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琳
摘 要: 加強創新認知教育,積極培養創業人才,是加快高校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雙創”環境下的創新和創業研究成為學術研究的重中之重,并逐漸形成成熟的理論成果。本文以“雙創”發展現狀為背景,重點分析高校中創新認知教育和創業人才培養面臨的難點問題,概括當前“雙創”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積極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明確培養學生能力的必要性,為人才的培養提供全面完善的對策措施,促進高校教育能力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 雙創教育;創新;認知教育;創業;人才培養
1.引言
近年來,由于經濟形勢較為嚴峻,導致經濟發展后勁不足,社會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黨和國家開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簡稱“雙創”),成為當前經濟事業發展的新的態勢,自主創業逐漸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新的動力。作為最有活力的群體代表,大學生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關注,掀起高校畢業生創新事業的浪潮[1](188-189+192)。
在當前“雙創”活動的大環境下,雖然大學生創新創業蓬勃發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同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現在活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社會不良思想的沖擊和復雜的外部環境,極易使創業人員出現各種意外狀況[2](65-66)。為此,全國大部分高校為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在“雙創”環境下開設創新人才培養認知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提高“雙創”活動效率,加強創新認知教育,探索制定創業激情人才培養對策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高校學生的創業激情。
2.“雙創”思想理論
2.1“雙創”思想的提出背景
“雙創”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縮略稱法,最早是由李克強總理提出的,隨后李克強再次強調“雙創”應該成為當前國內經濟發展的新動力[3](84-88)。在“雙創”活動的影響下,大眾創業意識和萬眾創新意識成為全面復合型人才的內在需求。國家層面制定相應政策,支持高校畢業生開展創業活動,在高校教育中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創新創業理論涵蓋技術、產品、服務等多方面內容,深層次的內在含義是將大學生的創新觀念和思維等作為首要目標進行培育,輸出具有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全面人才。在此社會背景下,大多數高校積極深化教育改革,納入大學教育培養體系當中,為大學生創業創新奠定理論基礎,提供先決基礎條件,全面促進高校人才培養機制的完善。
2.2“雙創”理論的核心
“雙創”理論的關鍵之處在于鍛煉參與者的創新與創業能力素質,并以此為基礎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搭建人才培養新體系,構建實踐新平臺,實現多功能、全系統的全面功能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新機會。研究“雙創”人才的培養模式,豐富學校“雙創”教育理念,為高校理論教育體系的完善提供了材料支撐[4](78-84)。為更好地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實現高校學生的創業意愿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改善社會就業形勢和人才應用環境做出貢獻。“雙創”人才不僅對知識能力創新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具備各類管理型人才、社會型人才等多重角色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質。
2.3“雙創”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根據自身資源優勢和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人才,能夠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人才培養是高校的職責使命,培養“雙創”型人才是適應社會發展的內在需求和經濟向前發展的自主選擇[5](32)。高校教育以促進學生就業為主要目標,全面培養各類復合型人才,實現創新創業的共同發展,是提高當前大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內在要求。
3.當前“雙創”培育面臨的主要難題
3.1教育理念還不夠完善
雖然經過近幾年的大力發展,高校創業創新教育得到長足發展,但是從整體上看,高校教育中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還不夠全面細致,無論是大學生還是大學教師的主動性還沒有完全釋放,個別院校對教育的整體理念缺乏正確認識,存在片面性[6](129-130+138),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沒能得到全面發展。個別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更多傾向于采用以往的教育模式,對“雙創”理念認識不清,沒有真正把創新創業理念融入日常教學工作當中。
3.2從業人員師資不夠
經過近幾年的業務發展,高校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雖然得到了補充,但是總體來看,師資隊伍數量還不夠,無法滿足日常教育需求,尤其是師資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無法勝任創新創業師資崗位的專業要求[7](15-16)。從高校開設課程上看,大部分高校設置了“雙創”的相關專業,但是專業從事創新創業理論的教師占教師整體隊伍比例較小,導致教育人員力量相對薄弱,無法保證創新認知教育和創業激情人才的后續培養,間接導致高職院校相關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缺乏全面的教育體系,忽視教育與人才需求的融合。
3.3創新創業的氛圍營造不夠厚重
