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康威 閆福林 馬矜爍 李印省 李彥靈
摘? 要:結合“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產業創新成長的要求,培養與醫療衛生、健康保健行業相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應用型高校需要加強與企業合作,共同建設醫藥專業集群。應用型高校在醫藥專業集群建設中存在專業設置趨同、高校與企業默契不足、評價體系和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基于上述問題,提出完善課程體系、建立責任共同體、構建評價體系和加強制度保障等解決方案。
關鍵詞:校企合作? 專業集群? 高校? 醫藥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2(b)-0219-03
Abstract: Combining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novation and growth of the health industr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the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industries,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and jointly build a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 clust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cluste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convergence of specialty settings, insufficient tacit understanding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nd im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Based on the above problems, solution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ing a responsibility community, construct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system guarantee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 clust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dical professional
近年來,國家關于推進應用型高校專業集群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明確提出將專業集群建設作為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重要驅動和專業建設計劃的重要支撐,越來越多的應用型高校也在響應這種政策。隨著區域產業轉型升級,人才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專業人才培養難以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生產服務一線缺乏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應用型高校需要明確能力標準和相應的知識框架,有效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培養出符合當地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專業集群的建設需要高校增進與企業的合作,學科設置密切聯系產業鏈上對應的專業崗位。
結合“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產業創新成長的需要,廣泛開展研究,加強頂層設計,培養與醫療衛生、健康保健行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相適應的特色專業,增進醫療衛生、保健產業等相關專業建設[1]。在加強由藥學和中藥學組成的“藥”學科群和由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基礎醫學和護理學等組成的“醫”學科群的基礎上,結合相應的醫學工程學科,與企業產業鏈對應職業配合發展,為醫藥研究成果實用化、保健產品工業化給予保障,為應用型醫藥人才培養建立穩固基礎。
1? 醫藥專業集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 追捧熱門專業,科教理念不足
由于我國應用型高校的專業設置基本遵循普通高校的學科教育機制,在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專業結構與產業框架不相適應,專業設置趨于嚴重同質化,不利于地方行業轉型的需要[2]。行業發展不斷催生技術更加復雜的新興產業,導致產業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促使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持續變化,加大了應用型高校對崗位職業能力的預測難度。許多應用型高校盲目跟風,追求熱門專業,最直接的后果是各應用型高校缺乏辦學特色,造成“千校一面”的地步[3]。尤其近年來醫藥專業學生人數明顯增多,競爭日益增大,不利于學生就業和應用型高校醫藥專業的長遠發展,甚至可能導致高校生畢業時行業需求量易飽和,形成畢業即失業的困境。這與缺少科學合理的專業設計規劃,一味跟風設置專業有直接關系。此外,由于缺乏科教融合的思維,專業集群建設成為“教學獨白”,使得許多優質醫學科研資源無法進一步轉化為醫學人才培養優勢。
1.2 產教融合不夠,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默契不足
目前,我國應用型高校與企業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教育責任分離,即應用型高校在就業前主要負責學歷教育,而企業則主要承擔就職后的在職培育[4]。我國高等應用教育校企合作普遍處于淺層次,大多數應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仍以高校為主體,企業處于被動合作狀態,遠遠不能滿足產業整合對應用型高校校企合作的更高要求[5]。應用型高校是地方社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醫藥人才培育應以供應地方社會需求為目標,然而辦學模式受傳統思維的局限,許多地方高校醫藥專業建設視野不夠開闊,對自身在當地醫療體系和企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夠,也沒有研究如何將醫藥專業與地方產業聯系起來,而對產業發展是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不能深刻理解。此外,很多高校也不重視校企合作,大多校企合作欠缺從學校整體規劃和專業布局探究,屬于零散合作,企業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很小。
1.3 評價體系不完善,標準不明確
多數應用型高校的專業集群建設還處于探索的初級階段,對專業集群的關鍵要素、核心領域和重要環節還沒有建立起科學的質量標準,為了達到預期的質量,必須建立評價體系。但大部分醫藥專業集群建設并未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反映出專業集群與產業發展的對接程度、人才培養的需求性、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專業集群服務地方醫藥產業的支持度等方面嚴重滯后[6]。并在指標設置上,既沒有專業集群宏觀管理和引導的定性評價指標,也沒有評價醫藥專業集群人才培養標準、成本、效益和規模的定量指標。
