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唐朝冊命皇太子的禮儀

2020-01-11 08:43:32喬風岐
中州學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唐朝

喬風岐

摘?要:唐朝冊命皇太子有兩種形式:臨軒冊命皇太子在太極殿或宣政殿進行,皇帝親臨現場,典禮由侍中主持,中書令代表皇帝授予冊書、璽綬;典禮結束后,太子到皇后宮中行拜謁之禮。內冊皇太子的典禮在東宮明德殿舉行,皇帝在太極殿或宣政殿臨軒命使,典禮由左庶子主持,太尉、司徒代表皇上授予太子冊書、璽綬;典禮結束后,太子先到皇帝所在宮殿拜謁皇帝,再到皇后所在宮殿拜謁皇后。拜謁皇后以后,太子在東宮官員的扈從下再到太廟行拜謁之禮,此項禮儀由率更令主持、在三師三少的導從下進行。冊命皇太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受冊之后謁太廟也是儲君之位受于祖宗的體現,在唐代倡導以孝治天下和教化民眾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會功能。

關鍵詞:唐朝;冊命皇太子;禮儀

中圖分類號:K2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20)12-0121-08

冊命皇太子是唐代非常重要的一項禮儀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將皇太子與皇子的尊卑區別開來,以顯現太子的崇高地位。唐朝雖然冊命的皇太子眾多,冊命儀程見于史籍的僅有穆宗冊命李湛為皇太子一例,且十分簡略。在唐代禮制中,冊封皇太子有著嚴格儀程。首先是確定吉日,吉日由禮部的太史令等官員依照陰陽五行選擇后,再經太卜署官員卜筮才能確定下來。其次是冊命典禮之前舉行告禮,告禮是國家將有重大政治事務之前的祭祀活動,分別是告圓丘、告方澤、告太廟。告禮之后才會進行冊命皇太子的禮儀,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臨軒冊命皇太子,一種為內冊皇太子,這兩種冊命方式不僅在儀程上存在差異,多數環節的禮儀也不相同。本文擬就唐朝太子冊封儀程略作分析,以希對這兩種冊命形式及其相關問題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一、臨軒冊命皇太子

在中國古代,“臨軒”是與帝王活動相關的詞匯用語,“指皇帝離開正殿御座而親臨殿臺之上或長廊窗前,與臣下共同舉行某種禮儀。蓋禮典因性質不同,不必皆在朝廷宮殿之中舉行,故皇帝有臨軒之事耳”①。臨軒冊命皇太子也就是皇帝親臨冊命現場,與臣下共同舉行冊命皇太子的禮儀,主要儀程有:“臨軒冊命、朝皇后、謁太廟。”②

1.臨軒冊命的場所及場景布置

唐朝前期,臨軒冊命皇太子的典禮在太極殿舉行。太極殿本為隋朝大興宮中的大興殿,李淵建唐之時,“改大興殿為太極殿”③。大興宮的名稱可能沿用至唐中宗復辟,《新唐書》記載:“龍朔后,皇帝常居大明宮,乃謂之西內,神龍元年曰太極宮。”④在玄宗之前,太極殿是唐朝皇帝舉行重大政治活動的地方,臨軒冊命皇太子典禮多在這里舉行。

唐朝中后期,臨軒冊命主要在宣政殿進行,這與皇帝辦公和居住的宮殿變動有關。唐高宗以后,大明宮成為皇帝的主要辦公場所。在大明宮的宮殿中,各殿的政治功能不完全一樣。宋朝參知政事宋庠云:“唐有大內,有大明宮。大內謂之西內,大明宮謂之東內。高宗以后,多居東內。其正南門曰丹鳳門,丹鳳之內曰含元殿,正至大朝會則御之。次曰宣政殿,謂之正衙,朔望大冊拜則御之。次北紫宸殿,謂之上閣,亦曰內衙,奇日視朝則御之。唐制,天子日視朝,則必立仗于正衙,或乘輿止于紫宸,則呼仗自東西閣門入,故唐世謂奇日視朝為入閣。”⑤又,《新五代史》云:“唐故事,天子日御殿見群臣,曰常參;朔望薦食諸陵寢,有思慕之心,不能臨前殿,則御便殿見群臣,曰入閣。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閣。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喚仗由閣門而入,百官俟朝于衙者,因隨以入見,故謂之入閣。然衙,朝也,其禮尊;閣,宴見也,其事殺。”⑥從宋人的言語可知,宣政殿是唐朝中后期皇帝的主要辦公場所,冊封典禮也多在此殿舉行。紫宸殿是皇帝的便殿,也備有完備的儀仗,某些重要的活動在特殊情況下也會在此殿舉行,如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臨軒冊命典禮也會在這里舉行,比較典型且記載較為詳細的例子是唐穆宗臨軒冊命李湛為皇太子,《唐會要》記載:“長慶二年(822)十二月,上御紫宸殿,冊皇太子。故事,冊太子御宣政殿,時以圣體未康,慮勞登御,故從便也。”⑦在紫宸殿冊命皇太子的記載不多,這應該屬于特殊情況。

