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威堂
【摘要】深度學習的課堂應是教師引領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教學中既體現教師的主導引領作用,也保證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師要做好學習目標的引領、學習內容的引領、知識積累和能力訓練的引領、學習節奏和學習流程的引領。
【關鍵詞】深度學習;引領;小學語文
北京師范大學郭華教授說:“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或任務,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教學過程。”
郭教授認為深度學習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的引領,包括思想的引領,思維的引領,情感的引領,知識的引領,問題的引領,設計的引領。教學中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具有挑戰性,學習過程中要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結果能使學生感受到成功性。所以,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經歷學習過程,獲得知識積累和能力的訓練,使身心得到發展,語文素養得到養成,能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
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進行深度學習,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也符合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當把引導學生學習必備的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關鍵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放在突出的地位。
曾聽過特級教師余映潮老師的課例《古詩詞三首》(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深有感觸。這是一節課完成三首詩詞的教學,課堂內學生得到了最大的知識收獲,思想、情感、人格得到最大的發展,有利于學生長遠的能力發展。個人認為,余映潮老師明確、適時、深度的引領,是本課教學學生能深度學習的關鍵,也是本課教學高效的關鍵。
于是,有了借鑒余老師的課談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深度學習的想法。讓我們來看看這余老師《古詩詞三首》的教學:
環節一:開門見山,明確學習要求。
1.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詞三首》,請同學們自由讀三首詩詞。
2.今天我們的學習活動是:讀背,理解
環節二:教學三首古詩詞。
一、學習任務一:略讀《四時田園雜興》
1.讀。
(1)全班同學自由讀《四時田園雜興》 。
(2)跟老師讀。老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讀。
(3)學生再次自由讀。
2.理解。(師引導,學生做好筆記)
筆記1:田園山水詩,作者范成大。(師補充:這是了解);
筆記2:詩題的意思是寫農村四季的農事活動的即興創作。這是其中的一首。(師補充:這是理解);
筆記3:一個“學”字,表現了兒童的天真純樸,富有生活情趣。(師補充:這是品析)
3.背誦古詩。
(1)學生用朗誦的方法背誦。
(2)總結,學生做好筆記:一二句概寫,三四句特寫。
二、學習任務二:細讀《鄉村四月》
1.讀。
(1)自由讀《鄉村四月》。
(2)師指導讀,強調讀好“又”字。
2.理解。
(1)引導,學生筆記:一二句寫景,三四句寫人寫事;
(2)學生練習: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提示學生根據對詩的理解來填寫)
山原青青(水光閃閃),子規聲聲(細雨霏霏)。
鄉村四月(沒有閑人),忙完養蠶( 又忙插田)。
3.背誦古詩。
(1)各自背誦。
(2)生說說詩的大意,教師出示,全班齊讀。
(3)出示詞語填空,學生先說,再做好筆記。《鄉村四月》:
有(靜)有(動) ?有(聲)有(色) ? 有(景)有(情) ?有(人)有(事)
(4)背誦展示。
三、學習任務三:精讀《漁歌子》
1.讀。
(1)師范讀。指導要醉、美地去讀。讀好“子”:拉長,悠揚地讀。
(2)生齊讀,指導讀好“雨”:聲調稍長些。
2.理解。
(1)記、寫難寫的字。
(2)讀注釋。了解《漁歌子》和作者張志和。
(3)批注:寫景、寫人。
(4)話題寫話:寫寫你感受到這首詞的最美之處。
(5)反饋:學生反饋;教師小結。出示:最美之處在色彩明麗;最美之處在畫面純美;最美之處在映襯烘托;最美之處在悠閑自得……
(6)背誦古詩。
環節三:簡單小結
本節課采用讀背、理解的方法學習了三首詩:略讀了《四時田園雜興》;細讀了《鄉村四月》;精讀了《漁歌子》……
從這課例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在教師引領下,圍繞著學習主題或任務,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學生的收獲良多:讀背了三首詩詞;理解了三首詩詞;了解和積累了語文知識如略讀、細讀、精讀、了解、理解、品析、特寫、概寫等;學習了古詩的學習方法:讀背、理解;通過巧妙的方式(填詞寫話)讓學生入情入境品析了詩詞……學生無論是知識的獲得還是語文素養的養成,跟本課學習前對比是明顯的,所以說學生是很能體會學習的成功感的。
這是一節學生在教師引領下深度學習的課堂,也是一節優質高效的課堂,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度學習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應該做好哪些引領呢?
