對學生的行為和思想進行相應的規范,所以在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要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的活動中進行主動的參與、探究,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等方面進行提升。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外的實踐、趣味性的活動、情景模擬等形式來幫助學生把學習的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養成積極的有效性的競爭和處世能力。另外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獨立的、積極的人格。實踐活動作為一種活潑的教學方法,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從而為他們之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例如,在學習“規則在哪里”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參加游戲,了解規則,遵守相關的交通規則。在活動之前要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觀察,搜集資料,或者是找一些相關的人員進行訪問,并且在這個基礎上開展相應的活動,讓學生當交通文明兵,從而意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四)實現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融合的方式
學校是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場所,不過家庭和社會教育也同樣有很大的作用。家庭作為學生最先接觸的一個環境,它的好壞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有很多的數據顯示,哪怕是低學歷的父母,只有擁有樂于奉獻、吃苦等品質,也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從而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品德。小學生雖然沒有進入社會,不過幫助學生樹立相應的價值觀也是很重要的。
總而言之,小學思想教育還是要突出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就好像是一個很大的世界,學生就是里面的主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學生創造相關的條件,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服務,讓道德在他們的身上進行相關的內化,從而讓他們的道德行為可以得到相應的提升,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愉快自信的學習中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齊艷春.淺談如何進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J].江蘇省阜寧縣益林中心小學,2017(10).
[2]莊秀山.說說我是怎樣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J].初等教育,2018(2).
[3]馬亞玲.思想品德教育探析[J].初等教育,2013(7).
[4]馬曙霞.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初等教育,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