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杰
[摘 要]對學生的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學生的教育首先要從娃娃抓起,從家庭抓起;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是培養人才的主要載體;社會環境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必須得到進一步凈化和優化。
[關鍵詞]學生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
家庭、學校和社會對人才的培養都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努力從各自的角度最大限度地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
一、家庭教育“四忌”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孩子的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家庭教育要做到“四忌”:
一忌嬌生慣養。當今社會有一個可怕的現象——全民富二代。富人家的孩子當富二代養,普通人家甚至是窮人家的孩子也當富二代養,甚至還把孩子養成了不知道感恩的人,不知道體貼父母。哪怕已經長大成人了,對父母依然是無止境的索取。轟動一時的“留學生機場弒母”案件就是最好的例證。在日本留學五年的汪佳晶,25歲,從未勤工儉學,每月張口向母親要7000元學費和生活費,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是拿不出錢,汪佳晶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然而,更讓人可悲可嘆的是,母親在沒有生命危險后,以“孩子有精神病”為孩子辯護,但最終還是輸給了法律。這個母親什么時候才能夠明白,正是因為自己一味忍讓和溺愛,才毀了孩子的一生。
二忌放任自流。有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難成大器,萬念俱灰,于是選擇放任自流。還有一些離異的家庭,被不幸的婚變所困及生存的壓力,有的家長對孩子缺乏應有的責任感,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交給了學校,甚至開家長會都不出席。孩子得不到家庭應有的溫暖和呵護,往往會放棄自己。家長對孩子的放任自流,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學校教育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忌望子成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共同心愿。但是,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為實現所謂的目標,對孩子采取高壓緊逼政策。這樣一來,勢必造成一些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曾經有新聞報道,孩子膽小內向,不善于與人打交道,喜歡自己安靜地做事情。可是,他從小就被父母灌輸要出人頭地的思想,他不得不逼著自己去多說話,多和別人打交道。從表明上看,他慢慢成長了,父母很滿意,只有他自己知道內心的痛苦。大學畢業后,他如愿以償地成為了一名公務員,然而工作幾年后,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有了進步,他還在原地踏步。因為他無論怎么努力,都顯得很勉強,別人也看著別扭。慢慢地,他在人前越來越緊張,總是懷疑別人在背后議論他,最后無法工作,只能辭職治病。
四忌言行不一。從特定的年齡階段看,小學生尚不能自立,其人生觀、價值觀可塑性大。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著直接影響。然而,有的家長是“兩面人”,即教育孩子嘴上說一套,而自身行為則是另一套,甚至做出一些有悖社會公德甚至違法亂紀的行為。天長日久,對孩子會產生不應有的負面影響。有的家長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每天不能長時間看電視,對視力不好,但是自己卻拿著手機不停地打游戲或者看電視,有時甚至都沒有時間為孩子做飯,也沒有時間聽孩子說話,這些做法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做到表里如一,言傳身教。
二、學校教育“四忌”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是培養人才的主要載體。學校教育要做到“四忌”:
一忌簡單粗暴。學生自尊心強,知識面和視野也比較寬。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必須采取情感教育和適度懲戒相結合的方式,如果對學生一味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起到反作用。在某中學流傳著“四大暴君”的說法,“暴君”的由來自然是因為對學生的體罰。其中有一個“傳說”,一名“暴君”體罰了一名學生,這名學生因此轉了學,雖然轉了學,還是有很嚴重的心理陰影,后來連走路都會躲著原來的學校。
二忌無的放矢。學生會體現出各自的差異性,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過程中細心觀察每名學生的不同狀況和不同特點,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如果對學生千篇一律,勢必是事倍功半,成效甚微。我有一名學生,非常聰明,但不愛動腦筋,不喜歡學習,上課經常遲到,課堂上非常隨便,沒有規矩,不服從老師和班干部的管理,作業不愛寫或撒謊說忘帶了,英語課上當面頂撞老師,考試門門不及格還滿不在乎,這一系列的事件讓我認識到必須盡快幫助這名學生。一是挖掘閃光點。根據他活潑好動和號召能力強的特點,讓他當了體育委員,他立即就有了使命感。我有意在班會中表揚他,發現他的臉上出現了淡淡的微笑。我的第一步成功了。二是給予他更多的關愛。我多次找他談心,讓他說說自己的心里話,比如對家庭的看法和對學校、班級的看法,讓他從心底意識到學校和老師是關愛他的。三是依靠集體的力量。我給他分了學習小組,在日常教學中,我引導他把組內其他同學當成榜樣而不是壓力,時刻提醒他珍惜自己在優秀集體中學習的機會,為了與大家同步,他有了緊迫感,更加主動地學習。四是家訪。為了能夠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我進行了多次家訪。我和他的家長進行了多次溝通,并針對這些問題,具體、明確地提出了一些要求,共同制定了方案,經過不懈努力,他現在已經成為中等學生了。
三忌一勞永逸。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我有一名學生,他好動、貪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不能與同學友好相處,總能不斷聽到同學向我“告狀”,我知道,要教育他,不是一次接觸或一次談話就能全面了解他的。平時,我細心觀察、詳細記錄,多與他交流,一次又一次地糾正他行為上的偏差,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有了較明顯提高,和同學的關系融洽了。
四忌冷嘲熱諷。在教育過程中,有的教師對后進學生不是漠然視之,就是冷嘲熱諷,這樣極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我有一名學生,學習成績一般,有一天,班級的垃圾筒倒了,許多同學說著笑著繞著走過,就像沒有注意到地上的垃圾似的。他看到了,立刻彎腰扶起,然后拿來清掃工具將垃圾掃凈,又用拖把拖了一遍。我立刻在班級表揚了他,并贊美他關心集體,為他人著想。漸漸地,我發現他變了,上課特別認真,作業完成得也比以前好了,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還被同學選為班級衛生委員。教師要善于挖掘、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學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從而激發自身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內在潛力。
三、社會環境力求做到“兩化”
社會既是人生的舞臺,又是一個有形、無形的“染缸”。社會環境的優劣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有時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即使做到了百分之九十九,卻由于社會百分之一的負面因素,使教育的成效受到影響。因此,學生的健康成長必須高度重視,要營造催人奮進、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
一是要大力凈化社會環境。我國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不良環境對年輕一代特別是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應通過多種手段,加大整治力度,使社會環境真正得到凈化。
二是不斷優化社會環境。人才的培養僅靠學校或者家庭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形成當今千軍萬馬奔高考的局面,學生不堪重負。為升學而考試,難以涌現出尖端人才。優化社會環境,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壓力得以緩解,而且有利于其健身益智、廣開視野,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比如,公共圖書館的擴建并免費向青少年開放,中心市區及居民小區文體配套設施的投入和完善,新聞媒體特別是影視作品要一貫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弘揚正氣,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總之,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家庭、學校和社會要共同努力,幫助學生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相信通過共同努力,學生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