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白潔
摘 要: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很強的基礎性作用。從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整體情況來看,其盡管已經具有一定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水平,但在教學體系建設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特別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不夠到位。本文對此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在分析高校思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重要價值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高校教育;思政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策略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加強高校“人才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高校應深刻認識到將優秀傳統文化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價值,特別是要從“文化育人”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體系,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取得更大的突破,努力使高校思政教育更有效地發揮多元化、系統化功能,最大限度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文化自信。
一、高校思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缺乏科學性
從當前高校思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普遍對此有一定的認識,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缺乏科學性的問題。有的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從落實“素質教育觀”以及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戰略高度入手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設計和安排。比如不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盡管也開展一些專題講座等教育活動,但效果并不明顯。有的則不注重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導致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針對性不強,甚至出現了一定的形式主義。有的則沒有將培養學生“知行合一”作為重中之重,特別是運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展思想教育、實踐教育等方面不夠到位。
(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缺乏系統性
對于開展高校思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來說,一定要在強化系統性方面下功夫。但從目前個別高校的情況來看,在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缺乏系統性的問題,特別是按照全面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要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有的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不注重發揮方方面面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在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組織保障,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合力不強。有的則不注重強化高校思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體系建設,特別是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不夠到位,高校與黨政機關之間、高校與高校之間還沒有建立比較有效的戰略合作機制,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理論性過強的問題突出。
(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缺乏創新性
要想使高校思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應當在創新方面下功夫,但目前個別高校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創新方面仍然比較薄弱。有的高校不注重構建“互聯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平臺,在引導學生運用互聯網自主學習、研究、實踐優秀傳統文化方面不夠到位。有的高校則不注重從培養學生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入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收集、分析、應用不夠到位。有的高校則不注重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模式,特別是在融合教育、滲透教育、互動教育、探究教育等方面缺乏有針對性的方法和措施,導致高校思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效能化水平相對較低,需要引起高校重視并認真加以改進。
二、高校思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優化策略
(一)強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科學性
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深刻認識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價值,特別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在強化學生文化自信、推動文化育人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更具有科學性。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在完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方面狠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我們應當結合思政教育的特點,將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收集、開發、應用作為重中之重,構建科學和完善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體系,努力使其發揮積極作用。我們要切實加大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除了要加強理論教育,還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知行合一”意識,促使學生上升到更高層面,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當中,強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優秀傳統文化,這對于進一步提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高校應當在這方面進行實踐和探索。
(二)強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性
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把強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性作為重中之重,將其納入大思政格局,著力構建全面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運行機制。高校要大力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組織體系建設,特別是要進一步拓展高校思政教育范圍和領域,既要強化課程教育的積極作用,也要發揮其他老師的作用,努力形成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強大合力。教師要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實踐教育當中,比如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調查研究活動,再比如也可以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座談研討活動等,既有利于強化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也能夠使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再比如為了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可以將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等“紅色文化”融入實踐教學當中,既要引導學生認識優秀傳統文化,也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
(三)強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創新性
創新是進步的靈魂。在開展高校思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具有創新性的教育模式,努力提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效性。高校應當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專門負責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教育、引導,并且要在打造相關平臺方面取得突破。比如可以構建“互聯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平臺,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學習、研究和實踐。構建高校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本著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則,共同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實踐教育工作,能夠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高校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有效結合,比如對學生進行《大學生》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責任意識、民族精神以及創新能力,能夠使學生的創新、創業與發展意識得到顯著提升;再比如將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當中,可以使學生的道德水準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將優秀傳統文化納入高校思政教育當中,既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體系,而且也能夠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強化學生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等諸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因而,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思政教育體系當中,既要深刻認識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也要堅持問題導向,著眼于破解高校思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和策略,重點在強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科學性、系統性、創新性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高校思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取得更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朱桂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現狀及路徑研究[J].南方論刊,2020(03):103-105+108.
[2]高麗.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分析[J].科技資訊,2019,17(31):149+151.