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娜
[摘 要] 2018年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后,獨立學院積極嘗試“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教學新模式。本文經過分析,明確了獨立學院校企合作的目的,對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了分類,據此提出了獨立學院法學專業校企合作在教學內容、課程考核內容、課程考核方式、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的評價標準。
[關鍵詞] 法學教育;校企合作;合作課程;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12-0040-03
2018年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提出構建全方位全過程深融合的協同育人新機制,各高校法學專業紛紛結合專業人才培養需求,針對自身教學情況開展各種育人新機制的探索,獨立學院自然也不例外。其中走上講臺的不乏法律實務部門的專家、學者、法官、檢察官、優秀律師等。
由法律實踐領域跨界到法學理論教學領域,雖然創新了協同育人的新模式,但實務領域的人才能否適應法學理論教學工作,能否達到協同育人的目的,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新問題。另一方面,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管理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試驗田,開展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機制也需要把控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對獨立學院法學專業校企合作的教學質量體系問題進行討論。
一 獨立學院法學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目的
(一)培養新型法學人才的需要
構建全方位全過程深度融合的協同育人新機制,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需要。高等教育是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過程中,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法學本科生是高素質法律專門人才培養的最大群體,法學本科階段是法學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法學本科教育是提高法學高等教育質量的最重要基礎。法學本科教育承擔著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高素質法律專門人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政法系統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的重任。
開展校企合作,構建協同育人新機制,深入推進法學教育和司法實踐緊密結合,實施高校與法治實務部門交流“萬人計劃”是創新培養社會主義法治人才模式的積極嘗試。在法治現代化的要求下,我們培養的法學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深厚的法學素養,還要有較強的實務技能和為建設法治國家努力的決心和毅力。這就需要當代的法學專業學生要對法律職業有所了解,對用法學理論解決社會實務問題有所認識,對法律人才的價值觀和法治信仰有所欽佩,用優秀的法律實務人才去感染人、影響人、帶動人,積極發揮榜樣的作用。
另外,獨立學院相比普通本科院校,在學生生源、師資隊伍、財政支持、教學保障方面仍是不同的。因而除了法學理論教學外,為了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會更加積極地嘗試有益的教學方式,法學實踐性教學模式就是其中形式之一。
(二)建設高水平法學本科教育的形勢要求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內涵發展、質量提升、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和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關鍵階段。法學專業本科教育承擔著培養現代化法治人才的政治任務。進入新時代以來,高校法學教育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法學專業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高校辦學更加聚焦人才培養,立德樹人成效顯著。但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還不夠鞏固,一些學校領導精力、教師精力、學生精力、資源投入仍不到位,教育理念仍相對滯后,評價標準和政策機制導向仍不夠聚焦。高等學校必須主動適應國家戰略發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新趨勢,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振興本科教育,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奮力開創高等教育新局面。
獨立學院法學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會更加地多樣化。既要達到教育主管部門在專業理論知識上的統一要求,也要體現自身專業定位及教育特色。
二 獨立學院法學專業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當前,盡管獨立學院法學本科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方式十分多樣,但在培養“厚基礎強技能”型的法律人才的目的上還是基本一致的。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聘請公、檢、法等實務部門人員開設實務課
這部分課程主要是專業技術實務類課程,主要包括刑事偵查、法院實務、檢察實務、書記員實務和律師業務這類的課程。由于這類課程實踐性強,學生必須要借助警官、法官、檢察官、書記員和律師的個人經驗,才能領會到各類法律職業在司法體系中的作用,法律知識在相關行業及領域中的運用,所以此類課程需要授課教師不僅具有扎實的法學理論知識、熟練的實務操作能力,還要授課教師有出眾的表達能力和高超的業務能力,因此需要來自實務一線的警官、法官、檢察官、書記員和律師來擔任授課教師。在授課內容上,警官、法官、檢察官、書記員和律師不僅向學生講授相關知識的理論部分,還要向法科學生介紹辦案的過程、遇到問題及案件處理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既有法律職業的知識也有法律應用知識。
該類課程以法律實務技能訓練為主,教學內容包括相關業務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以偵查類課程為例,基本理論部分以偵查主體,偵查原則,偵查方法等內容,基本技能則詳細介紹案件中各種偵查方法的具體應用為主。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此類課程重點是業務操作基本理論和業務操作能力。
(二)律師為主,校內教師為輔的合作實訓課程
這部分課程主要是模擬審判、仲裁、調解等類型的實務類綜合性操作課程。訴訟、仲裁和調解是解決法律糾紛的三種非常重要的方式,特別是在民事案件中,常會用到這幾種方式。該類課程由于涉及較為復雜的程序問題、糾紛處理的技巧及對法律知識的綜合應用,需要授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宏觀”和“微觀”的法制觀。“宏觀”的法制觀要求授課教師要打破法學理論教學中的部門法以調整范圍為劃分標準的條塊思想,需要以綜合式的法學知識進行授課,還要在“微觀”的法律知識的細節上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也就是說,授課教師需要從一個法律行為概念找出與此相關的所有法律關系,并進行準確的法律關系的識別,在此基礎上找出適用的法律條款或相關的法學原理。在細節方面,還需要授課教師在認定各種法學要素時判斷準確。可以說,承擔實訓課程的教師確保了該門課程在程序方面的訓練效果。另外,這類課程對學生的分析能力要求比較高,分析任務也比較繁重,加之參訓的學生數量較大,就需要校內的教師負責理論部分以輔助實訓教師更好地完成綜合實訓的教學任務。因此,此類課程需要業務能力突出的律師來負責程序部分的教學工作,校內教師負責實體分析的部分。與考核內容相對應,該類課程的考核重點也是實操能力,即糾紛解決實務技能的考查。
