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摘 要:充分了解音樂教育學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對音樂教育進行研究的前提保障。文章對音樂教育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使廣大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熟練運用。在具備充足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采用恰當的研究方法,可以獲得實質性的內容和研究進展,進一步拓寬我國音樂教育研究的視野和方向。
關鍵詞:音樂教育學;研究方法;質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
音樂教育學是教育學這個大的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與教育融合在一起的一門新興學科,也可以說是一個交叉學科。“音樂教育學運用科學、嚴謹、全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策略,以音樂教育學視野下存在的教育現象作為研究依據,以正在發生的教育事項作為研究對象,從而形成有組織、有計劃以及有目的的系統性研究。”音樂教育學的方法研究,是對音樂教育學全面研究的基礎保障。“音樂教育學研究方法是運用科學嚴謹的研究方法與研究策略,以音樂教學視野內存在的教育現象與當前正在發生的教育事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研究。”從事音樂教育學研究的前提,是使人們能夠系統地了解音樂教育學研究的概念與其基礎知識層面的基本規律,進而能夠深刻地挖掘音樂教育現象與音樂教育問題,深入思考音樂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策略,從而對音樂教育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梳理、歸納與總結。
一、音樂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音樂教育學雖然是一門非常年輕的學科,但是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卻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度,音樂在歷史的傳承中不斷發展,形成了具有獨特性的音樂文化。每一個時期都有哲學家、教育家等提出要重視音樂教育,并且根據時代特點的不同提倡的觀點也在不斷變化。
20世紀60年代德國進行了三次重大的音樂教育改革之后,音樂教育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美國出版了一系列的音樂教育相關書籍,也是音樂教育研究發達的國家之一。我國的音樂教育研究最早見于19世紀末,得益于新學制的產生。我國音樂教育得到大規模發展的契機是中國音樂教育學學會的成立,在此之后的十幾年間,中國音樂教育學學會與其他學術團體相互配合、相互協作,成為推動我國音樂教育改革與發展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二、音樂教育學研究方法概況
音樂教育研究既是一種思維方式,又是一種行為方式,這一點與其他科學研究一樣。“音樂教育學研究是由客觀事實、科學理論和方法技術三要素組成,是以發現或發展科學知識體系為導向,通過對教育現象的解釋、分析和控制,以促進一般化原理和原則的發展。”音樂教育學的研究具有豐富的創造性,它有一定系統的研究程序,主要目的在于獲得創造性的音樂教育學學科規律。
音樂教育學并不是完全依賴教育學的原理來解釋說明藝術教育中的現象,而是采用一種全新的態度去研究音樂教育,主要為了分析音樂教育行為的實施過程,歸納總結音樂教育中體現的規律,在進行音樂教育的整體過程中觀察普遍使用的音樂教育教學方法,從而全面指導音樂教育教學的整體實施。音樂教育學的主要特征有:科學性、人文性、審美性、理論與實踐結合、教育教學與實踐結合。從這幾個特征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學與其他學科的差別不大,都是重視在實踐中研究,特別需要強調的就是音樂需要有其自身的審美性,這不是所有學科都包括在內的。對音樂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促進音樂這門學科的建設,推動音樂教育學的規范化,促進教師的成長,并且可以有效地提升音樂教育的質量,有效地解決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關注音樂教育學科本體,從而大力推動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
三、音樂教育學質性研究方法
“質性的研究作為一種新興的研究方法,基于自然主義和闡釋主義理論,其核心是整體的理解和解釋自然情境,將質性研究的理念與方法引進音樂教育研究領域是有價值的探索與嘗試。”質性研究法主要包括文獻查閱法、觀察調查法、案例分析法、行動分析法、敘事研究法等等,這些方法的正確使用能夠極大地推動音樂教育學研究從初創走向成熟,從表象走向深入。接下來以行動研究法為例,探究音樂教育學中的質性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作為一個專業術語,一種社會科學領域中的研究方法,自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的社會科學研究中開始出現,50年代被應用于教育研究之中,70年代以來越來越受到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歡迎,目前,也已成為廣大教育實踐工作者從事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式。”行動研究方法是教育學領域與社會學領域的常用研究方法,該研究方法的實質是為研究者在具有明確目標的計劃當中實施行動、客觀評價與反思的研究過程。該研究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在行動過程中感悟與體驗,從而收獲研究結果。