唐朝臨軒冊命皇太子場景的布置情況,在《大唐開元禮》中有詳細記載:

前一日,尚舍奉御設御幄座于太極殿北壁下,南向。守宮設皇太子次于東朝堂之北,西向;設群官次于東西朝堂。太樂令展宮懸于殿庭,又設舉麾位于上下。鼓吹令設十二案于建鼓之外。乘黃令陳車輅,尚輦奉御陳輿輦,并如常儀。

典儀設皇太子版位于大橫街之南道東,北向。

設群官版位:文官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于懸東,六品以下于橫街之南,俱西向;武官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于懸西,六品以下橫街之南,當文官,俱重行,東向。諸親于五品以上之南(皇宗親在東,異姓親在西),蕃客分方于六品以下之南。皆以北為上,并如常儀(若有朝集使,分方于文武官當品之下,諸州使人分方于朝集使九品之后)。

設典儀位于懸之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

奉禮設門外位,皆如元日之儀。⑧

在典禮的前一天,冊命場所的布置由多個部門的諸多人員各司其職、協作完成。臨軒冊命皇太子的地點、場所布置、參加官員所處位置、儀仗、鼓樂等記載均非常詳細,說明臨軒冊命皇太子的場景布置有著嚴格的制度規定。

2.太子到達冊命場所前的禮儀

臨軒冊命的當天,皇太子從住所到冊命現場也有一系列的儀禮,這些禮儀由不同的官員主持。冊命當天,“皇太子昧出前二刻,宮官應從者俱服其服,諸衛各勒所部陳設如常”⑨。“昧”的意思為拂曉,指的是清晨天色尚未大亮之時。冊命當天,皇太子的儀仗及隨行人員,須在昧前二刻之時準備就緒。

皇太子出發之前,由左庶子負責“中嚴”“外辦”兩項禮儀。“中嚴”是古代宮廷禮儀之一,“謂中庭戒備。古代帝王元旦朝會或郊祀等大典的儀節之一”⑩。左庶子版奏“中嚴”之后,“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詣閣奉迎。仆進金輅于閣外,南向。左內率一人執刀立輅前,北向。贊善一人在侍臣之前,贊者二人又在贊善之前”B11。“外辦”指的是“警衛宮禁”B12,左庶子再次版奏“外辦”,侍衛進入警戒狀態。執事人員就位以后,意味著皇太子出發時間已到。皇太子、儀仗、隨從人員開始行動:

仆奮衣而升,正立執轡。

皇太子具服,遠游冠(若未冠則雙童髻),絳紗袍,升輿以出,左右侍衛如常。左內率前執轡。皇太子升輅,仆立授綏。左庶子以下夾侍如式。

贊善進當輅前跪奏稱:“贊善臣某言,請發引。”俛伏,退,興,復位(凡贊善奏請,皆進當輅前跪奏稱“具官臣某言”訖,俛伏,興)。輅動,贊善與贊者夾引以出。左內率夾輅而趨至侍臣上馬所,贊善奏稱:“請輅權停,令侍臣上馬。”左庶子前承令,退,稱令曰:“諾。”贊善退,稱:“侍臣上馬。”贊者承傳,文武侍臣皆上馬。左庶子以下夾侍于輅前,贊者在供奉官人內。

侍臣上馬畢,贊善奏稱:“請令車右升。”左庶子前承令,退,稱令曰:“諾。”贊善退,復位。左內率升訖,贊善奏稱:“請發引。”退,復位。皇太子輅動,三師乘車訓導,三少乘車訓從,鳴鐃而行,文武宮臣皆乘車以從。B13

在中國古代,“輅”是古代皇家所乘之“車”的一種類型,皇太子的輅車規格有制度規定。皇太子“升輅”也就是上車,意味著皇太子及其儀仗、隨從人員即將出發前往冊命場所。皇太子的升輅、發引等禮儀由東宮的贊善主持。三師、三少雖然是東宮官員,但通常是由朝中重臣兼任,他們隨行在太子左右,也是皇太子地位崇高的象征。皇太子車隊到達冊命場所之后,有“降輅”與“就座”等禮儀。車隊停下來以后,“鐃吹止”,接著由左庶子主持下車禮儀。左庶子進止輅前跪奏:“左庶子臣某言,請降輅。”左庶子跪拜結束、歸位以后,太子在侍臣的服侍下“降輅”,“降輅”是下車的雅稱。皇太子下車之后,舍人“引皇太子就便座,侍衛如常儀”。B14便座在東朝堂之北,北向,已由守宮人員在前一日布置妥當。

