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桑桑
【摘 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語文知識的教學外,教師還需要更加重視學生情感教育的實施,通過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更加主動融入到課堂中,積極去理解和接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作用,然后對其具體的實施策略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實施對策
語文是小學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語文屬于基礎性學科,具有較高的人文性,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需要正確處理好認知與情感的關系,從而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與作者發生情感共鳴。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還需要更加重視情感教育,通過有效的情感教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也能更好地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豐富學生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作用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情感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針對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進行具體分析:(1)能夠豐富學生情感世界。小學生年齡小,在這個年齡階段,教育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更需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引入情感教育后,學生的自我情感控制能提升,內心的情感世界更為豐富,當遇到挫折時,也能更好地控制情感,避免消極情緒產生,更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2)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語文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在這類學科學習過程中,學生語文文化素養、思想情操等都是非常關鍵的,引入情感教育之后,能夠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思想不成熟等特點,適當地引導學生對相關的事物進行判斷,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思想價值觀,陶冶學生的情操,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以下針對實施情感教育的具體策略進行分析:(1)在朗讀中落實情感教育。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朗讀教學,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語感,加深學生對文章的認識和理解。而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也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好地保證朗讀效果。因此,教師想要更好地落實情感教育,還需要將朗讀教學積極結合起來,通過引導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更好地沉浸到課文中,從而鍛煉與提升學生的情感水平,保證情感教育效果。例如,在《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人們自發目送總理靈車的片段,進行示范性朗讀,在朗讀中融入充沛的情感,學生在聆聽的時候,能夠從教師的朗讀中感覺到人們對于總理逝世的悲痛,從而更好地與文章內容共情。教師再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將自己對文章情感的理解融入到朗讀中,不僅能夠提高朗讀效果,也能更好地保證情感教育效果,提高學生情感水平。(2)在教學情境中落實情感教育。小學生年齡小,在這個年齡階段,學生受周圍環境影響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創設教學情境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想要落實情感教育,也需要將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學情境當中,通過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將教學氛圍營造出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情感融入,從而做好情感教育。此外,為了更好地抒發學生情感,教師在創設情感情境的時候,可以將一些教學工具運用起來,包括多媒體教學設備等,讓情境更加真實,學生參與積極性也會更高。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相關視頻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給學生播放視頻資料,將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調動起來,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課堂氣氛當中,教師再講解文章內容,學生的情感思維也會更加活躍。此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解更多革命英雄的故事,調動學生情感,也能更好地實現情感教育。(3)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情感教育。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大多采取灌輸式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想要更好地落實情感教育,教師就需要將情感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課堂教學更好地落實情感教育,讓學生在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能夠培養良好的學習精神與情感思維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開展情感教育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精神需求等,然后結合學生情況科學合理的融合,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愿意學、主動學、會學,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課教學中,教師需要抓住文章中的多種修辭手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交流討論,找出文章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并且分析這些修辭手法的作用,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與觀念,更好地落實情感教學。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入一些課外的資源豐富,包括桂林山水的圖片、視頻以及相關介紹等,讓學生對桂林山水有更加直觀形象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需求,融入自身情感,落實情感教育。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情感教育十分重要,教師應該深入地理解情感教育,然后將情感教育融入到朗讀、教學情境、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與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去思考文章內涵,鍛煉學生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創新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更好地落實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