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學生“四自教育”內涵及由來,通過對高校實施“四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基于企業管理的賦能理念,探索“四自教育”的模式,并在學生管理實踐中不斷完善該模式。
關鍵詞:四自教育;賦能;激發;引導
基金項目:咸陽師范學院輔導員專項課題,課題名稱:基于賦能理念的大學生“四自”教育研究——以咸陽師范學院為例(項目編號:FDYZX111);主持人:梁國一,參與人員:劉偉,王雅蕓,李毛。
一、“四自教育”概念分析
2017年教育部頒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四自教育”。
“四自教育”的四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自我管理是基礎,自我服務是手段,自我教育是目標,自我監督是保障,四者不可分割,只有統一起來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的目標。
二、學校實現“四自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問卷分析
通過對全校16個學院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2410份。
1.實現“四自教育”的意愿。在2410份調查問卷中,88%的學生有實現“四自教育”的意愿,7%的學生意愿模糊, 5%的學生沒有實施“四自教育”的愿望。
2.目前學校實施“四自教育”存在的問題。53%的學生認為學校不是很重視,36%的學生認為學校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11%的學生認為學校不夠重視。那么如何讓學生重視“四自教育”,參與“四自教育”,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3.通過“四自教育”需要提高的能力。經調查,24%的學生希望通過“四自教育”提高自己的自我約束能力,23%的學生希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3%的學生希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21%的學生希望提高自己獨立生活能力,9%的學生希望提高其他能力。
4.實施“四自教育”的建議。調查發現,35%的學生建議學校加強引導,營造大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氛圍,32%的學生希望配備專業教師加強引導,有效指導,使學生樹立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意識,31%的學生認為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密切配合,才能實施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
(二)問題提出
通過分析和學院學生管理實際,大學生實施“四自教育”主要問題如下:學生積極性不高,不夠重視“四自教育”;缺乏更多更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平臺;教師引導和監督作用發揮不明顯;學生的自我監督意識差,約束能力不強。
基于以上問題的解決,本文把賦能理論用于學生“四自教育”中,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自我約束的能力,實現自我教育的效果。
三、賦能理論解決“四自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賦能概念
賦能又稱賦權增能,最早出自社會心理學,是指個人、組織與社區借助一種學習、參與、合作等過程或機制,獲得掌控與自己相關事物的力量,以提升個人生活、組織功能及社區生活品質。在教育之中賦能是通過各種途徑給人以積極能量,讓人有一種內在的控制感、效能感、力量感和有資源的感覺。
(二)選擇賦能對象
選擇好賦能對象,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內在動力,使學生積極主動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通過這些學生帶動全體學生的提高自我積極性。
(三)賦能的形式
1.能力賦能。當今時代,社會需要復合型人才,學校培養學生也要依據社會對學生能力需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權限賦能。傳統教學管理模式使學校各級部門自上而下進行決策與部署,各級領導層層壓實責任,推進工作執行和教育活動開展,學生更多的是執行者,參與決策相對較少,學生積極性不高。需要賦予學生更多的權利,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把學生的力量充分激活。
3.情感賦能。通過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關系,促進學生團結,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推進教育活動的開展。
四、構建大學生“四自教育”管理的模式
(一)通過賦能建立大學生自我管理機構
學院和學校分別建立大學生自我管理中心,下設形式和內容豐富的各種自主自治小組,每個小組采用雙向選擇,但每名學生必須參與一個,保證班級學生每個人都有責任、都有事做。班級每位學生既是管理者、參與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學期末各個小組通過班級制度量化指標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自評。輔導員負責獎勵先進,指出不足,提出改進建議。
(二)輔導員引導學生完善制度
學生的發展和成長離不開輔導員引導、監督和必要的約束,要引導學生建立、完善各種學生發展和管理制度,通過制度實現必要的約束和監督。學生通過討論、制定制度,在運行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修改完善制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選擇好賦能對象,最大限度發揮賦能作用
1.賦能個體,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
(1)選擇向黨組織靠攏的學生為賦能對象。成立大學生黨員服務站和黨務部,服務站學生黨員組織本公寓所有黨員服務整個公寓學生。這些黨員通過服務學生,樹立了自我服務意識,鍛煉了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了管理水平,體現了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黨務部負責學院黨員的推選、培養、推優和所有黨建資料的準備,通過培訓和實踐學生熟悉了黨員發展流程和黨建的要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了學院黨建的水平,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鍛煉平臺。
(2)選擇獲獎學金、先進等學生作為賦能對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充分激發這部分學生發展潛能,讓這部分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并帶動其他學生,實現全體學生的自我教育。
2.賦能團隊,實現學生自我管理。
(1)團學聯組織作為大學生的重要組織,成員積極性高,對這部分學生充分進行能力和情感賦能,結合學院專業特點,開發特色社團活動。例如馬克思主義學院僅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院依據專業特色創設了紅色陣地社團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讀書會,許多學生通過活動提升了專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2)通過班級平臺賦能。制度的制定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發揮潛能的空間,讓大學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對象,同時又是教育自己的主體。
(3)利用集體力量實現自我監督。要充分激發和督促班委會力量對班級事務進行檢查和督促,落實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班級所有學生監督班委會成員自我約束情況,隨時向輔導員反映,輔導員對班級事務要積極引導,充分放權,正確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檢查和自我督促。
(四)賦能過程
1.體現合作參與。對學生賦能時,一定引導學生加強合作,通過合作增進友誼,優勢互補,提高工作效率,體現目標共同實現。同時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其中,激發學生自我實現效能。
2.提高認識。學生一定要提高自己對“四自教育”的認識,珍惜機會,珍惜平臺,主動鍛煉提升自己,通過自我管理提高自己的責任心、自我服務意識及各種能力。
3.開放交流。要定期總結,讓學生說出自己一段時間來的感受,挖掘學生身體、心理等內心感受,及時給予糾正。
總之,學生“四自教育”是指在教師的啟發、引導、鼓勵下,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潛能。學校一定要通過充分、有效、科學的激發,合理的引導、約束和監管,讓學生既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動力,又要規范、高效、公平、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范樹成.德育過程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