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花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追求有效、高效,是課堂教學的主題。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組合,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組合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發展,全面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益。
關鍵詞:高效課堂;創設情境;主體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1-0173-01
傳統的數學教學媒體一般包括實物、模型、掛圖、實驗操作的器材等,它直觀、形象、方便,學生參與率高,可信度強。尤其是人人能夠動手操作實驗,不僅大大有利于概念的形成,規律的揭示,公式的推導,更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主動參與意識。不但在過去的數學教學中廣泛運用,而且在現在乃至將來,仍是不可缺少的和應該加強的。
電化教育是運用各種電教媒體,包括投影、幻燈、錄音、錄像、電視、電腦多媒體等,以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之目的。它生動、形象、多能、高效,尤其是電視錄像與電腦多媒體,集語言、文字、圖片、動畫與影像于一體,信息量大,表現力豐富,感染力強,且不受時空限制,其優越性在許多方面都是傳統媒體所不及的。
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在明確數學教學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在充分認識傳統媒體與電教媒體性能特點的基礎上揚長避短,優化組合,才能充分發揮兩者效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優化組合,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激發興趣作為一種創設寓教于樂的手段,尤其適應小學生那種喜新好奇的心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愈濃,注意力就愈集中,身心就更愉悅,身心愉悅,則精神煥發,信心百倍。
例如,教學簡單的統計中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例如:小華統計一個路口在10分鐘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數量,并制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時,利用電腦創設教學情境,把課本上的插圖變成實景,電腦屏幕上有聲有圖像地出現一輛輛摩托車、小汽車、大客車、載重車通過一個路口,學生處在安全的實景中收集數據,解決了課本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熱情更加高漲,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充分體會到實地收集數據的快感,教學效率提高了。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借助班班通,利用多媒體可以濃縮時空,結合聲像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的課堂學生學得輕松又愉快。有了興趣,學生的思維就活躍起來,才能積極地發現并探究新問題。
2.優化組合,充分展示知識形成過程
課堂教學中要正確地并充分地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創造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條件,使學生身臨其境,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有許多規律和法則需要學生記住,而這個過程如果單靠教師講解,學生的記憶就不會深刻,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通過操作去發現、總結和認證,這時就需要小組成員協同配合,完成學習任務。我們在教學《圓的面積》,推導計算公式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邊動手邊觀察邊統計,然后再總結出圓的面積公式,這之間需要小組成員的默契配合和商討,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效果很好。
再如長方體體積計算,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1)探討體積大小與什么條件有關。啟發學生提出有關如何解決體積計算方法的問題,先讓學生猜測體積大小與什么條件有關。再用電腦演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改變,引起體積大小的改變,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體積大小與長、寬、高有關。(2)探討體積與長、寬、高有怎樣的關系。用電腦依次顯示:①一個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②把這樣的5個擺成一排:③把這樣的4排擺成一層;④同樣的共擺3層(最后得到一個體積為60立方厘米的長方體)。要求學生先說出每次擺成的長方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再說出每個長方體的體積。(3)分組實驗填寫實驗報告單。(4)歸納體積公式。(5)驗證公式。以上教學過程多媒體的優化組合發揮得淋漓盡致,將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發現數學規律,學到知識的同時又學到了獲取知識的方法。
3.優化組合,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素質教育中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同時,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又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例如,教學“小數的性質”一課,播放錄像看商場里商品的標價,創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使學生身臨其境產生親切感,同時又很自然地使學生明白今天這節課要研究的目標和范圍,這樣聯系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就油然而生并提出來,從而引發學生積極思維,探索新知。導入新課后,教師提出:“怎樣比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及0.30、0.3的大小?”教師把學生分成4人小組,并為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提供了必要的學具,可派代表上臺領取。小組通過集體討論,操作后,選派代表上講臺介紹各組解決問題的辦法,然后用電腦演示出來,更加形象具體,突破了難點。接著老師又引導學生“猜想”什么樣的小數大小相等,試著寫幾個這樣的小數,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指導學生再次驗證“猜想”,從而發現小數的性質這一規律。這樣的教學過程,體現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意識,同時也體現了問題解決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多媒體的出現為學生不斷尋求問題解決的新途徑,克服思維定勢,激勵創造思維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使學生終于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多媒體的優化組合不僅讓學生獲得了新知,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探索精神。
因此,從教學過程最優化的高度去認真研究教法,才能處理好教學媒體的恰當選擇與使用問題,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效果出發,一切從學生的自主性出發,摒棄形式主義,發揮創造性,揚長避短,優化組合,就能進一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參考文獻:
[1]?蘇紅罕.樹立新課改理念,營造高效小學數學課堂[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年20期.
[2]?陳雅芳.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與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