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給人們的學習和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尤其在教育領域,各個學校積極將微課引入教師的講課中,力求構建出高效的智慧課堂。對于初中數學來說,以往由于上課方式存在一些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改善自身的講課思路。文章主要是對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進行淺析。
關鍵詞:微課;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案例研究
一、 引言
對于學生來說,任何一個階段都需要穩扎穩打,這樣才能促使自身最終獲得一個好的學習成績。初中是學生的一個轉折點,內容比小學有所增加,知識變難,很多學生在進入初中之后,經常會出現感覺學習很吃力的情況。尤其數學中的理論變得繁多,學生在短期內很難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再加上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的上課方式和教學思路存在問題,使得部分基礎不好的學生,出現了越學越吃力的情況,影響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備課、講課以及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現實學習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積極借助微課構建智慧課堂,促使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
二、 微課及智慧課堂概述
(一)微課
微課顧名思義就是短暫的課堂,它是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時長在5分鐘左右,視頻內容主要是圍繞某個知識點對學生進行詳細講解,學生可以在課前根據下節課要講述的知識點進行預習,在課后進行鞏固復習,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以反復進行觀看。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及時發現自身還有哪些地方存在缺陷,從而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然而初中數學的知識點比較多,教師在錄制微課的視頻內容時,需要將下節課的講課內容進行分析整理,將那些重難點挑出來,然后給每個微課視頻制定一個講課中心點,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反復觀看的過程中迅速找到自身想要學習的知識點。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學中引入微課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時刻將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需求為主制作微課視頻,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項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智慧課堂
智慧課堂是以智慧教育為基礎,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傳播方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搭建智慧課堂時,需要教室具備相應的信息化硬件設施,比如投影儀、電腦以及網絡等,然后師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共同進行探討和學習。然而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學習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差,教師采用智慧課堂的教學方式時,需要采用科學的引導方式,帶領學生自覺體會學習知識的過程,在感受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技巧,從而培養他們的自覺學習能力。教師在構建智慧課堂的上課方式時,需要抓住兩個中心點進行教學,即以學習任務為基礎,以課堂為落腳點,采用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師生交流的過程中進行智慧教育,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三、 初中數學的教學現狀
(一)講課方式過于單調
以往教師在初中的數學課堂上,主要是根據數學課本上的知識點,然后在黑板上通過口述的方式向學生講解某些知識點,學生在課堂上將教師傳授的解題思路和過程記錄到自己的學習本上,基本上很少思考出現這種解題方式的原因。整個學期師生都是這樣的學習方式,講課方式比較單調,沒有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地方,容易導致部分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產生困倦感,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師進行學習,影響了他們的課堂聽課質量。
(二)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
雖然近幾年國家提出了新的政策,但是教師深受應試教學的影響,在課堂上很少給學生留下學習的時間,學生的聽課思路全程跟著教師的講課節奏走,處于被動的接收知識狀態,師生也很少針對某個知識點在課堂上一起進行探討。這樣的上課形式容易讓學生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本節課的數學內容,但是在后面做題的時候,還會出現類似的錯誤,甚至有的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離不開課本,這樣的做題方式不僅降低了自身的做題效率,還會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教師在課后布置習題的時候,也是給全班所有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習題,沒有根據他們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布置,學生為了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任務,只能被動的完成,甚至有的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出現抄襲的現象,這樣的上課方式容易對他們的學習心理和學習態度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傳播方式缺乏創新
即使很多學校已經安裝了多媒體的教學設備,但是大多數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還是以課本的知識為主,很少給學生推薦網絡上的教學資源,傳播知識的載體也是口述為主,很少借助互聯網向學生傳播新的知識點,這樣的傳授方式與以往沒有任何區別,學生只能在有限的課堂上進行學習,課后如果對某個知識點出現不懂的地方,很難通過其他的渠道進行解決,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問題越堆越多的情況,這樣的現狀容易降低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
四、 初中數學課堂引入微課的作用
(一)豐富講課內容