3.冊命現場的主要禮儀

臨軒冊命的現場,各項活動須要按照擇日官員決定的時辰依次進行。首先是宮廷諸衛按照預定的時辰,“列所部黃麾大仗屯門及陳庭,如常儀”。黃麾大仗通常在元日、冬至等大朝會時使用,也是宮廷最高規格的儀仗。然后是“群官、諸親、客使等,依時刻俱集朝堂次,各服其服”。B15參與人員的位置也是在前一天布置的,此時只要依次就位即可。

典禮由侍中主持,侍中為門下省的長官,肩負宰輔重任,《唐六典》云:“侍中之職,掌出納帝命,緝熙皇極,總典吏職,贊相禮儀,以和萬邦,以弼庶務,所謂佐天子而統大政者也。”“大朝會、大祭祀,則版奏中嚴外辦,以為出入之節;輿駕還宮,則請解嚴,所以告禮成也。”B16侍中版奏“請中嚴”之后,典禮儀式開始,參加典禮人員依次進入大殿就位,其順序、位置分別為:

钑戟近仗入陳于殿庭,太樂令帥工人入就位,協律郎入就舉麾位。

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寶郎奉寶,俱詣閣奉迎。

通事舍人引群官、客使各就朝堂前位。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舍人各引群官、客使以次入就位。

皇太子出次,舍人引皇太子,三師、三少導從如式,入立于殿外之東,西面(諸衛率、左右舍人及近侍量人從入)。

黃門侍郎以冊及寶綬各置于案上,皆令史二人絳公服對舉案,立于門內道北,西面。冊案在北,中書侍郎立于案后。B17

這些安排是皇帝進入大殿之前應做出的準備,參加人員依次就位后,安靜地等待皇帝入場、參與各項禮儀。侍中版奏“中嚴”,整個大殿莊嚴肅穆。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進入大殿的儀式開始。在臨軒冊命皇太子的典禮上,皇帝的服飾、鐘鼓、禮樂等均有規定:

皇帝服袞冕之服,御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

皇帝將出,仗動,太樂令令撞黃鐘之鐘,右五鐘皆應。協律郎跪,俛伏,舉麾,鼓柷,奏《太和之樂》,鼓吹振作。

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南向坐。

符寶郎奉寶置于御座如常。

協律郎偃麾,戛敔,樂止。B18

皇帝在鼓樂聲中步入大殿,落座之后鼓樂停止。授冊典禮開始:

舍人引皇太子入就位(三師三少以下從入者立于皇太子東南,西面北上)。皇太子初入門,《舒和之樂》作,至位,樂止。

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皇太子再拜。典儀曰:“再拜。”群官在位者皆再拜。

中書令降立于皇太子東北,西面。中書侍郎一人引冊案,又中書侍郎一人引璽綬案,進立于中書令之南,少退,俱西面。

中書侍郎取冊授中書令,退,復位。中書令稱:“有制。”皇太子再拜。讀冊訖,皇太子再拜,進,受冊,退,授左庶子。

中書侍郎取璽綬,進,授中書令,皇太子又進,受璽綬,退,授左庶子。

中書令以下還侍位,持案者以案退。

典儀曰:“再拜。”皇太子再拜。典儀又曰:“再拜。”群官在位者皆再拜。

舍人引皇太子出,初行樂作,出門樂止。B19

皇太子進入大殿之后,先向皇帝行拜禮。宣讀冊文等事項由中書令履行,中書令是中書省長官,肩負宣布皇命的職責,《唐六典》載:“中書令之職,掌軍國之政令,緝熙帝載,統和天人。入則告之,出則奉之,以厘萬邦,以度百揆,蓋以佐天子而執大政者也。”所以“冊命親賢,臨軒則使讀冊;若命之于朝,則宣而授之。凡冊太子,則授璽、綬”。B20中書令在宣讀冊文之后,代表皇帝將冊書、璽綬授予皇太子。皇太子再次向皇帝行拜禮之后,在鼓樂聲中退出大殿,出殿門后樂止。

皇太子離開大殿之后是退場儀式,侍中跪奏“禮畢”,“皇帝,興,太樂令令撞蕤賓之鐘,左五鐘皆應,鼓柷,奏《太和之樂》。鼓吹振作,皇帝降座,御輿入自東房,侍衛警蹕如常儀。侍臣從至閣,樂止”B21。皇帝離開大殿以后,百官在通事舍人的引導下依次有秩序地退出大殿,周邊國家或少數民族政權的使者、代表優先離殿。

在唐代,紫宸殿也在特殊情況下作為臨軒冊命的場所,見于史籍的例子是穆宗在長慶二年(822)十二月冊命李湛為皇太子。《唐會要》記載:

是日,備宮懸于殿庭,列內仗于兩閣門內。群臣辨色序立于宣政門外,俄就外廊食訖,始具衣冠劍履,入自月華門,列位于正衙,辰后一刻方入閣。上臨軒,復以中官列侍,太子步自崇明門,以宮寮翼從,駙馬二人扶衣冠,禮儀使導以進。及樂作,扇開,群臣拜訖,太子進至龍墀東南,再拜受冊。攝中書令杜元穎跪讀冊文訖,以授太子,太子再拜舞蹈,乃歸于崇明門幕殿。B22

在紫宸殿臨軒冊命皇太子的各種禮儀應該與宣政殿大致一樣,只是《唐會要》在敘述上略為簡略而已。

4.謁皇后之禮

皇太子受冊離開大殿之后,須進行朝拜皇后禮儀,朝拜的場所會在前一天布置完畢。具體情況是:“前一日,所司設皇太子次于永安門外之西,東向,周以行帷,鋪座如式。又設三師三少等便座于西南,東面,北上。”B23皇太子到達皇后所居宮殿附近后,先在永安門外事先安放的座位上休息,三師三少配坐在太子西南的便座上,等待皇后召見。

太子謁皇后禮儀由尚儀主持,尚儀是后宮宮官,“掌禮儀起居,總司籍、司樂、司賓、司贊四司之官屬”B24。冊命皇太子之日,“諸衛各勒所部屯門列仗及陳布于皇后正殿南門之外”。侍衛、儀仗就位以后,尚儀版奏“請中嚴”之后,謁皇后禮儀開始:

舍人引皇太子,三師三少導從及余侍衛皆如常儀,詣皇后所御之殿合外道東,西面立。

六尚以下各服其服,俱詣皇后內閣奉迎。

尚儀版奏:“外辦。”皇后首飾袆衣,御輿以出,即御座南向坐,侍衛如式。

內謁者監引皇太子至肅章門(其侍衛之官并立于肅章門之外)。

司賓承引皇太子入立于庭,北面立定。皇太子再拜訖,司賓引皇太子至閣。

內謁者監承引以出,舍人引之次,侍衛如式。三師三少以下各之次。B25

皇后是后宮之主,母儀天下,在禮儀上與皇帝地位相當,皇太子受冊之后朝見皇后是國家禮儀制度所決定的。

朝拜皇后之后,皇太子還有謁太廟等多項禮儀活動。這些后續的禮儀與內冊之后所要進行的儀禮一致,將在后文中概述。

二、內冊皇太子

內冊皇太子的禮儀在《大唐開元禮》中有專門記載,但適用對象沒有詳細說明,尚未見到相應的案例。任士英認為:“立為太子者‘若未冠,則雙童髻,冊命常行內冊禮。”B26和臨軒冊命皇太子相比,內冊皇太子禮儀的隆重程度稍遜一些,可能與受冊者的年齡尚幼相關。主要儀程有:“臨軒命使、皇太子受冊、皇太子朝謁、謁太廟。”B27

1.臨軒命使

內冊皇太子的使者有正、副二人,將行冊禮之時,由相關部門的長官按照程序奏請“太尉為使,司徒為副”B28。唐代,太尉、司徒與司空并稱三公,“三公,論道之官也。蓋以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故不以一職名其官”。唐代的三公為正一品,但和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職官有所不同,“其或親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B29三公的地位極高卻無明確職掌,通常在國家重大典禮中充當使者。

臨軒命使的地點在太極殿,場所在前一天進行布置,大致情況為:

前一日,尚舍奉御設御幄于太極殿北壁下,南向,鋪御座如常。守宮設群官次于東西朝堂,太樂令展宮懸于殿廷。設舉麾位于殿上西階之西,東向,一位于樂懸東南,西向。鼓吹令展十二案于建鼓之外。

乘黃令陳車輅、尚輦奉御陳輿輦并如常儀。

典儀設群官版位,文官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于懸東、六品以下于橫街之南,俱重行,西向。武官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于懸西、六品以下于橫街之南,當文官,俱重行,東向。諸親于五品以上之南(皇宗親在東,異姓親在西)。蕃客各分方于六品以下之南,皆以北為上,并如常儀(若有朝集使,分方于文、武官當品一下;諸州使人,分方于朝集使九品之后)。

設典儀位于懸之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

設冊使主、副受命位于大街橫街南道東,俱北面,西上。

奉禮設門外位皆入元日之儀。B30

命使之日,宮廷諸衛按元日大朝會規格列“黃麾大仗”,參加典禮的官員要“各服其服”,在通事舍人的引領下按時刻“集朝堂,俱就次”。B31所有參與人員就位以后,現場端莊肅穆。

