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坡
摘 要:辦學模式是技工院校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介紹了鄭州市商業貿易高級技工學校提出的“職業素養高、專業技能高”的“雙高”型匠才培養模式,并分析了其實施成效。
關鍵詞:技工院校? ? 培養模式? ? 專業技能? ? 職業素養
近年來,技工院校在辦學機制、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許多積極的探索,為社會各行業輸送了大批實用型技能人才,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了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但在當前的職業教育中,存在著片面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而忽視學生全面發展的情況。
鄭州市商業貿易高級技工學校(以下簡稱“學校”)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適時提出培養“職業素養高、專業技能高”的“雙高”型匠才的辦學目標,并進行了大膽嘗試,完善基礎設施設備,大力培育學生職業素養,著力構建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辦學模式,為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探索出一條特色之路。
一、實施“雙高”型匠才培養模式的背景
(一)技工院校培養目標與企業實際需要脫節,學生就業穩定性較差
技工院校學生就業存在不安心、不踏實、不盡責等問題,與用人單位的期望相距甚遠。相比專業技能,用人單位某種程度上更關注員工的敬業精神、進取精神、團隊意識、規則意識及對企業的忠誠度等職業素養。技工院校的學生大都是初中畢業生,年齡偏小,學習習慣不好,文化成績普遍較差,自身養成不夠,特別是在如何學習、如何做人方面比較欠缺,需要大量“補課”,因此,必須構建與之相應的育人環境。
(二) 職業院校教學工作難點較多,需要探索更適合的培養模式
技工院校教學難點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少學生不知道學,二是“學生少、班級小、專業層次多”,影響了常規教學的開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難度大,必須探索更適合的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
(三)技工院校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基本素養急需提高
學生管理難是技工院校的一個共性問題。技工院校學生大多是被基礎教育淘汰的特殊群體,他們普遍年齡偏小,習慣不好,不愛學習,又處于青春叛逆期,在家家長管不了,在校學校管不住。要將這樣的學生培養成才,已不單單是查查紀律、看看衛生、開開班會就能解決問題的事了,而是要對他們進行人格重塑、行為再造,下大氣力培養他們的行為習慣,提升其職業精神、職業意識,端正其職業態度。
(四)鄭州市技工院校教育特色還不明顯,需要打造鄭州市技工教育名片
目前鄭州市技工院校的特色建設基本上處于自發的、零碎的、應景式的狀況,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也沒有有效體現鄭州市的優勢和特色。通過實施“雙高”型匠才培養模式,可以嘗試構建營造一種全面、系統、完整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為鄭州市技工院校特色建設探索出一條可行之路,有利于形成鄭州市技工教育的亮點和名片。
二、“雙高”型匠才培養模式的內涵與基本框架
根據規劃,學校“雙高”型匠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是通過專業技能培養和職業素養培育,著力培養專業技能高、職業素養高、具備工匠精神的綜合型技能人才。學校“雙高”型匠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框架如下。
(一)指導思想
通過實施“雙高”型匠才培養模式,培養政府滿意、家長滿意、企業認可、學生認可的綜合型技能人才。
(二)基本內容
“雙高”型匠才培養有兩個方面,即專業技能高、職業素養高。簡單來說,“專業技能高”是指讓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精湛的專業技能,教會學生做事。“職業素養高”是指培育學生正確的職業意識、職業態度、職業禮儀和職業道德,教會學生做人。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這兩個方面在學生培養中占有同等地位,同等重要。
(三)師資配備
全校教師按專業分成教學生做人的職業素養老師和教學生做事的專業技能老師,即一部分教師側重于專業技能教學,一部分教師側重于職業素養培育。
三、基本做法
(一)專業技能培養
1.圍繞崗位需求,確立明確的目標
在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方面,學校圍繞企業崗位需求,確立了“就業、競賽、項目、產品”八字目標。具體而言,“就業”指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保證學生專業技能適應就業要求;“競賽”指通過參加技能競賽促進學生技能培養,即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讓學生在競賽的氛圍中訓練技能;“項目”指擺脫單純的虛擬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真實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做實際項目的過程中培養技能;“產品”指學生做項目時,要產出實際的產品并產生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2.搭建技能培養平臺,保證學生學習效果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大力實施理論實操一體化教學,開設了專業精品班(競賽班),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針對性錘煉學生專業技能,達到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目的。
(1)打破學科體系,實施一體化模塊教學。學校結合技能培訓特點,打破學科體系,采用理論和實操一體化模塊式的教學模式。各專業緊緊圍繞學科培養目標,將教學過程的各種要素重新整合,將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有機緊密結合,理論教學和實操教學相互穿插、相互滲透,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2)辦好精品班和競賽班,培養高端技能人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一個專業的所有學生都采用同一個教學大綱、同一種教學計劃,針對性不強,造成差生跟不上、拔尖生吃不飽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提高技能培養的實效性,從2017年開始,學校以“精品班”建設為抓手實施“商貿小工匠”計劃,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水準。學校先后在各專業設置了網絡布線、營銷策劃、網店經營、3D建模等精品班,制訂單獨的教學計劃,選拔技能水平高、可塑性強的學生進行強化訓練,保證每個專業推出3?5名高水平技能的優秀學生,進而以這些學生為骨干推動相關專業建設,通過以少帶多、以優帶差,穩步提高學生整體技能水平。2018年以來,學校以世界技能大賽省集訓基地建設和學校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入圍選手訓練為契機,在精品班建設的基礎上,又成立了校級競賽班,作為參加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的集訓隊,達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的目的。
