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秀蘭
摘 要:口算是小學數學最重要的一項內容,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因為口算不僅用于數學,是數學的基本技能,而且在以后的化學、物理中都會運用,可以說計算貫穿于整個理科學習中。所以,從小利用家庭親子活動的機會,有意識地幫助孩子提高口算能力,對孩子的學習是一種極大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家庭;親子活動;口算能力
小學數學是數學的啟蒙知識,除了認識一些數學符號,一些基礎的公式、概念,還有就是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這個運用除了把數學知識放在解決問題之類的練習中外,更重要的就是口算。那么,老師該如何引導家長利用家庭親子活動的時間幫助孩子提高口算能力呢?
一、在與孩子的比賽中,激發孩子口算的興趣
小學生受教育的時間除了在學校,大部分在家庭中。他們對于知識的積累,除了學校與老師、同學的交流,就是與父母在家里的溝通。因此,老師要引導家長充分利用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合理安排孩子的娛樂活動,科學地把積累知識與增長學習能力融入游戲、活動中,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得到知識的增長、技能的提升。比如,可以在晚飯后看電視的時候,與孩子用口算比賽,如果孩子贏了,他們就可以看動畫頻道,如果孩子輸了,就要把看電視的時間改成閱讀,反之也一樣。在比賽的時候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題量不能太大,10~20道口算題即可,太多了孩子就會反感,不利于以后的訓練;其次,注意把握時間,不能用時過長;然后,核對準確率,如果錯誤過多,也要受到相應的懲罰等等。由于有動畫片的吸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會很高,這樣不但能有意無意地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還能讓孩子從小懂得一個道理,所有的權力是爭取來的,從而在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的同時,也在堅持不懈的鍛煉中,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
二、借助撲克牌游戲,鍛煉孩子的口算能力
撲克牌是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一個玩具,也是他們喜歡的一種游戲方式。家長要利用孩子的這個喜好,在家庭休閑玩撲克牌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出牌、進牌的過程,對撲克牌中的數字進行加減,得出輸贏。當然,與孩子玩撲克牌,也應該具備這些條件:首先,孩子是喜歡玩撲克牌的,這樣他們才能熱情投入,研究撲克牌中的數字加減規律;其次,先要讓孩子準確認識撲克牌的構成和其中的每一張牌。如,一副牌共54張,其中有A、J、Q、K各4張,再從2~10也是各4張。K代表13個點數,Q代表12個點數,J代表11個點數,A代表一個點數,教孩子認識每一張牌,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才能準確計算,出牌、進牌,做到計算的準確性;然后,教會孩子游戲的規則。通過基本的準備工作,再結合口算與孩子進行100以內的加減法訓練、練習表內乘除法、綜合訓練(24點)等等。只要家長能把每一種玩法提前準確地告訴孩子,并配合孩子,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就能讓孩子在與家長的撲克牌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口算能力,使他們的口算既準又快。
三、帶孩子去超市,在購物的過程中體驗口算的快樂
去超市購物是每個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每一天的小購物、一周的大購物等。在超市購物這些日常活動中也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尤其是口算。要說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恐怕口算是學生熟悉的生活中運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數學思維。由于小學生年齡的關系,如果為了提高他們的口算能力,給他們安排任務,讓他們每天端坐在書桌前完成幾頁口算,這樣雖然有效,但容易給學生思想壓力,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再加上時間長,孩子難免不會把這個當成任務來完成,時間不控制,準確率也達不到,顯然意義不大,效率不高。但是如果家長能利用孩子也喜歡逛超市的這個心理,每次去超市購物帶上孩子,讓他們根據物價,再根據家長拿到購物車里的東西,快速算出應付的貨款,到最后再和收銀臺上的賬單進行核對,這樣不但能提高孩子口算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口算的興趣,還能培養孩子細心、認真的生活態度。當然,家長也可以在結算后,拿著賬單考孩子:“我覺得這個賬單不太對,你再幫媽媽算算好嗎?”然后家長一邊報數字,孩子一邊口算,最后看孩子算得準不準、時長是否合乎要求等等。家庭生活,購物是少不了,只要家長每次在購物的時候,根據情況領著孩子,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算賬,不但能增強孩子的家庭責任感,也能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
總之,通過家庭親子活動鍛煉提高孩子口算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老師能結合小學生的心理,采用生動、活潑的多樣化方式,結合“開火車”“聽算”“奪紅旗”“對口令”“找朋友”“送信”“爭擂臺大王”等一些競爭性的游戲玩法,一定能在家庭親子活動中,有效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數學教學。
參考答案:
[1]嚴旭峰.關于小學數學口算數學有效性的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5):267.
[2]李志云.小學數學口算教學中的問題和應對策略[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