行動研究法實施的第一步就是發現問題,任何研究都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就不會有研究,沒有研究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第二步是制定計劃,因為研究的最終目的和行動范圍的不同,在制定計劃中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第三步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采取行動,行動研究是“為行動而研究”“在行動中研究”“由行動者研究”。離開了行動,行動研究法也就失去了意義。教師的行動是整個研究的基礎,既是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過程,也是計劃的實施過程。第四步就是實施觀察,在行動研究中,觀察是最簡單、最直觀也是最為常用的收集資料的方法。音樂老師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實施觀察是較為便利的。第五步就是反思改進,在行動和觀察后進行反思,這既是一個環節的結束,也是下一個環節的開始。反思的目的就在于探究音樂教師的行動是否合情合理。
在運用行動研究法時,從事行動研究的教育實際工作者能及時反映,隨時注意情況變化,快速得到信息反饋,可以當場就進行計劃的調整。行動研究法的周期較短,很快就能看到成效。教師等實際工作者在運用行動研究法時能快速上手,在親身參與中能了解到該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很多事物都有其優點和缺點,行動研究法亦是如此:因為它的對象較為固定,所以取樣缺乏代表性;由于部分相關工作者對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掌握不足,缺乏科研意識,教學負擔繁重,在進行反思時對出現的問題理解不足;因為研究者又是參與者,所以在研究的過程中難以客觀地診斷問題,對結果進行分析時,參與人員的主觀意識又占有較大比重。
音樂教育質性研究吸納了質性研究理論與方法的最新成果,強調音樂教育的特殊性,重視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通過音樂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平等互動,進行音樂教學過程中的資料收集、分析歸納、發現問題、提出對策等一系列音樂教育的微觀研究方法的應用,以促進音樂教育研究共同體的長遠發展和音樂教育學科專業化。
四、音樂教育學定量研究方法
“音樂教育定量研究方法是通過一套測量系統對研究對象進行數據測量分析,其優勢在于利于針對觀察對象進行量化觀察以及針對觀察結果進行量化統計,得出的研究結果更為客觀與精密。”定量研究法對質性研究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也是音樂教育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它主要是對已經掌握的資料、信息進行系統分析,正確把握分析要素,最終形成可靠的結論。定量分析最大的優勢在于對研究對象的量化觀察和結果的量化處理,在有效真實的大數據上得出的結論更加客觀、準確。該研究方法主要涵蓋了問卷調查法、比較研究法、教育統計法這三種研究方法。接下來就以教育統計法為例,探討定量研究法。
“教育統計法是實證研究方法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對所獲得數據的統計、分析與處理,研究者能夠更為直觀、精確地掌握音樂教育現狀和規律,從而重新規劃音樂課程的教學方案,為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音樂教育教學做出正確決策。同時,統計法也是實證研究方法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音樂教育中,教育統計法常常用于研究某種音樂課能引發學生的興趣、音樂教師的狀態和分布、地區音樂教學狀態等。在數學中采用統計的方法對研究目標做一個量化的研究,是音樂教育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統計(statistics)一詞,簡單地說就是‘總括起來計算的意思。它指的是對某現象(自然的和社會的)有關數據資料的搜集、整理、計算和分析的工作過程。”如對某一地區音樂教育的普及現狀分析,就需要對該地區音樂教育的發展情況有一個細致的調查、整理和匯總,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總結,然后就可以得知這個地區音樂教育有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統計法就是通過觀測、調查和實驗所搜集的數據資料進行整理、計算、分析解釋和統計檢驗的原理和方法……它是進行教育科研的重要工具和方法。”音樂教育學中的教育統計法,就是在運用以上這些方法的融合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統計法。