高校教育要重視為創業創新項目提供支持,營造活潑輕松的校園創業氛圍環境,積極開展各種有益的創業實踐指導活動,促進高校“雙創”教育的發展。目前一些學校工作浮于表面,尚未完全形成厚重的創業創新氛圍,難以帶動校園創業的進步[8](27-32)。另外,雖然國家關于“雙創”的政策較為有利,但是扶持力度不足,尤其是對學校的資金、制度等扶持力度比較薄弱,存在銜接不力、機制缺失、力度有限等問題。大學生在學校創業中條件有限,如果相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優惠政策無法落實,就會導致眾多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放棄創業,不能把創業行動真正落到實處。
4.“雙創”環境下創新創業激情人才培養對策
4.1人才培養和課堂學習相融合
首先要做到將雙創思維理念和高校人才培養融為一體,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化就是要將“雙創”理念貫穿始終,而不是簡單地添加就業指南環節[9](70-74)。創業教育需要教師熟練運用相關就業平臺,對教材、教學、課程學習等環節進行完善;組建專業的教師隊伍,在課堂學習中運用人才培養模式,營造濃厚的創業創新氛圍,激發創業激情[10](68-69)。其次將文化理念輸入課堂中,作為當前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中重現創業項目運作過程,不斷強化教育效果[11](306+308)。最后是組織課堂的協作性教學,“雙創”教育要以課堂教學為基礎,進行延伸拓展,深化教育成果,積極實施社會實踐活動,通過不同課堂的相互促進,凝聚成創新教育的新力量。
4.2合理完善教師隊伍
由于“雙創”教育的特殊專業性和專業新穎性,必須嚴格要求相關的教師隊伍,加大師資隊伍的完善力度,優化教師隊伍層次,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業發展創造必要條件[12](32-36)。該專業的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素質和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熟悉創業創新的全過程和組成要素,并擁有一定的創業經驗,才能在“雙創”建設中,幫助高校學生提升創業意愿和實踐能力。持續優化教師隊伍,吸引大批具有實踐經驗和理論基礎的人員進入高校教師行列[13](81-84)。另外,要把高校的相關政策、資金進行導向性傾斜,把“雙創”專業培訓、科研等環節抓細抓實,積極鼓勵高校師生參與“雙創”活動,使創新創業從科研理論到實踐操作全過程均得到落實。
4.3加大扶持力度
“雙創”教育的深入發展離不開國家、社會、學校三方的共同努力。國家是高校教育的領導者和決策者,“雙創”教育離不開政府的鼎力幫助,不但需要政策性保障,而且還需要資金的幫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能夠使“雙創”教育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社會企業是“雙創”教育成果的參與者和使用者,“雙創”教育需要得到企業的幫扶,企業的參與程度決定教育的最終效果。學校是“雙創”教育的具體實施者,是推動教育實施的重要落實主體,應當在教育中成立專門機構,為學生的創業活動提供幫助。
5.結語
隨著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高校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加大,“雙創”逐漸成為新的發展潮流,創新創業成為當前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加強創新認知教育,積極培養創業人才,是當前社會對教育的迫切需求,也是加快高校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針對當前“雙創”教育存在的困難,提出合理的對策措施,為人才培養提供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王江麗.“雙創”教育的困局與變革——基于“課程思政”視角[J].中國商論,2020(12).
[2]劉家寶.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雙創平臺[J].河北企業,2020(07).
[3]張虹.高職時裝零售與管理專業“雙創”教育的改革——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服裝營銷職場化教學與信息化融合的實踐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06).
[4]石建瑩,舒潔,張舵.雙創產業園區的構建要素及軟硬件環境建設[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20,34(02).
[5]萬珊,鐘文彬.探究“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策略與路徑[J].才智,2019(04).
[6]賈愛君,楊蕊.“雙創”背景下眾創空間環境設計探析[J].黑河學院學報,2020,11(04).
[7]張丁華,王艷豐,朱金鳳,劉守鉉,賀含珍.雙創”背景下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途徑[J].河南農業,2018(36).
[8]莊志英.“雙創”環境下共享機制研究綜述[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0,11(02).
[9]劉有升,陳篤彬.冰山模型視角下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素質研究——基于福建省的實證分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16(04).
[10]丁祖祥.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體系構建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0(06).
[11]張亞男,謝芹.創新驅動背景下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經貿實踐,2018(07).
[12]白文周,戴強.“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銅陵學院學報,2020,19(01).
[13]方向,何興旺.雙創環境下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路徑分析[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02).
江蘇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互聯網+”背景下的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編號:JGZZ19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