在吉時來臨之際,侍中版奏“請中嚴”,參加典禮人員依次進入大殿,其順序、位置分別為:

钑戟近仗各入陳于殿庭,太樂令、鼓吹令等帥工人入就位,協律郎入就舉麾位。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寶郎奉寶,俱詣閣奉迎。通事舍人引群官入就位,又引冊使人立于太極門外道東,西面。黃門侍郎帥主節、奉節立于左延明門內道北。中書侍郎帥令史奉冊案及璽綬案立于節南,俱西面(每案各令史二人,絳公服,對舉,仍覆以帕)。B32

工作人員、參加典禮的官員在大殿內就位之后,侍中版奏“外辦”,冊使儀式開始:

皇帝服袞冕,御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

皇帝將出,仗動。太樂令令撞黃鐘之鐘,右五鐘皆應。協律郎跪,俛伏,舉麾(凡樂,皆協律郎舉麾,工鼓柷而后作;偃麾,戛敔而后止),鼓柷,奏《太和之樂》。鼓吹振作,皇帝出自西房,即御座,南向坐,符寶郎奉寶置于御座如常,樂止。

通事舍人引冊使主副入就位。太尉初入門,《舒和之樂》作,至位,樂止。立定,典儀唱曰:“再拜。”贊者承傳,群官在位者皆再拜。侍中前承制,降詣使者東北,西面稱:“有制。”冊使再拜。侍中宣制曰:“冊某為皇太子,命公等持節展禮。”宣制訖,又俱再拜。侍中還侍位。黃門侍郎引主節立于使者東北,西面。主節以節授黃門侍郎。黃門侍郎執節西面授太尉,太尉受付主節,主節立于使后。黃門侍郎退。中書侍郎引冊案及璽綬案立于冊使東北,西面。中書侍郎取冊(持案者退自使后,立于太尉之左),西面授太尉,太尉受冊置于案,持案者退立于使者后。中書侍郎又取璽綬以授太尉,太尉受,置于案,皆如受冊之儀。中書侍郎退。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群臣在位者皆再拜。通事舍人引冊使出,持節者前導,持案者次之。太尉初行,樂作,出門,樂止。

侍中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興,太樂令令撞蕤賓之鐘,左五鐘皆應。鼓柷,奏《太和之樂》。皇帝降座,升輿,侍衛警蹕如來儀,入自東房,樂止。

通事舍人引群官在位者以次出(蕃客先出)。B33

皇帝在太極殿落座之后,冊使儀式在典儀主持下進行。太尉受冊離殿以后,皇帝從大殿東門離開,冊使儀式結束。

2.皇太子受冊的場所布置

內冊皇太子的典禮在東宮舉行,東宮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在太極宮的東臨,在吉日之前由相關人員布置。《大唐開元禮》記載:“前一日,守宮設冊使次于重明門外道西,副使次又于其西,俱南向,并鋪床席。又設宮臣、文武官次于東宮朝堂如常。”B34東宮朝堂指的是明德殿,“本名嘉德殿。東廊左嘉善門,西廊右嘉善門,南有嘉德門。門外東廊有左永福門,西廊有右永福門。正南有宣明門。當宮坐著,南面有重明門”B35。嘉德殿(明德殿)是東宮的正殿,位于東宮的南部,為兩進院的宮殿群,重明門是嘉德殿(明德殿)的正門,太子受冊的禮儀在明德殿舉行。

重明門在東宮正門嘉華門內,在古代禮儀文化中推崇左上右下,面南之時則是東上西下,副冊使的地位低于冊使,故其座位在冊使之西。冊使、副冊使代表的是皇帝,所以在重明門外預設的座位南向。冊使和副冊使須在吉時之前提前到達明德殿的重明門外,預設的座位供其臨時休息。能夠在典禮當天進入明德殿內的官員數量有限,多為東宮的宮臣和品階較高的朝臣,他們的位置也要在前一天布置完畢,按照文東、武西的慣例相向而對應。

皇太子接受冊封的儀禮在明德殿殿內舉行,有司部門也要在前一日進行布置:“有司陳設皇太子羽儀車輿及樂懸等并如元日受朝之儀。”B36羽儀車輿指的是皇太子儀仗,因所涉及事務的重要程度而規格不同。皇太子受冊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事務,工作人員要按照皇太子元日接受百官朝賀之時的規格進行布置,這也是皇太子可以使用儀仗的最高規格。

明德殿內,皇太子接受冊封的位置由掌筵布置,掌筵是東宮的內員,從八品。典禮前一天,“掌筵設皇太子受冊位于內殿之庭階間,北向”B37。皇太子雖然是儲君,但必須以臣子的身份接受冊封,故其位置設在內殿的庭階之間,北向面對冊使。