一、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師要做好學習目標的引領
教師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是深度學習的課堂不可缺少的前提。教師的教按照教學目標定位,緊扣目標教學,圍繞目標訓練,對照目標檢測,學生的學以學習目標定位,有方向有目的地主動學習。這樣便加強了教學過程的有序性、和諧性,使得受教育者獲得既定的素質培養。
余映潮老師對本課學生的學習目標的引領顯而易見,開課伊始就跟學生明確:理解、背誦三首詩詞;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了解和積累語文知識,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品析詩詞,并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目標簡單明確,正是這樣清晰明確的目標,所以課堂教學有序、和諧,有條不紊。
當然,目標的確定是要根據學科性質和年段特點來確定的,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目標呈現清晰、有序,課堂教學的目標,課后思考題很好地呈現出來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來進行。浙江師范大學王尚文教授提出:構成語文的核心要素是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應該憑借字、詞、句、段、篇,培養聽、說、讀、寫、書(書寫)的能力,這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天職。余老師的教學根據小學語文四年級年段目標很好地對學生進行了語文能力的訓練。
二、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師要做好學習內容的引領
深度學習的課堂應對教材內容有效整合,取舍得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語文教學應該憑借字、詞、句、段、篇,培養聽、說、讀、寫、書(書寫)的能力。在現實的教學中,一節課的教學,字、詞、句、段、篇的學習、聽、說、讀、寫、書(書寫)的訓練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我們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整合教材中的學習資源,合理取舍,精選內容,進行相關的語文能力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余映潮老師在本課教學中對學習內容的安排、引領可說是匠心獨運的。在《古詩詞三首》的教學中,余老師根據學習目標、教材特點安排本課的教學:1.完成三首詩詞的讀背、理解;2.略讀《四時田園雜興》、細讀《鄉村四月》、精讀《漁歌子》。教學中《四時田園雜興》重點是朗讀、理解、積累;《鄉村四月》重點除朗讀、理解、積累外,還重美詞的積累、詩句的品析;《漁歌子》重點除朗讀、理解、積累外,重點品析詞的語言、意境美。三首詩詞的教學各有側重,利用詩詞的不同特點進行相應的訓練,確是如葉圣陶說的“利用教材教”的一個典范。
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合理取舍,有效整合,精選訓練是破除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蜻蜓點水般教學的一個法寶,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沒有教師對學習內容的引領,學生是沒辦法做到的,也根本談不上有效、高效課堂。
三、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師要做好知識積累和能力訓練的引領
深度學習的課堂應訓練到位,訓練有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語文課要加強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訓練,這是必要也是必須的。但“訓練什么” 和“如何訓練”,是真正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的關鍵。
深度學習的訓練,首先應該是積累的訓練。積累也是一種訓練,是吸收、內化語文知識的訓練。教學中讓學生吸收、積累各種語言材料、語文知識,能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量,發展學生的語言。余老師的課中,基本目標便是背誦積累三首詩詞,然后還有文學知識如作家作品、文學專業術語、美詞精句的積累。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文學知識、語言材料的積累是非常豐富的。
其次是精讀訓練。精讀訓練可說是閱讀教學的智慧選擇,通過精選教材中最有訓練價值的重點內容,訓練學生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本課三首詩詞的教學沒有面面俱到進行訓練,而是精選了《鄉村四月》進行理解、想象的訓練,先是完成詞語填空理解古詩:山原青青(水光閃閃),子規聲聲(細雨霏霏),鄉村四月(沒有閑人),忙完養蠶( 又忙插田);接著是完成詞語填空進行寫作特色的訓練:鄉村四月有(靜)有(動) ? ?有(聲)有(色) ?有(景)有(情) ?有(人)有(事);精選了《漁歌子》想象和品析的訓練:感受這首詞的最美之處。
再有就是全體訓練和動筆訓練。余老師一直強調:好的語文課要進行全體訓練和動筆訓練。在本課的教學中,無論是讀背還是理解品析,都是面向全體的訓練,而且在欣賞《漁歌子》的美中,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動筆想象美,書寫美。
四、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師要做好學習節奏和學習流程的引領
深度學習的課堂應環節簡潔,從容不迫。“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課堂教學亦應如此。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結構,巧妙安排教學內容,做好學習節奏和學習流程的引領。使課堂教學張弛有度、從容不迫。
本節課的教學板塊清晰:略讀了《四時田園雜興》、細讀了《鄉村四月》、精讀了《漁歌子》。每一個板塊中簡潔而且連貫:讀背、理解。教師組織教學從容不迫,和諧有序,輕松自如;學生學習思路清晰明了,有條不紊。課堂教學富有節奏,整體和諧,給學生以美的藝術享受,讓學生在緊張愉快中將學習的效率提到最高,從而高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深度學習的課堂在教師引領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教學中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引領作用,也保證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學生在清晰的學習方向上經歷學習過程,體驗成功與收獲,獲得知識,獲得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周彬.課堂密碼[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