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告訴學生下節課的講課內容,然后將相關的視頻發送給學生,讓他們在家里進行預習,這與以往翻看教材有所不同,能夠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教師可以讓他們在學習微課的過程中,將自身不懂的知識點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前由學習委員將其收集起來,教師可以在翻看的過程中總結學生的薄弱點,然后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一起共同進行探討。這樣的上課方式不僅提高了講課內容的針對性,豐富講課內容,還能有效的改善教學環境,轉換學生的學習方式,促使他們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初中的數學知識點比小學知識點稍微復雜,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自身的問題過多,跟不上教師的講課節奏,所以有的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放棄的想法,影響了自身的學習。如果教師將微課引入到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教學,結合學生不懂的地方,采用科學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讓他們在教師的帶領下主動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探索和研究,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再者,微課具備視頻、動畫和音樂同時播放的功能,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微課進行上課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的視覺和感官調動起來,促使學生不自覺走入到課堂當中,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致。
五、 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目標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學習自覺性,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通過主動的心理因素引導自身采用相應的學習舉措,對相關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學生具備學習自覺性,需要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微課來說,則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上面學習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根據自身的學習現狀不斷進行鉆研,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過去,教師在初中數學講課和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側重點主要集中傳授知識點上面,學生在聽課和做題的過程中基本上很少對相關的問題進行推理和思考,這樣的學習方式容易讓學生產生思維定式,看著對某個知識點已經充分掌握,但是在做類似的題目時還是會出現問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如果教師在初中的數學課堂上,利用微課構建智慧課堂,采用合作學習的模式調動他們的頭腦風暴,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新性思維。
六、 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的案例研究
(一)課程設置
每個學生的數學基礎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以往的數學成績分析他們的學習基礎,然后將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制定成表格。然后結合課堂的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教學側重點,教師在設置教學側重點的時候,可以向經驗豐富的教師一起協商學生經常出現問題的地方。由于教師會在課前給學生發送一些本節課重難點知識的講解視頻,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將其總結下來,設置課堂的教學內容。然而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教師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應根據他們的學習現狀,采用適合學生的方式進行引導。例如,在講到平行線和相交線的時候,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詢問學生路兩邊的樹木會無限平行嗎?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他們會相交?然后讓學生在班級上進行討論,這樣可以讓學生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進行理解,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自身對平行線和相交線性質的理解,從而在做題和生活中能夠對其進行靈活運用。
(二)方式設計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學習自律性還不夠高,教師在初中數學課堂上采用微課的方式搭建智慧課堂時,需要時刻監督他們的學習進度和學習現狀。例如,在講到軸對稱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將班級學生分成不同的陣營,在電子設備上將學生拉到不同的群里,每個群里讓學生推薦一個組長,由組長傳送視頻、收集作業,將學生的學習現狀反饋給教師。然后教師根據組長的反饋,制定相應的講課內容,盡量將學生不懂的地方安排到課堂上。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給每個陣營分布不同的知識點,讓他們進行合作討論,這樣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其他學生的思考方式和解題思路,拓展他們的思維,從而在做題的時候可以有多樣的做題方式,提升他們的做題靈活性。當學生討論完畢之后,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節奏,讓每個陣營派遣一個學生到講臺上,以教師的身份進行講課,這樣教師可以在他們講課的過程中,觀察學生還有哪些方面存在不懂的地方,及時對其引導和糾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
七、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教師來說,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已經適應了以往的應試上課方式,微課的產生和引入,既是福音,也是挑戰。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采用微課搭建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時,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擬定提問和合作學習的形式,引導他們主動進入到學習當中來,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數學綜合能力,促使教師完成自身的新課改數學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鄧冰.淺談新的微課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J].信息化建設,2015(10):184.
[2]龐敬文,張宇航,王夢雪等.基于微課的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5):65-71.
[3]郭夢婷,何斌.基于“微課導學”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用設計: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31(9):85-88.
作者簡介:
田蘭,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