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 要:新媒體技術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人們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高校鋼琴教育課程作為培養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重要課程,對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提高鋼琴音樂教學的質量,順應信息化時代的學習訴求,可以將新媒體技術與鋼琴教育相結合,發揮新媒體技術在拓展鋼琴教學方式、深化鋼琴教學內容、豐富鋼琴教學資源、提升鋼琴教學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高校音樂教育;鋼琴教育課程
注:本文系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2020年度校級課題“新媒體時代高校音樂教育課程改革研究”(2020BD006)成果。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認識社會和接觸社會的方式,也為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了新的空間和平臺。2012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 —2020 年)》指出:“到 2020 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由此可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高校音樂教育需要與時俱進,開辟新媒體學習陣地,開發優質的教育信息化資源,發揮新媒體技術在鋼琴教育課程中的積極作用。新媒體技術在高校音樂教育鋼琴課程中的應用,為高校鋼琴遠程教育課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也為學生廣泛使用鋼琴教育資源提供了技術保障,對促進高校音樂教育鋼琴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媒體技術在高校音樂教育鋼琴課程中
應用的優勢
(一)教學方式更加靈活
傳統的鋼琴課程大多以音樂教師講述和指導學生練習為主,教學方式一般為面授。面對面教學能夠使教師獲得第一手的教學情況,也能夠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是十分有助于學生學習鋼琴的教學方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學習訴求更加廣泛,對課程方式的要求也有了自己的見解,不能夠單純地固守傳統的面對面教學的方式,而忽視互聯網時代移動學習的重要特征。在新媒體技術的推動下,高校音樂教育鋼琴課程可以采取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鋼琴教學方式也逐漸趨于靈活化。例如,可以在面對面鋼琴教學的基礎上加入以新媒體教育平臺為支撐的微課教學,微課教學內容短小精悍,十分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學習習慣。高校音樂教師可以在微課中集中呈現鋼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便于學生在課后自主復習。
(二)教學內容更加生動
高校音樂教育鋼琴教學的內容,大多以講授基礎樂理知識和鋼琴演奏技巧為主,旨在提升學生對鋼琴樂理知識和演奏技巧的理解能力以及對鋼琴演奏的掌握能力。如果僅僅由音樂教師進行口述和演練教學,可能無法最大限度發揮鋼琴教學的價值。在這種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在高校音樂教育鋼琴課堂加入新媒體教學元素,能夠極大地緩解枯燥的課堂教學氛圍,緩解學生學習鋼琴的疲憊感。高校音樂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搜集與鋼琴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例如與鋼琴家相關的紀錄片或現場演奏的視頻等,讓學生通過這種可視化的學習資源,發掘鋼琴學習的啟迪價值和引導價值,讓學生從這些生動真實的教學資源中感受鋼琴學習的魅力,增強學生對鋼琴學習的認知,提升其對鋼琴知識的理解力和記憶力。
(三)教學途徑更加便捷
當代大學生是伴隨互聯網的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人,見證了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也是使用互聯網的主力軍。因此,在高校音樂教育鋼琴教學課程開展的過程中,要將互聯網技術與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高校音樂教育相結合,發揮新媒體教育資源對高校學生的輔助作用。在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新媒體學習平臺層出不窮,為學生學習鋼琴課程提供了便捷的途徑。高校音樂教師可以在新媒體平臺申請相關的教學賬號,并自主錄制鋼琴教學視頻,再上傳到新媒體平臺上,學生可以在新媒體平臺自主觀看鋼琴教學的視頻,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使鋼琴教學更加便捷,也更能夠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鋼琴知識的訴求。
(四)教學資源更加豐富