此外,校企合作的形式還受到諸如院校的類型、教學傳統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傳統綜合院校的法學專業或重點的政法類院校更多的仍側重理論教學,校方也會有很多的機會聘請來自立法、司法等實務部門權威人士以講座形式對某類問題進行教學。而地方院校則更多地采用了實踐性教學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實務技能。獨立學院往往是后者。
(三)邀請法學專家、行業精英開展專業講座
邀請法學專家、行業精英來校進行學術交流,舉辦專業講座,開展學術沙龍等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某個法律問題或某一法律領域的了解。這種方式也是獨立學院法學專業開展實務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相比一流的綜合大學的法學專業和政法院校來說,獨立學院因受教育教學經費、校友資源的限制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響,就筆者的觀察來看,獨立學院在這方面稍顯不足。
三 獨立學院法學專業校企合作的評價標準
綜上,無論是完全由校外實務部門開設的實務課程,還是由校企合作共同開設的實訓課程,均以實務操作技能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以培養“厚基礎、強技能”型的創新型法律人才為培養目標。強調在加強法學理論教學的同時,重視法律實務技能的訓練,這無疑有助于法律人才的培養,豐富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因此,本文認為,獨立學院法學專業校企合作的評價標準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訓能力
法學專業校企合作課程注重實訓能力的考核。獨立學院法學本科教育中校企合作開設法學課程是法學人才培養中一種新的嘗試。這種嘗試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法學知識的應用能力,本質上是本科教學中理論學習部分的深化。而實訓能力的考核標準就要圍繞學生的法律業務能力展開。與以往的實訓能力考核標準不同,現在的實訓能力包含了對業務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和業務基本理論在案件中的應用情況為主,一改往日理論考核為主,不注重理論應用的模式。注重應用考核就要對理論如何應用,應用的具體方法,應用效果等進行考核。
(二)優化課程考核方式
校企合作法學課程考核形式以實務操作方式進行。傳統的法學課程考核方式以背誦理解為主,通常是閉卷考試進行。這種考核方式側重在記憶和理解,而不是應用。擅長記憶或理解的學生可以以突擊學習的方式獲得高分。而實務操作方式的考核方式則有效地避免了傳統考試的弊端。實務操作講究的是操作過程的整體性,操作步驟的連續性,及整個考核過程的全局性,對知識要求的綜合性。這是閉卷考試為主的傳統考核方式無法達到的考核層次。如上所述,這種考核方式在思維上是抽象到具象的過程,相比傳統閉卷考試的抽象理論到抽象答案的過程,前者更符合獨立學院法科學生的個人能力及表達習慣。因此,以實務操作為主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正面引導意義更大。
考核形式的變化不代表考核難度的降低,相比而言,實務操作方式的要求更高,這其中包含了發現問題-尋求依據-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在思維方式上,要求學生要不斷在抽象思維和具象思維兩種不同的思維形式中轉換,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注重抽象思維和具象思維的培養,不斷深入學習法學理論和提高案例閱讀、分析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學習具象的知識應用過程。因而,這種考核形式會提醒學生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倒逼學生要全面、積極地參與到法學課程的學習中去。
綜上,獨立學院校企合作法學專業課程受開設目的、開設方式的影響,其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也應做相應的調整。在實訓課程向實踐性教學傾斜的情況下,課程評價方式也應該圍繞實務技能評價為主來建立。
(三)注重學生實務技能提升
校企合作法學專業課程考核形式以提交各種作業或設計為主。這就改變了原來以背誦記憶為主的文科類考試方式,而采理工科以操作規則、具體操作過程及實訓結果為主的報告類或實訓記錄為主的考核方式。由于考核方式的改變使考核的內容貫穿了整個課程開設的始終,考核內容更加全面,從而激發學生要更加完整地學習相關知識,要熟悉各種操作環節,以便應付在操作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這種發現問題-尋求依據-解決問題的思路更能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從而影響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另一方面,獨立學院法科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提交報告或設計的考核方式在思維方式上屬于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的過程,有助于學生的理解,運用得當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四)提升教學團隊的實踐教學能力
正所謂教學相長,法律實訓課程的開設,培養了理論課程教師在法律實務方面的興趣,理論法學教師在分析案例、尋找法律依據、提出法律觀點、論證法律結論等多個教學環節參與到實務訓練課程中來。來自實務一線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等,也會同從事理論教學的教師們保持較為密切的學術交流。隨著兩方面在實務類課程教學方面交流的深入,教師自身在理論水平和實務技能方面也均有所收獲,理論教師在實務技能訓練課程中越來越游刃有余,而來自實務一線的法律精英也在法學理論方面的學習日益精進。獨立學院法學專業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方式整合了法學理論和實務方面的教學資源,提升了教學團隊的教學實力。
獨立學院法學專業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讓法學學生接觸到了非常優秀的實務專家,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加深了對法學理論的理解,對法律職業的認識也更加的深刻。這對于教師資源有限、教學資金投入捉襟見肘、專業帶頭人才缺乏的獨立學院來說,積極嘗試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以調動雙方資源,未嘗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創新之舉。
總之,校企合作的外部經濟性正慢慢顯現出來,學生對法學理論的學習有了更多思考的機會,其實務技能方面得到極大提升;教師團隊資源得以優化,教學能力也不斷強化,教學手段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葛云松.法學教育的理想[J].中外法學,2014(2).
[2]魯琴.我國法學教育的歷史、現狀與展望[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2(4).
[3]劉坤輪.我國法學類專業本科課程本科課程體系改革的現狀與未來[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7(4).
[4]康貞花.論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以延邊大學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為視角[J].法制與經濟,2018(2).
[5]周雁武,劉勇.法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
(責任編輯:王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