參加典禮的文武百官,其位置由掌儀布置。“設宮官版位于殿庭,文官五品以上于懸東,六品以下于橫街之南,皆西面,北上;武官五品以上于懸西,六品以下于橫街之南,當文官,皆東面,北上。”B38宮官屬于東宮的屬下,其位置在明德殿內。文武官員人數眾多,按照文東、武西的慣例,五品以上的官員位置在宮懸的東西兩側,六品以下的官員位置在橫街以上,所有人員均須面向北方的大殿。

3.受冊的禮儀

皇太子的受冊儀式由東宮的左庶子主持,禮儀程序大致為:

其日,諸衛率各勒所部屯門列仗如式。宮官于冊使未到之前量時刻赴集次,改服朝服,各就朝堂前位。

太尉、司徒既受命,出至朝堂,乘輅,備鹵簿、鼓吹,持節如式。其冊、璽綬各以油絡網犢車載而行。至東宮朝堂,降輅,謁者引就次,持節者前導,持案者從之,掌次者延入次。

初,冊使將到,通事舍人各引宮臣入就殿庭位。左庶子版奏:“請中嚴。”宮臣入訖,通事舍人引太尉、司徒入,立于左閣門外西,面北上(持幡節及冊璽案者至閣門外,并以給使代之)。

左庶子版奏:“外辦。”皇太子著雙童髻,絳紗袍就冊位(所司預奏,請左庶子一人引導相禮)。典直承引太尉以下入。太尉立于階間,南向;司徒立于太尉西南,東向;節在太尉東少南,西向;冊、璽案在司徒西南,東向。掌書二人,立于皇太子之左少前,東向。

司徒就案,取冊,進,東面授太尉。持節者脫節衣。太尉稱:“有詔。”左庶子贊皇太子再拜,皇太子再拜。太尉宣冊,訖,左庶子又贊皇太子再拜,皇太子又再拜。左庶子進詣太尉前,受冊,退,授皇太子。皇太子受,以授掌書。司徒又次,取璽綬,進,東面授太尉。左庶子進太尉前,受,退,授皇太子。皇太子受,以授掌書。訖,持節者加節衣。左庶子贊引皇太子退,典直各引太尉以下出至閣外,通事舍人承引以出(其案及幡節等并轉付令史、主節)。又,通事舍人各引宮臣以次出。

太尉、司徒乘輅詣朝堂,至降車所,降輅,入,至太極殿庭大橫街南御道東,北面西上立。中書令立于太尉東北,西向。太尉等再拜復命曰:“奉詔冊皇太子,禮畢。”又再拜。中書令奏聞。太尉等,退。鹵簿、幡節等各還本司。B39

內冊皇太子和臨軒冊命皇太子一樣,各項儀禮程序依然非常嚴格。從臨軒命使、皇太子受冊到回宮復命,太尉、司徒等官員及其所有的參與人員均須按照規定的禮儀制度行事,顯示出內冊皇太子的莊嚴和隆重。

4.皇太子受冊后朝見皇帝、皇后的禮儀

皇太子在東宮受冊以后,要在當天到皇宮朝謁皇帝和皇后。《大唐開元禮》記載:

其日,冊訖。皇太子著雙童髻、絳紗袍,詣皇帝所御殿,如常內朝之式。至閣,司賓引入。至殿前,北面,再拜。司賓引退。詣皇后所御殿,北面,再拜。司賓引出。還宮如常。B40

內冊的皇太子年齡尚幼,朝見皇帝、皇后的場所又在內朝,在司賓的引導下行拜禮即可,禮儀較為簡單。

三、皇太子謁太廟

唐代禮制,“凡冊皇后、太子、太子妃、諸王、諸王妃、公主,并臨軒冊命,陳設如冬、正之儀。訖,皆拜太廟”B41。謁太廟是皇家祭祀,只有皇室成員才可以到太廟獻祭。謁太廟是冊命皇太子儀程中的重要環節,無論是臨軒冊命還是內冊,皇太子朝謁皇后之后,須進行謁太廟的禮儀。從儀程來看,“冊封禮行于朝堂之上,但冊封之后需謁太廟報告祖宗,以示其身份已得到祖先承認,身份是合法的,冊封禮才算正式完成”B42。從宗法制度的角度來看,繼襲者的皇位源自于列祖列宗,皇太子是皇權的合法繼承者,謁太廟也是維護皇權至上的重要禮儀。

皇太子朝謁皇后禮畢,須在東宮官員的扈從下乘車前往太廟祭拜列祖列宗,從皇后宮殿出來以后前往太廟的各項禮儀由左庶子主持:

皇太子朝皇后出訖,舍人引之次,侍衛如常。仆進金輅于次前。左庶子版奏:“外辦。”皇太子出次乘輅,奏請發引及侍臣陪從、鐃吹聲作皆如初儀。至安上門街當廟西,鐃吹止。至次前,回輅東向,內率降立于輅右。左庶子進當輅前,跪稱:“左庶子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太子降輅,乘輿入次,侍衛如常儀。B43

在冊命典禮的前一天,有司人員要做好太子謁太廟的準備工作。太廟內外的清潔工作由將作監下屬的右校署負責,打掃完畢后,有司人員布置參加人員的位次:

守宮設皇太子次于廟西南,東向。又設三師以下及文武侍臣次于皇太子次之后,少近西,俱東向。

奉禮設皇太子版位于廟庭道東,北向。B44

謁太廟禮儀中,太子的位次有兩處:一是太廟正門之外西南方的便座,東向,這一座位由守宮布置,是為太子到達太廟時臨時休息準備的;二是太廟內廟庭道東的版位,北向,由奉禮布置,是太子謁太廟時行禮的位置。陪同太子的三師以下官員,位次均在太子后面。

皇太子謁太廟的禮儀步驟為:

皇太子入次一刻頃,率更令立于次門之外。左庶子版奏:“外辦。”皇太子出次,侍衛如常。率更令引皇太子入自南門,三師三少導從如式,庶子二人,一人贊左,一人贊右,舍人二人從,近仗量人從入。皇太子至位,立定,率更令奏:“請殿下再拜。”皇太子再拜。少刻,率更令奏:“殿下辭。”皇太子再拜辭。率更令前奏:“禮畢。”率更令引皇太子出自南門,入便次,侍衛如常。

皇太子既入便次,有司轉仗衛于還涂如來儀。仆進金輅于次前如常。左庶子版奏:“外辦。”皇太子乘輿出次,升輅,侍衛如常,侍臣上馬陪從皆如來儀。輅動,過廟,鳴鐃而行。至重明門,宮官文武俱下馬,皇太子乘輅入,三師三少還。皇太子至東閣前,回輅南向。左庶子跪奏:“請降輅。”俛伏,興。皇太子降輅,乘輿以入,侍臣從至閣。左庶子版奏“請將士各還本所”。B45

皇太子謁太廟的禮儀大致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在太廟祭拜列祖列宗的禮儀,由率更令主持引導;二是謁太廟后回東宮,這期間的各項禮儀仍然由左庶子主持。

謁太廟之后,“皇帝會群臣、群臣上禮、皇后受群臣賀、皇后會外命婦、皇太子會群臣、皇太子會宮臣、宮臣上禮”B46。這些禮儀通常在冊立結束之后進行,有以皇帝為中心的,有以皇后為中心的,也有以皇太子為中心的,均屬于冊命太子之后的慶典活動。

冊命之后,皇太子謁太廟是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禮儀環節。在中國古代,皇位通常在皇族內部傳承,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皇位繼承者的人選,所以皇位繼承者也將權力的獲得視為受于祖宗的恩賜。譬如唐高宗欲遜位于武則天攝知國政,中書令郝處俊諫阻說:“《禮經》云:‘天子理陽道,后理陰德。然則帝之與后,猶日之與月,陰之與陽,各有所主,不相奪也。若失其序,上則謫見于天,下則禍成于人。昔魏文帝著令,崩后尚不許皇后臨朝,奈何遂欲自禪位于天后。況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正合謹守宗廟,傳之子孫,不可持國于人,有私于后。”B47郝處俊的諫言中強調皇權受命于祖宗,皇帝繼位以后無不把謁太廟視為重大的國家祭祀,皇太子受冊之后謁太廟既是儲君之位受于祖宗的體現,也是合法性的一種象征,在唐代倡導以孝治天下和教化民眾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會功能。

四、結語

唐朝為皇太子舉行隆重的冊封典禮,在典禮上授予其冊書、璽綬,不僅是給予皇太子身份的憑證,也是通過隆重的典禮模式將皇太子的身份詔告天下,其目的是為了顯現太子的崇高地位,將皇太子與其他皇子的尊卑區別開來,因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

唐朝冊命皇太子的兩種禮儀差別很明顯,可能與受冊者的年齡有關。臨軒冊命的皇太子為成年人,能夠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是以皇帝親臨朝堂,由侍中、中書令等朝中重臣履行各項儀程;內冊的皇太子是幼童,雖然有儲君的名分但還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是以皇帝委派使者前往東宮,由東宮官員履行各項儀程。內冊的使者太尉、司徒雖然地位崇高但不職事,其隆重程度自然低于皇帝臨軒。但無論是臨軒冊命皇太子,還是內冊皇太子,冊命儀式都是在皇帝主導下,由百官、后妃、皇室子弟等參加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動。