在多元化的新媒體學習平臺的支撐下,鋼琴教學資源更加豐富,高校學生可以根據學習重點自主選擇鋼琴教學資源,也可以在新媒體學習平臺上參與資源分享和互動,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在新媒體平臺中,鋼琴教學資源可以是長視頻,可以是靈活多樣的短視頻,也可以是鋼琴教育專家的直播,無論哪一種方式,都對豐富鋼琴教學資源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在新媒體平臺中,鋼琴教學資源既可以是專業鋼琴教師的教學內容,也可以是資深鋼琴愛好者分享的經驗,還可以是鋼琴初學者的教訓,每一種鋼琴教學資源具有不同的屬性,但總體上是具有鋼琴教學意義和鋼琴教學價值的。高校學生在接收多樣化的鋼琴教學資源的過程中,能夠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身的鋼琴演奏能力。
二、新媒體技術在高校音樂教育鋼琴課程中
應用的策略
(一)博采眾長打造高校音樂新媒體資源庫
高校音樂教育鋼琴課程可以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廣泛利用新媒體平臺的鋼琴教學資源,融合吸收優質的新媒體鋼琴教學資源,打造高校專屬的音樂教學資源庫。在建設高校音樂新媒體資源庫的過程中,可以邀請鋼琴領域的教學專家和鋼琴大師進行教學課程的錄制,既可以是長視頻形式,也可以是微課的形式。長視頻可以以鋼琴理論知識和演奏技能基礎知識的講解為主,微課可以主攻鋼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做到理論知識和重點解析相結合,實現全方位的鋼琴課程知識講解,為學生營造全方位的鋼琴學習氛圍。建設高校音樂新媒體資源庫,可以借鑒國外鋼琴教學資源,通過網絡資源的互動和分享,吸收國外鋼琴教學的優質資源,擴展學生學習的視野,增強學生學習鋼琴的動力。
(二)新媒體學習平臺推動差異化教學實施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掌握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教學目標需要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訴求,讓大多數學生能夠達到教學的標準。但這并不意味著忽視學生個性化的訴求而配合整體的教學目標。在新媒體技術的助力之下,高校音樂教育鋼琴課程既可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訴求,也可以有針對性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訴求,強化高校鋼琴課程差異化教學。高校音樂教師可以根據新媒體平臺的屬性特點,有選擇性地上傳與鋼琴教學相關的教學內容,可以是圖文結合的教學難點解析,也可以是視頻形式的教學內容整合,幫助學生提升鋼琴學習的針對性。例如,教師可以將鋼琴學習的重難點以短視頻的形式上傳到學習平臺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和鞏固鋼琴知識,針對自身不熟悉的鋼琴教學內容,采取多次溫習和多次練習相結合的方式,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鋼琴知識,掌握鋼琴演奏技能。
(三)直播教學加大師生互動與反饋的力度
傳統的高校音樂教育鋼琴教學課堂,大多以教師的鋼琴知識和鋼琴技能講解為主,教師占據鋼琴教學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處于接收知識的狀態,對鋼琴知識學習的反饋相對較少,課堂缺乏積極互動。在新媒體技術的加持下,高校鋼琴教師可以在假期或課余時間,采取鋼琴教學直播的方式,并針對鋼琴教學的重點內容,提前做好課程規劃,讓學生在和諧的直播環境中學習鋼琴知識,引導學生在鋼琴教學直播間里發表觀點和見解,闡述對鋼琴學習的理解,或對鋼琴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建議等。鋼琴教學直播的方式可以緩解課堂嚴肅的氛圍,學生也能夠更加輕松地表達對鋼琴學習的見解,積極地參與課堂互動,提升鋼琴學習的積極性。
三、結語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閾下,學習者對學習活動的參與并不只是被動接收知識,學習者可以主動參與知識體系的建構。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高校鋼琴教育課程需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鋼琴知識體系的建構。在高校鋼琴課程教學中運用新媒體技術,極大地豐富了鋼琴教育的資源,拓展了教育資源的方式,更加符合當代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能夠廣泛地調動學生參與鋼琴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鋼琴的能力,深化學生對鋼琴演奏的理解,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夢婷.淺析新媒體視閾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2):209-210.
[2]王維,孫南航.新媒體視閾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策略研究:評《音樂教學理論新探索及其改革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8(11):103.
[3]崔哲豪.聲樂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評《高校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應用》[J].中國科技論文,2019(10):1180.
[4]李思思.新媒體視域下的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S2):201-203.
[5]張寧.新媒體視閾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104-106.
作者單位:
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