(3)堅持校企合作,“兩進兩出”育人才。為了解決學生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的問題,實現學校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由“背靠背”向“面對面”的轉變,學校采取“兩進兩出”的方法深度推進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工程。“兩進”是引企業進校、引項目進校,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兩出”是送學生出校門見習跟崗、送老師出校門頂崗做項目,走產教融合之路。
3.細化考核標準,做好技能培養效果評估
在技能教學的考核方面,學校提出了“熟、快、準、精、巧”五字標準,圍繞做項目、搞競賽、有成果、高就業等四個方面進行效果評估。五字標準中的“熟”是指技能操作要熟練,“快”是指實操速度快,“準”是指實操動作和表述準確,“精”是指技能精、產品精,“巧”是指構思巧妙。而效果評估的四個方面更是圍繞專業建設的實際需要,對老師和學生提出的具體要求:所有的專業技能培養過程都要有具體項目牽引;教師要帶領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并爭取拿到名次,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所有的技能培訓項目都要有成果,學生畢業后有高的就業率和高質量的就業單位。不管是考核的“五字標準”還是效果評估的四個方面,都是實實在在的要求,其結果以數字說話。
(二)職業素養培育
1.明確職業素養的內涵與目標
職業素養是指學生作為職業人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應當具備的良好的職業意識、職業態度、職業禮儀和職業道德等。
在職業素養的培育上,學校結合企業實際提出了“忠誠、規矩、責任、擔當”八字目標。具體而言,“忠誠”指要培養學生忠于祖國、忠于家庭、忠于職守的品質,以忠誠立身。“規矩”指培養學生規則意識,教育學生知規矩、守規矩,自覺接受規矩和紀律的約束和監督。“責任”指要培養學生的盡職履責的意識,守崗盡責,做好自己該的事,遇事不推諉扯皮、不敷衍了事。“擔當”是指要培養學生事不避難、貴在行動的品質,教育學生積極有為,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
2.細化職業素養培育內容和途徑
學校把職業素養培育內容和途徑細化為日常養成、形象舉止、溝通交流、文化修養、勞動鍛煉和社會實踐六個模塊,通過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開展每天晨讀、國旗下宣誓以及其他各類文體活動,培養學生效率、服從、標準、毅力的良好作風。
3.加強隊伍和陣地建設,切實培育學生職業素養
學校認真打造實施職業素養的三支隊伍,分別是教官隊伍、班主任隊伍、公共課教師隊伍。除班主任隊伍、公共課教師外,學校還從每年的退役士兵中選拔具有帶班經驗的黨員士兵或大學生士兵組成教官隊伍,協助學生管理部門做好學生日常行為養成工作。這三支隊伍與校學生處、團委共同組成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網絡,在新生入學教育、悅動兩操(早操、課間操)、特色晨讀、通用職業能力課堂、文體社團和合作企業等六大陣地上,共同做好學生職業素養培育工作。
4.打造各類社團,以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職業素養培育
學校依托校團委組建社團聯合會,結合學生實際,成立茶藝、舞蹈、合唱、朗誦、書法等20多個社團組織,在每周三下午社團活動日定期開展活動,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認知教育,不斷強化學生對職業素養的全方位認識。
5.組織學生進行職業實踐,讓學生向職業人轉變
學校每學期都組織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職業實踐,讓學生真實感受企業的工作環境、用人標準、企業文化和技能要求,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通過職業實踐,不斷培育學生的職業素養,做到學生的就業觀與自己的能力水平的對接、學生的擇業觀與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的對接、學生的學業觀與就業崗位的實際需求的對接。
6.構建科學評價體系,確保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可控性
在整個學生職業素養培育效果評價方面,學校提出“具備四種作風、兩個觀念”的效果評估標準,建立學生日常行為養成評分制度,確保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可操作性。其中,要求學生具備的四種作風分別是雷厲風行、令行禁止、整齊劃一、連續作戰,兩種觀念分別是是非觀念、時間觀念。
四、“雙高”型匠才培養模式實施成效與思考
(一)實施成效
“雙高”型匠才培養模式實施兩年多來,學校師生在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提高方面效果明顯。在河南省踐行工匠精神演講比賽上,學生侯明陽獲得省級一等獎并且獲得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技能雛鷹”獎學金。學生都養成吃飯排隊、講究衛生、在家幫助做家務的良好習慣。在專業技能方面學生的進步更大。2018年以來,學校師生參加了50多項市級以上各種競賽,教師獲獎60人次以上,學生獲獎150人次以上;學生張靜靜、王玉樂入選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商品展示和貨運代理項目國家集訓隊;在正在進行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河南省選拔賽中,目前已有商品展示、貨運代理、油漆與裝飾及美容4個項目的4名學生獲得河南省第一名,晉級全國選拔賽。
(二)不足與改進方向
學校在實施“雙高”型匠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改進的地方。
第一,學校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培育,主要是通過學校主動實施的方式進行,學生內省力和主觀能動性的激發還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雙高”型匠才培養的實效。
第二,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工作還需進一步深化。以企業用人標準和崗位要求驅動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因此,在“雙高”型匠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中,學校必須深入企業進行調研,深化產教融合,通過各種途徑調動企業參與學生的培養過程的積極性。
第三,“雙高”型匠才培養模式實施的體制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改進,如何在實施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個性激發與評價仍需進行進一步探索。
(作者單位:鄭州市商業貿易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