音樂教育學的教育統計法包括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前者主要是對已經收集的音樂教育狀態的數據進行簡化與分類的描述,后者是對已經統計加工得出的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教育統計法的特點主要是具有規律性、工具性和準確性。在教育統計法開始實施之前,都需要對研究中出現的概念和方法有一個規律性的設定。教育統計法本身就是對數據進行匯總與處理的工具,這樣可以更為客觀地揭示出教育現象的本質。因為統計法對數據的要求非常嚴格,所以其提供的數據處理更加精準和直觀。教育統計法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揭示當前教育現象的本質。要求研究者在既定的范圍內選取樣本,揭示本質現象,這就需要有一個系統的量化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二是深入挖掘教育現象的內在聯系。音樂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有著內在的聯系,教育統計法則可以從學生的狀態、成績、學習方法等維度上探究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三是比較各種音樂教育現象之間的差異,橫向對比幾個地區或多所學校間的音樂教育狀況、師資差異、教學設備和學生興趣等等。四是分析影響音樂教育水平的因素。音樂教育水平的發展,與當地行政部門的決策、領導的重視程度、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學校的教學設備等有關,在運用教育統計法做出明確對比后,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教育統計法實施的第一步就是數據收集。這一步對收集者的要求比較高,數據需要真實、客觀,這樣才能保障結果的可靠性。而音樂教育中的數據一般來源于積累性資料和調查性資料兩個方面。前者主要是日常資料的收集整理,但是數據略有凌亂;后者是為了開展某項工作所做的專項調查,過程較為緩慢,但針對性極強。第二步就是相關數據的整理和匯總。數據的歸納整理中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這樣可以清晰明確地呈現研究對象在數量上的關系。第三步就是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與定量分析相比,定性分析在數據資料分析上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綜合分析,而且對資料的分析會更為準確、科學、深刻。這兩種分析方式又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二者互為補充才能得到更為準確的數據,利于研究者對所得數據進行綜合分析,進而得出更加準確的結論。
在使用教育統計法時有一項需要特別注意,就是在數據整理分析之后,要對其進行檢驗。實驗的樣本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們的目的就在于知道實驗對象是否會有一些外在的效果,因而需要從整體上進行比較。但是總體上的比較又不那么容易,所以我們就對樣本進行比較,根據樣本所呈現出來的結果,推斷總體上的真實差異。所以,在最后進行檢驗是非常有必要的。檢驗的方法有兩種:其一,可以根據兩個平均數之間的關系來推論總體平均數之間是否有差異;其二,就是看實際觀察次數與理論次數的偏離程度。
綜上所述,音樂教育學中的教育統計法,是以數學定律和量化法則為基礎的研究方法,雖然可以有效地解釋說明一些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但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若想要其發揮出更好的效果,可以選擇與其他研究方法同時使用,這樣不僅更直觀、客觀,而且會得到更為準確和科學的結論。
五、結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個學科都希望通過系統的研究來獲得實質性的內容和研究進展,而研究方法的合理運用則是必要前提。在音樂教育學領域中,質性研究法和定量研究法是其最根本、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科學、嚴謹。這為音樂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現階段音樂教育學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可行性,可以使得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更為具體。
參考文獻:
[1]劉陽瓊.音樂教育研究方法與規律的全面概括:評《音樂教育學研究方法》[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8(10):2,113.
[2]任志宏,張昆.音樂教育學研究方法[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7.
[3]趙清福,趙玉函.走進課題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
[4]石佩臣.教育學基礎理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5]韓延明.新編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耿飛,任志宏,劉曉利.音樂教育研究中的質性敘事法[J].音樂創作,2018(7):169-171.
[7]曹理.音樂教育學的探索[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S1):1-7.
作者單位:
河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