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傳文
摘要:在素質教育反復強調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教學宗旨的教育形勢下,學校除了關注學生的智力發展情況,還要予以學生道德發展足夠的重視,這也凸顯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性。然而,在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不愿學、學不好等問題。本文認為,生活化情境教學的實施能夠改善這一狀況,使道德與法治教學取得預期效果,確保學生學習有效性,故對此進行論述。
關鍵詞:生活化情境;初中道德與法治;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2-0036-01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思想觀念、道德素質正趨于成熟、穩定。在這個階段,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尤為重要。為了響應新課改號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必須加強德育教育工作,尤其是具有較強德育功能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增強課程教學的親切感,縮短學科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間的距離,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高效化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健全的人格。
1.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情境的優勢
1.1?喚醒學生主觀能動性。
將生活化情境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熟悉的、親切的氛圍。相對于課本上枯燥的知識,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情境更能吸引學生。換言之,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拉近學生與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距離,消除學生的畏懼、消極情緒。而且生活情境的介入也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性,這對喚醒學生學習興趣以及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意義。
1.2?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
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比較枯燥,而且很多概念對學生來說抽象、難懂,學生不容易理解,如民主、法治等。這不僅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而且也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教師很難用語言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識給學生描述出來,導致整體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本文認為,生活化情境的介入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在生活化情境的輔助下,抽象的知識以形象、生動的畫面形式展現出來,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消化,從而幫助教師突破教學重難點[1]。
1.3?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應用知識。然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會學不會用的情況。究其根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講解知識的時候一味參照課本,而忽視了教學內容與生活場景之間的聯系,造成學生的認知脫節[2]。換言之,學生雖然掌握了課本上的知識,但卻不知道如何將其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也就不知道如何去運用。而生活化情境的介入可以讓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去解決問題,這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情境的有效策略
2.1?利用生活化情境設計趣味性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一整節課的學習狀態,進而影響學習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益。為了保證課堂導入質量,教師可以聯系課本創設生活化情境,通過熟悉場景的介入喚醒學生聽課興趣,幫助學生快速調整好學習狀態,從而給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3]。例如,在講解《情緒的管理》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點名或者讓學生主動舉手回答的方式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表現出最多的情緒是什么,這些情緒對自己的生活造成哪些影響?這種貼近實際生活并且將話語權交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可以在課堂教學一開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起來,有利于喚醒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
2.2?利用生活化情境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知識,有一些對學生來說理解方面會存在困難,而教師也無法用言語去描述出來。尤其是一些抽象的概念等知識點。這種情況下,引進生活化情境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例如,在講解《建設法治中國》這一課的時候,部分學生對于“法治”的概念理解不透徹,導致學習效果受到影響。這種情況下,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一些庭審案件的真實情境給學生呈現出來。除此之外,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課堂為法庭現場,而學生扮演法官等角色,將生活中法院的審理情境再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落實法律實踐應用、法律知識學習、法庭案例分析等教學環節,促進學生對“法治”的理解與消化,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2.3?利用生活化情境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學習知識是為了應用知識,所以,高效教學視角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還要重視實踐教學的開展。在筆者看來,以生活化情境為載體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是值得一用的教學手段。例如,在講解《網上交友新時空》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辯論的主題為“網上交友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在分好辯論小組之后先給學生一到三天的時間整理素材、梳理思路,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辯論。這樣的實踐活動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還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道德與法治素養。
結論
綜上所述,生活化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喚醒學生主觀能動性,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認識到生活化情境的優勢并對其價值進行深入挖掘,找到生活化情境與課本內容的契合點,通過生活化情境設計課堂導入、突破教學重難點、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法律修養和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朱小蔓,王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對教師的期待與引領[J].中國教育學刊,2018(04):24-28.
[2]?連常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3):80-81.
[3]?楊光花.淺析新課程背景下的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