1.4 協調工作配合不足,專業集群建設管理機制不完善
專業集群是體現創新驅動發展理念的專業重組,是一艘高度融合、交叉融合的學科“大船”[6]。很多高校醫藥專業產學研一體化協同要素平臺建設緩慢的原因之一是對地方醫藥產業、企業、科研院所、醫院等互利相關主體的研究不足,進而導致產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清楚,高校不能及時關注集群內外的各種反饋信息,死板地平均分配學校資源。另一因素就是缺少對應的醫藥專業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平臺,沒有建立應用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等一體化協同開發創新機制,使得醫藥專業集群應用價值并未真正顯現。高校內部治理以一系列教學科研管理體制和質量監控機制為代表,部分應用型高校紛紛興辦行業學院來增強差異性辦學活力,但沒有按照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建設相關主體為專業集群建設服務的治理機制,行業學院在人、財、物等方面有待拓展自身管理權。
2? 醫藥專業集群建設的舉措
2.1 完善課程體系建設
隨著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和醫藥新興產業的出現,醫藥學科專業設置也應相應調整。專業集群建設也要及時完善和補充,要做到動態管理,展現校企交流、產教融合的理念,以更廣闊的視野促進地方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交流。為了更好地體現高校專業與企業需求的關聯性,醫藥學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應著重3個學科方向,即包含解剖學、生理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等的專業基礎課程,包含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等專業課程,包含專業選修課模塊的特色培養課程。醫藥專業根據衛生產業服務崗位職業能力標準,構建符合醫療衛生行業人才需求的課程體系,建立以應用為目的、專業能力為標準、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為主線,模塊化、過程化、項目化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以精品課程建設、資源共享課程建設和應用型課程建設為載體,以社會崗位需求案例分析促調整,實施教學模式改革加強課程教學過程,并總結教學反思和教學評價,結合高校現代化教學平臺構建基礎課程群和核心課程群,培育學生的專業知識素養和核心實踐能力。
2.2 建立校企合作責任共同體
應用型高校醫藥專業集群建設應與地方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相適應。在產教結合的大背景下,醫藥專業教育的主要環節和要素應向應用型靠攏,完善校企資源系統醫藥專業集群資源建設,集聚多種資源,引領和推動當地醫藥產業發展,開展教學、科研和服務。按照扎根實踐基地培養、科研與產業結合、推進技術創新的基本思路,大力加強與醫療保健產業鏈緊密聯系的項目建設,搭建與醫藥衛生產業緊密結合的校企合作平臺。要建立企業參與應用型高校醫藥專業調整全過程的動態調整機制,給予企業擁有根據自身需要動態調整醫藥專業設置的一定權力。企業對醫藥專業設置的深度參與,使得企業與高校在專業動態調整中具有同樣的主導地位,有利于調動企業在應用型高校醫藥專業調整中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使應用型高校及時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準確把握新增專業崗位對高端復合型人才的要求,為專業動態調整提供準確信息。
2.3 構建專業集群建設評價體系
應用型高校專業群建設是一個不斷跟進的過程,要有一個階段性目標和相應的評價體系,評價結果應作為集群建設持續改進和調整的重要依據。同時,要開展實證研究,將研究結果反饋給集群建設。健全內部管制框架,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和體系,深化產教融合,促進高校管理系統的現代化。此外,必須建立合理規范的評價體系,制訂評價計劃和評價指導方針,并建立由學校,企業和行業專家組成的專業集群評價專家組。根據專家的現場調查和專業集群系統自評,對完成的各種專業集群建設任務進行全面的驗收評估。醫藥專業集群的建設,要堅持定量評價而不是主觀評價的設計理念,著重定量指標,將其納入專業集群建設的不同階段和環節,科學合理地設定有關指標,最后建立全面而準確的動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2.4 加強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
保障各組織、各單位在醫藥專業集群建設中協作順利,需要提高管理人員的政治素質、教學服務和組織管理能力,還要加強對教師的管理,完善教師培訓機制,保證高校教師跟得上當前行業發展理念。所以要重點做好以下3方面:一是成立教學質量評估委員會,制定教學質量體系穩定運行的管理制度。二是按照工學結合、知行統一的要求,努力營造適應人才培養需要的實踐環境,按照適應專業發展的原則,加強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建設。三是要明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方向,建立“雙師型”、技術型、服務型教師隊伍[7]。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群建設的關鍵和重要支撐。因此,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以及專業集群建設都要求教師實現教學與研究良好協同,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更需要教師深入企業和行業中以提高他們的實踐處理能力。
3? 結語
對于應用型高校來說,校企合作能夠有效解決醫藥產業技術迅速更新導致的應用型高校知識技術落后于企業的局面,有利于培養出滿足現代產業發展需要的復合型醫藥人才。在企業方面,隨著校企合作進展程度的不斷加深,有利于充分發揮企業在應用型教育中的重要辦學作用,并使企業在校企合作發展過程中,最大程度獲取投入資源后所產生的收益。應用型高校和企業在實現“雙贏”的同時,校企合作也利于推動應用型高校醫藥專業建設,培養一批服務于醫藥行業的應用型復合人才。
參考文獻
[1] 田勤,謝薇,高嘉.“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的高等藥學教育改革發展的挑戰與思考[J].才智,2020(15):56.
[2] 蔣平,張繼華.從三角協調關系嬗變透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政策指向——《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解讀[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9):26-31.
[3] 張維煒.高校如何走出“千校一面”窘境?[J].中國人大,2019(21):34-35.
[4] 周碧瓊.產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3):155-156.
[5] 吳仁華.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集群建設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98-102.
[6] 牟延林,李克軍,李俊杰.應用型本科高校如何以產教融合引領專業集群建設[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3):42-50.
[7] 朱中偉.新常態下地方應用型院校專業集群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7(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