唐朝的皇子例行封王,也會為其舉行典禮并授予冊書璽綬,但相對簡略。一是典禮之前沒有告禮,也就意味著不屬于國家大事;二是通常數人同時受封,單人的情況很少,意味著皇帝不是特別重視;三是典禮之后皇帝不會舉行群臣聚會等大規模的慶典活動。褚遂良云:“昔圣人制禮,尊嫡卑庶。謂之儲君,道亞霄極,甚為崇重,用物不計,泉貨財帛,與王者共之。庶子體卑,不得為例,所以塞嫌疑之漸,除禍亂之源。而先王必本于人情,然后制法,知有國家,必有嫡庶。然庶子雖愛,不得超越嫡子,正體特須尊崇。如不能明立定分,遂使當親者疏,當尊者卑,則佞巧之徒,承機而動,私恩害公,惑志亂國”B48。唐朝為皇太子舉行冊封典禮在規格上高于其他皇子,在典禮之后也會發布一系列的文誥和赦令為皇太子獲取民心,進一步營造舉國歡慶的氛圍,這是其他皇子所不能享有的,從禮制上體現出了皇太子身份地位的尊貴。

注釋

①陳戍國:《中國禮儀制度史:唐代五代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75頁。

②B27B46杜佑:《通典》卷一二五《臨軒冊命皇太子》,中華書局,1988年,第3192、3192、3192頁。

③劉昫:《舊唐書》卷一《高祖本紀》,中華書局,1975年,第6頁。

④歐陽修:《新唐書》卷三七《地理志一》,中華書局,1975年,第961頁。

⑤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八《上問宰相唐世入閣之儀》,中華書局,1989年,第152頁。

⑥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五四《李琪傳》,中華書局,1974年,第618頁。

⑦王溥:《唐會要》卷四《雜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53頁。

⑧⑨B11B13B14B15B17B18B19B21B23B25B43B44B45蕭嵩:《大唐開元禮》卷一〇六《臨軒冊命皇太子》,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00、500、500、500—501、501、501、501、501、501、501、502、502、502、502、502頁。

⑩羅竹風:《漢語大詞典》第一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621頁。

B12羅竹風:《漢語大詞典》第三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年,,第1167頁。

B16李林甫:《唐六典》卷八《門下省》,中華書局,1992年,第241—242頁。

B20李林甫:《唐六典》卷九《中書省》,中華書局,1992年,第273—274頁。

B22王溥:《唐會要》卷四《雜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53頁。

B24李林甫:《唐六典》卷一二《宮官》,中華書局,1992年,第350頁。

B26任士英:《唐代帝國政治體制》,三秦出版社,2011年,第19頁。

B28B30B31B32B33B34B36B37B38B39B40蕭嵩:《大唐開元禮》卷一〇七《內冊皇太子》,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04、504、504、504、504—505、505、505、505、505、505—506、506頁。

B29李林甫:《唐六典》卷一《三公》,中華書局,1992年,第5頁。

B35宋敏求:《長安志》卷六《宮室四》,三秦出版社,2013年,第236頁。

B41劉昫:《舊唐書》卷四三《職官志二》,中華書局,1975年,第1830頁。

B42顧玲:《唐代皇室宗廟研究》,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第23頁。

B47劉肅:《大唐新語》卷二《極諫》,中華書局,1984年,第23—24頁。

B48吳兢:《貞觀政要》卷四《太子諸王定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14頁。

責任編輯:王?軻

猜你喜歡
唐朝
試論歷史上真實的隱太子李建成
唐朝休閑文化對后世影響幾何
人民論壇(2016年26期)2016-10-12 17:36:18
從文化模式看唐代體育文化的發展
文化方面唐詩中體現的民族融合
青春歲月(2015年20期)2015-11-09 11:52:22
唐朝三省制淺析
舌尖上的異域風情
試論吐蕃與唐會盟的安邊功能
黑龍江史志(2014年9期)2014-11-25 15:54:32
論審美與時代的關系:以中國唐朝為例
信安王祎傳小考
黑龍江史志(2014年1期)2014-11-11 22:12:32
唐朝洛陽地區商業貿易的發展對飲食文化的影響
文理導航(2014年27期)2014-09-21 19:16: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www精品久久| 国产白浆视频| 91亚洲精选|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欧美激情福利|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久久成人免费|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午夜综合网| 日本影院一区|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欧美成人二区|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成人夜夜嗨|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青青网在线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日韩免费毛片| 黄色一及毛片|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Ⅴ| 91丝袜在线观看|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AV熟女乱| 国产成人一级| 国产精品视频3p| 人妻21p大胆| 美美女高清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 四虎精品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另类视频| 国产精选自拍|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午夜日b视频|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青青久久91|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成人国产精品2021| 欧美色图久久|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一级毛片|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网址|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天天干伊人| a毛片免费看| 正在播放久久|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