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秀琴 楊萬菊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中問題的創設與學生智慧生成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如果教師創設的問題具備趣味性、直觀性、啟發性、全面性等特點,那學生就能真正地鉆進問題中,就樂于開動腦筋努力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據此,以問題創設為主體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策略,以期能為小學數學教師進一步開發學生智力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獨立思考能力? 培養對策
由于小學生年齡問題,其在數學問題思考方面缺乏一定的經驗,故需要教學工作者進行一定的引導。因此,教師需要設計一套完整的問題導入、講解、練習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這樣才能進一步開發其智力,提升其獨立思考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不強的原因
(一)教師為刻意拔高,影響學生學習興趣
在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下,數學老師普遍把提升學習數學成績置于課堂首位,也希望能通過大量的訓練實現學生的短時成長,所以教師總是讓學生反復學習課本知識,不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與應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就不愿獨立思考問題。
(二)過分注重教材內容,缺乏內容拓展
多數教師基本上仍然是遵循最為傳統的教學理念,按部就班地講解教材,不注重內容拓展,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基本上就已經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學習模式,學生的視野基本上也局限于課本知識,完全不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拓展,嚴重阻礙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三)“父母角色”過重,不懂得放手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一旦遇到不會的問題,很多教師只是一味地為他們講題,沒有給他們充足的思考時間就快速說出答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在學習時還未對舊知識熟練掌握時,教師又要進行新的知識講解,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學生無法有相對集中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并且,教師在講解一些重難點知識時,依然是延續普通知識講解的節奏,這就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呈現出很嚴重的混亂狀況,這樣的教學方式實際上完全忽略了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使其問題思考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對策
(一)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是基礎
1.基本策略。知識都是由淺入深來學習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把知識教給學生,然后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景,并通過精準提問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
2.實例分析。例如,教師在講《你知道嗎?七巧板》時,眾所周知,七巧板可以搭出很多小動物形象,而可愛的小動物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景:爸爸媽媽帶著小明去動物園看動物,他看到了大熊貓、小猴子、小兔子、大老虎等,回到家后,小明用七巧板拼出了這些動物并作為禮物送給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看了非常高興。那大家能不能也和小明一樣用七巧板拼出小動物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呢?此時學生處在情景中,心里也會想象動物的可愛模樣,思考興趣一下子被激發了出來。
(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核心
1.基本策略。首先,教師應鼓勵并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積極尋求證據,主要包括確定關鍵數據、厘清數據間關系、找準切入點、整理不同的解決思路、確定最簡潔的解決思路,等等。其次,教師要一邊講一邊讓學生演算,并在容易出錯的地方適時地提醒學生。這里所說的“適時”是不能打斷學生的做題思路,更不能從本質上代替學生解題。
2.實例分析。例如,在講《數的大小比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最基本的0、1、2三個數引導學生通過驗算過程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教師提出問題:“根據0、1、2三個數的大小關系,同學們能不能找出這三個數的組合數中最大和最小的數?”在此問題的引導之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紙上寫出這三個數隨機組合成的所有數字。這時肯定會有學生組成012、021等數,教師應給予必要提示:0在數字最高位的時候是可以忽略的,所以012、021實際上代表12、21。待學生給出所有合理的數字組合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個位數的比較方法來比較多位數的大小,經過多輪比較后,學生就能獨立思考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思考意識是保障
1.基本策略。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不再是教師的附屬,而是和教師課堂地位平等的存在,學生能夠質疑老師,能夠主動釋疑解惑,還能夠知錯就改并知道如何去改,這些都是學生具備較強的問題思考意識的集中表現。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刻意引導學生質疑釋疑,糾錯改錯,培養其“問學”態度,堅守科學真理。
2.實例分析。例如,教師在講《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時,可以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包含有括號和加減法的較為復雜的式子7+2-10+10+2-1+10+1+2-6=?然后讓學生自己計算答案,當學生都計算完之后,教師再給出“正確答案”(其實是計算錯誤的答案),此時有些細心的學生就會發現老師的答案和自己的不一致,起初會認為自己的答案錯誤,但經過演算幾遍之后會發現老師給出的是錯誤答案。而如果此時還沒有學生舉手示意,教師則重新演算出正確的答案,讓學生再進行討論。最后,教師由這一道題為引,教給學生正確的問題思考態度,此時還可以舉一些中外名人的例子,由此培養學生正確的問題思考意識。
(四)培養學生的提問質疑態度是重點
1.基本策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和學生進行深入地交流,一起對數學的某些問題進行討論。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以朋友的姿態和學生共同學習,并且引導其養成主動提問和敢于質疑權威的學習態度,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在知識學習過程中開動腦筋,發現問題,從而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2.實例分析。基于小學生自身的生活經歷,很多學生經常性地突發奇想,甚至會提出一些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有的學生就會問:“老師說正方體是一類特殊的長方體,那為什么不能把正方體也稱作長方體呢?”,這樣看似一個很不著邊際的問題,但卻是學生基于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定義和特點的深入理解而提出的問題,是一個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而教師在面對這些問題時,一定要給予其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和他一起討論,由問題入手引導其思考正方體的特殊性,從而增強其獨立思考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共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第二步是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第三步是大膽質疑權威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問題思考意識。三個步驟共為一體,缺一不可。當然,上述分析仍有不足之處,更多更好的問題創設方法還需要不斷探索和發現。
參考文獻:
[1]田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2015,(12):64.
[2]史堯光.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36.
[3]楊旺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教育,2016,(12):303.
[4]劉玉婉.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